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23

第23章 倒计时,“人工智能”锁定

机器人很快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1. 与“智能”、“纳米”有关的悬疑世界

2007年,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美国《环球科学》杂志上向世界预言:“机器人很快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用不了多久,家家都会拥有一个机器人。微软公司将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开发机器人软件平台。”比尔·盖茨说,“很多人低估了即将来到的机器人,现在的情形就好比我和我的创业伙伴保罗·艾伦在上个世纪70年代计算机工业刚刚冒头的时候创立微软公司一样。机器人工业即将面临着一场爆炸性发展,其影响之深远丝毫不逊于过去30年间个人电脑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机器人”(Robot)这个术语是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首创的,很快就流行开来。科技奇才达·芬奇l495年的草稿中夹着一张制作机械骑士的草图,这位机器人骑士能坐能站,手脚还能活动。人们认为这应该是第一份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图。

2007年,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美国科学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清华大学做出这样的预言:“可能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机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了,但更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世界最终会因人工智能超过人类而爆发一场战争,这场智能战争也许会夺去数十亿人的生命。”这种听起来像“骇客帝国”一样的描述却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人类大脑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组织,内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虽然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脚步,但有关大脑的很多东西仍旧是未解之谜。2009年,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科学家、计算机天才、“蓝脑计划”的主管亨利·马克拉姆预言,先进的 “人造大脑”将在十年内变成现实。他解释说:“这是一个新的大脑,哺乳动物需要它,因为它们需要处理亲子关系、社会互动的复杂认知功能。从老鼠发展到人,它是如此成功,为了生成这一惊人器官,我们把脑结构单元数扩大了大约1 000倍。”

这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科技却是一日千万里的时代,人类每个一举一动都受到机器的监视,所吃的每一种食物都经过基因遗传工程改造,为人类做事的工人也不再是人类,他们是智能机器,园丁、管家、甚至连说话的伴侣,所有人类能够想到的工作,智能机器都能胜任,除了“爱”。

世界将被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风潮冲击,但谁也无法说明其中的细节。如果像沙子一样的物质也能被制作成电脑芯片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其结果将是“智力复兴期”:智能化的不断扩展超出了人们的想像;相反,如果没有感情因素在其中,人工智能会将人类带向末日。因此,我们必须设立最基本的条件,否刚必将自食恶果,后悔莫及。

美国科学家雨果的工作是用“基因算法”设计神经网络,也就是“生产大脑”。他的“CBM”大脑制造机器可以在几秒钟内进化成一个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将近1亿个人工神经元。它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一万台个人电脑。

制作人工大脑的研究现在发展得很快,上个世纪制造人工大脑需要数十万美元,而现在做这个工作只需要两千美金。雨果说要感谢“摩尔定律”,因为它降低了研究成本,使他可以进行“便宜的大脑制造”。

雨果认为,“人工大脑”迟早会超过人类。人脑的转换能力是10的16次方/秒,而人工智能机器的运算速度高达10的40次方/秒,是人脑水平的10的24次方倍。在失去控制的状态下,“那时候他们对待人类可能就像拍死一个蚊子这么简单。”雨果预测,人工大脑并不会立即控制人类,此前还会有一段与人类“和平相处”的时期。这一时期它不断接近但尚未超越人的智力水平,因此“聊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伴侣机器人”将使人类的生活充满乐趣。但这样的美景并不会长久,人工大脑的继续发展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这不是天方夜谭,一切变为现实只是时间问题,也许你的后代就将经历这样的事情。”雨果说,芯片会在人机交流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内心深处说,我是一个宇宙主义者,因为如果有能力而不去做,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痛苦的。但我又非常矛盾,因为我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毁灭人类。”在雨果眼中,人工大脑研究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可以使人造胚胎、一进制等科学理想成为现实。但雨果对人类的未来却是悲观的:“我们是在制造上帝还是在制造我们潜在的终结者?”

