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19

第19章 医学地图,万能还原

到2020年时,依个人基因组成量身订做的药物将会出现,届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分裂症都会有个人专属特效药。这一波医疗革命的最大受益人将是癌症患者……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使人体组织再生,大面积烧伤后,只要提取一小块好皮肤进行复制再生,皮肤可以恢复得与以前一样。

1. 未来疾病预测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疾病负担》报告预测,在2020年,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扮演人类第一大杀手的角色,而艾滋病将在2012年达到顶峰,随后艾滋病患病人数将逐步下降。未来10年全球将有8 400万人死于癌症。在今后20年,急性病将向慢性病转变。即由于医学的进步,人们很少再暴病而亡。尽管人们可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但仍不得不由于慢性疾病经常去看医生和接受治疗。简单来说,生命虽然延长了,但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糖尿病也已经达到世界流行病的规模,成为导致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欧洲是糖尿病的重灾区之一。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 250万患者生活在欧洲。美国现有约2 400万糖尿病患者,患者人数剧增,占总人口的8%以上。同时,另有5 700万美国人处于罹患糖尿病的边缘。美国60岁及以上人群的1/4患有糖尿病。预计至2030年,糖尿病发病率将成倍增长,在最近15年内,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增加近5倍。 中国目前糖尿病人数已超过4 000万,2030年将达到5 430万。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会超过印度,跃居第二。

未来三十年里,全球人类死因将十分相似。除了在贫穷国家中肆虐的艾滋病外,绝大多数人将在步入老年后,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塞以及癌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人类因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可能性将有所下降。然而,癌症和心脏病将取而代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将尤为明显。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有1 700人死于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世卫组织负责西太平洋事务的官员尾身茂指出,除非各国大力制止慢性疾病的流行,否则2015年将有3 600万人死于这些疾病,他们当中近半数活不到70岁。

相关统计表明,就疾病所造成的负担而言,抑郁症已经成为目前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上升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负担疾患。专家指出,抑郁症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遭遇的心理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五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是全球第三种最常见的死因。全世界的烟民人数将由目前的12亿上升到16亿,因吸烟致死的人数将会由目前的每年400万人上升到1 000万人。

2. 新人类宿命,寻找进化密码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专家、美国医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弗朗西斯·柯林斯在2006年的一次专访中曾预测,到2020年时,依个人基因组成量身订做的药物将会出现,届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分裂症都会有个人专属特效药。这一波医疗革命的最大受益人将是癌症患者,因为科学家已经对致癌基因并如指掌。

生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DNA定序几乎已经完成,决定命运的基因一个个被解开。很快的,人可以藉由操控基因表现的药物,渐渐地改变自己的基因表现,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命运。而纳米技术也将生化实验室缩小成一片试纸,即将到来的医学大爆炸将会转变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存方式……

什么是基因疗法呢,简单地说,基因疗法就是用好的基因替换掉不好的基因,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人类就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基因代码的能力。基因是“生命的设计图”,所以当基因因为突变、缺失、转移或是不正常的扩增而“出错”时,细胞制造出来的蛋白质数量或是形态就会出现问题,人体也就生病了。所以要治疗这种疾病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出基因发生“错误”的地方和原因,把它矫正回来,疾病自然就会痊愈了。

3. 干细胞移植,万能还原

2009年,美国科学家雷·库日韦尔预言,理论上说按照人类不断加快的认知速度,20年后便可实现利用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更换人们身上大部分的重要器官。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他的理论看起来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现在人造胰腺和神经植入都将成为现实。库日韦尔把他的理论称为“加速返回定律”。他在英国《太阳报》撰文道:“现在其他很多科学家和我都相信,大概过20年后,我们就能拥有新的技术手段去改编人类古老的身体软件,这样我们就能暂停并逆转衰老。”

美国医学界科研人员预言:用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病将是大势所趋。他们预测,到2018年干细胞将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未来10年,世界将看到人类用干细胞来治疗各种顽疾,如用干细胞涉足治疗视网膜黄斑,使其停止变性;用干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进行治疗,这将是世界上数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2008年,由加里·斯坦恩伯格团队在斯坦福大学首次利用胚胎干细胞创造出成熟的脑细胞,结果脑部受损的大鼠被注入后,病情大为改观,而且没有导致衍生肿瘤的状况;当研究人员将神经元移植到中风的老鼠体内后两个月,老鼠重新通过大脑控制了肢体,这大大鼓舞了斯坦恩伯格研究小组的信心。他们打算在未来几年里对此作进一步探索,以将来帮助罹患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恢复大脑支配功能。

