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20

第20章 时间轮,地球人口解码 (1)

西方文明即将毁灭!人口问题是造成西方文明毁灭的关键。人是传承文明的唯一载体,有了人,才有一切。没有了人,就什么也没有了……

到2030年,世界将面临人口“超级风暴”,出现大的动荡。

1. 孤单的美国

几十年来,世界一直被周期性的预言所包围——人口问题即将到来所困扰。

2006年,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坦的在《孤单的美国》一书中,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西方文明即将毁灭!书中提供大量的论据说,在不太远的将来,西方文明无可避免地走向毁灭。马克·斯坦指出,人口问题是造成西方文明毁灭的关键。人是传承文明的唯一载体,有了人,才有一切。没有了人,就什么也没有了。

马克·斯坦指出,一个出生率极低的国家,就意味着社会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福利将无法维持。例如希腊,到2040年时,养老金支出将占GDP的25%以上。没有任何国家能负担这样的福利。而正是西方大政府的福利制度,加速了西方人口减少。这些国家提供的福利,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由政府包下来了。所有这些,都使人们变得懒惰,越来越依赖政府,不用养儿防老。当然更淡化了繁衍后代的责任和欲望。在澳大利亚,这种情况令人担忧。许多年轻人不愿工作。不少技术劳工都从国外引进。就连理发师、厨师、建筑工、农场工都不得不引进外国劳动力。甚至这个英语国家的语言学校,也引进了大量从亚洲来的英语教师。

2009年7月,美国人口统计局发布报告预测,到2040年时,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提高一倍,由7%提高到14%。到2015年时,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超过5岁以下人口所占比例,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到2025年,已然呈现的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断层化特征会更加明显,最年轻与最年老人口间的断层将继续扩大。“最老的”国家(指30岁以下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不足1/3)将在世界地图的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条带子。相反,“最年轻的”国家(指30岁以下年轻人占国家总人口60%或更多)则将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人口老龄化将发达国家带到了人口统计学上的“警戒点”,现在,发达国家每10人中就有近7人处于传统的工作年龄(从15岁到64岁)。

几乎在每一个发达国家,2010年至2020年期间,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与工龄人口之间的比率,将高速猛增,从而加重老年福利项目的财政负担。到2010年,在发达国家,每个老年人对应4个工龄人口,而到2025年,这一比率将攀升至1∶3甚至更高。

2. 人口老龄化的尖峰时刻

2009年7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预测,随着日本日益严重的人口缩水和老龄化,日本在亚洲“领头羊”地位将丧失。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人口占了日本总人口的21.5%。除了老龄化严重外,日本人口也在不断缩水。随着出生率不断降低,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现在的1.27亿缩减为8 900万。

老龄化和人口缩水将日本推上失败的边缘。老年工人缺乏革新性,依靠储蓄生存,而不会创造新的价值;随着工薪阶层的减少,养老金将日益枯竭,税收和政府预算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将影响日本的各种内外政策。比如,日本必定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卫生医疗而不是国家安全。

日本这种转变还会对美国与亚洲关系造成严重影响。在近年来的国际贸易中,日本对美国始终保持贸易顺差,但这些资金最后还会返流回美国,帮助其抑制日元升值,并帮助美国抚平政府财政赤字。到2008年末,日本还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之一。但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日本可能无力继续推动这种“良性循环”,老龄化的日本国内同样需要这些资金的刺激。

2007年,法国人口研究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人口目前已接近65亿,其中超过半数居住在6个国家。

根据这份报告,全球每100个人中,有61人居住在亚洲,14人居住在非洲,11人居住在欧洲,9人居住在拉丁美洲,5人居住在北美洲,居住在大洋洲的则不足1人。

6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巴基斯坦,人口总和为33亿。

全球每100名新生婴儿中,57人出生于亚洲,26人出生于非洲,9人出生于拉丁美洲,5人出生于欧洲,3人出生于北美洲,大洋洲出生不足1人。

即使从现在开始生育率大幅提升及可持续增长,也难以遏止欧、日的老龄化趋势。

西欧各国情况不同。英国、法国、比利时、芬兰及北欧国家可能维持欧洲地区最高生育率,但仍达不到每位妇女生育两个孩子;而其他国家的生育率,可能低于每位妇女生1.5个孩子,与日本的生育率相同,却远远低于每位妇女要生2.1个孩子的人口更新水平。

欧洲在二战后曾有一段生育高峰期,但随后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许多年轻夫妇都抱怨,抚养孩子费用太高,不敢多生。大量育龄妇女因追求事业发展等原因推迟生育,或者干脆不生孩子。统计数据表明,在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中,39%不想要小孩;而受教育水平较低者中,也有25%不愿要后代。不孕症是欧洲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研究生殖学的教授比尔·莱杰最近指出,受妇女晚育、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上升、儿童肥胖人数增加和男性生殖能力下降等因素综合影响,欧洲夫妇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殖问题,不育夫妇人数10年内将翻一番。

在西欧,为了保持工龄人口不缩减,年度净移民额将翻番,甚至以3倍速度增长。到2025年,非欧洲籍少数族裔人口将达到关键比例——在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里达到15%或更高,并且人口结构将比欧洲本土人口年轻得多。考虑到欧洲本土人民越来越对移民过多感到不满,移民激增会加剧紧张局势。

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70至80 亿,而此时全球人口替代率下降到最低水平,将面临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深刻变化。除非洲、印度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继续享用 “人口红利”之外,全球呈现一片“银发”现象,人口结构老化,社会“抚养”成本上升,人口生产力下降。

“银发”现象催生“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加固“银发阶层政治垄断”,年轻人淡出国家政治和经济核心圈,触动社会政治权力分布结构的质变,怀着被社会抛弃感的年轻人走上街头,滋事骚乱现象从21世纪初的巴黎郊区向希腊雅典乃至全球扩散。到2020年,与青少年群体有关的社会问题可能将更加突出。

除了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种群结构性变化也引发人们对新的社会结构变动的隐忧。美国拉丁裔和非洲裔人口持续增长,美国白人比例下降。正如古埃及法老对人口和势力不断膨胀的犹太人从开始的温和容纳逐渐转向对立和排斥一样,美国族群之间的矛盾有可能扩散,在以色列,随着以色列阿拉伯人的人口爆发式增长,增速远远超过以色列犹太人,到2020年,以色列内部政治动荡不安,并可能引发整个中东新一轮紧张局面。

3. 2030年,中国人“少”了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 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人口已逾6亿,这大大超过了中国人“四万万同胞”的固有观念。

短短10年之后,这一数字又被迅速改写为7亿。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已扩张到10亿。仅仅30多年,中国的人口规模便翻了一番。

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