2. 新“迁移者”出现

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在2008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做了这样的预测,人机智能鸿沟将于2050年消失,贾斯汀提到:“计算行业正以40年前人们难以想像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有人认为我们可能正步入一个技术进步实现指数级加速的转折点,而在不远的未来机器的推理能力甚至可能超过人类。”

速度更快的计算机能够在犯罪发生之前模拟犯罪。随着超级计算机的速度和能力逐渐提高,研究人员能更准确地模拟、预测天气变化和板块构造情况。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或许能预测地震,给人们足够的时间避免伤亡。

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首席科学家比尔·乔依曾为过去10 000年制造了一台时钟,尝试刻画出人类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时间段。比尔·乔依提到:“生物物种在遭遇到占优势的竞争者时几乎毫无生存的机会。一千万年以前,南北美洲被巴拿马地峡分开。南美洲就像今天的澳大利亚,到处繁衍着有袋类哺乳动物,有袋鼠、袋鹿和袋虎等等。当连接南北美洲的地峡升起后,北方在新陈代谢与神经系统上只占很少优势的胎生物种只用了几千年的时间就替换并灭绝了几乎所有的南方有袋类物种。同样,按现代人类的‘非洲起源说’的证据:一小群人从非洲大陆走出,到一个新的地域生活、繁衍后代,后来这群早期人类的一个分支与‘母体’脱离,向其他地方迁移……每到一个地方,‘迁移者’就会取代当地的古人类,并造成当地人的消亡,比如尼安德特人(也叫穴居人)或直立人。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占优势的机器人就会像北美胎生物种影响有南美有袋类物种一样影响人类的生存。

计算机科学家开发出了比人类更能干的智能机器。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工作将由大量组织良好的机器系统完成,而人类不再需要进行劳动。我们将会发现人类的命运将掌握在机器手中。随着社会及其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并且机器的智能越来越高,人类将让机器作出越来越重要的决定,不为其他,只是机器作出的决定要比人类明智得多。最终,由于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决策是如此复杂,人类的智能再也无法承担,而机器却能胜任愉快。人们再也无法简单地拔掉机器的电源,因为我们是如此依赖机器,关机无异于自杀!”

3. 最后一班车向哪里开

2008年,美国《未来学家最新情报》刊文对十五年后的科技发展提出了种种看法和预测。届时,技术变化的速度或许很快就将达到一个转折点。变化和复杂性或许会遵从线性(而不是指数)的发展模式。打个比方,就好像野兔在封闭区域里竞争食物时的自然生命周期。人工智能将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以至于无法判断自己是在和一个人讲话还是在和一台机器讲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学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指出:“人工智能在越过奇点后,我们和我们的世界将与现在大不一样,对什么是人、什么是机器人的定义也将变得不同。”

美国“人工智能奇点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伊利泽·尤德库斯基目前正在研究“友好人工智能方向”。他提到,一些科技怪才会发明一种能够自我进化但却没有道德感的机器人,这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位人工智能专家也警告说,现在必须为有关研究制定道德规范,以确保未来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人工智能的继续发展可能会超出人类的控制。现在的“仆人”或许变成未来的主人。”美国发明家雷·库日韦尔预测,2029年,机器将具备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雷·库日韦尔指出:“到2029年,我们将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取得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甚至具备我们的情感……我们将运用纳米技术把微型智能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植入我们的大脑,与我们的生物神经细胞直接交互作用,让我们更加聪明,记忆力更好,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进入虚拟现实环境。”

这是一个虚拟的关于智能机器的一个电影场景:

化石原料枯竭,南北极的冰雪融化,气候变幻莫测,饥荒肆虐蔓延……这是一个正在崩塌的家园,有着末日一样的未来。

这是一个无法想像的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世界,在美国,有一大批人工智能系领域的专家从事研究工作,美国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专家克拉尔提到,从生理上讲,感情只是大脑中产生的神经化学反应,这种技术会被复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现在人们对从亚马逊网站上得到推荐书目函,已不再感到惊讶,而是习以为常了。

【本章专家】

马丁·里斯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天文学家

詹·阿利别科夫 前苏联生物科学家

默罕默德·马吉德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物科学家

弗莱克·扬格 美国著名病毒学家

丹多 英国武器控制专家

里昂纳多·科尔 美国新泽西州生物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