克隆人类胚胎的确可以获得跟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甚至是器官。这对于全球亿万的各类癌症、糖尿病等身患顽症的人来说,是一根救命稻草。目前的基因疗法是先从患者身上取出一些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纤维干细胞、肝细胞、癌细胞等),然后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当载体,把正常的基因嫁接到病毒上,再用这些病毒去感染取出的人体细胞,让它们把正常基因插进细胞的染色体中,使人体细胞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基因,以取代原有的异常基因;接着把这些修复好的细胞培养、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后,送回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就会发挥“医生”的功能,把疾病治好了。

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人类可以通过基因使人体组织再生,大面积烧伤后,只要提取一小块好皮肤进行复制再生,皮肤可以恢复得与以前一样。等到克隆技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后,可以利用基因克隆人体器官,婴儿出生时,医院将从脐带处取极少量的血液冰冻入库,日后一旦他发生意外,某个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基因工程师将依据其血液中的DNA克隆出一个相应的器官给他换上。

从细菌、老鼠、兔子、牛和羊开始,人体干细胞研究模糊了生物上的分界。为了在生物道德上划定界限,2005年,美国布什政府制定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指导原则》,曾严格限制干细胞研究,也规定研究使用的胚胎来源必须合法。2009年初,美国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后,在科学界的提议下,解除了布什政府禁止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重大决定,奥巴马相信干细胞研究能为世界上成千上万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带来福音。

同样在2009年初,英国政府考虑了来自科学家们的意见,决定修改相关法律。英国众议院也以超过2/3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科学家克隆人类早期胚胎,进行“治疗性克隆”研究。治疗性克隆就是利用人的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然后从中提取干细胞培育出遗传特征与提供细胞的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这将给患白血病、帕金森氏症、癌症等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2007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媒体采访中预测:21世纪的世界首富很多将一定来自基因领域。在美国,目前胚胎干细胞试验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认可,志愿参与干细胞临床试验的人员已达到3 000人以上。而全球开发干细胞产品的公司也在300家以上,个个唯恐被人抢占先机。在过去3年里,美国公民以干细胞为基础进行治疗的病人已到5万人,运用胚胎干细胞来治病似乎极大地鼓舞着美国人民,根据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干细胞研究者已达73%。

4. 在未来遇见“自己”

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总是在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前进。2007年,有“世界遗传学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詹姆士·沃森在英国出席科学会议中预测,在今后10年内,对个人进行基因检测将成为诊断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医生们可以通过对个人的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精神疾病、癌症、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

在2020年,利用生物纳米技术进行的迅速的生物鉴定将成为现实。医疗人员完全可以先给每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基因检测和生物学特征扫描,然后生成一套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生理特征档案。

归功于半导体工业的突飞猛进,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病历本可能会完全消失,患者只需要携带一张小小的闪存卡,甚至直接在体内植入一个生物芯片,便可以将自己所有的病史和生理特征档案储存在其中。

繁琐的挂号和问诊流程也将大大简化,先进的远程自动检测系统的装备,将使大多数的门诊过程得以通过网络实现,人们甚至可以通过便捷的家用监控设备直接同医院进行连接,并通过自己独一无二的生理信息档案完成大部分的常规检测,而无需亲临医院。多数致病细菌和病毒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检测出来,在拥有海量数据的诊断辅助系统的帮助下,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出正确的诊断,并根据病人独特的生理特征档案进行治疗。

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也将会出现长足的进步。到2020年,大部分药物的研发和试验,可能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或是直接在“芯片里”进行。在分子识别和纳米技术的帮助下,“智能药物”也许会真正地出现,这些药物可以根据病人体内的环境,来判断哪些是癌变细胞和病原体,哪些是正常的健康的人体组织,从而实现副作用的最小范围化,乃至完全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在2020年,许多困扰人类已久的疾病,也许会获得解决的途径。即使如艾滋病这样的疾病不能根治,但到2020年,必然会有更加有效抑制艾滋病、禽流感等病毒的疫苗或是药物出现。在另一个方面,人们极有可能发现新的疾病种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挑战。

基因技术将可能给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勾起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但正如核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清洁、廉价、高效的核能的同时,也制造出时刻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原子弹一样,基因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将面临一系列来自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巨大挑战。

【本章专家】

约翰·贝丁顿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及伦敦帝国学院教授

马克·斯坦 美国学者

李宝库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

顾海良 中国武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