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04

第4章 2020,“中国方程式”全解 (1)

到2027 年中国成为老龄社会的时候,其人均GDP(2005 年价格)在所有(预测)情景中都已超过1 万美元,标志着它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

1. 2020,中国升入全球发达国家

任何关于未来的探讨,都必须先从中国说起。拥有全球1/4人口的中国常被列入未来世界强国,它的经济在近30年里突飞猛进,这无疑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强国。

2010年,美国智库卡内基基金会预测,2030年中国GDP就将赶上美国,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最终可能为3∶1,到2050年中国的GDP将为82万亿美元,将是美国44万亿美元的两倍。三大国际组织将移往中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经社总部有可能迁至中国北京或上海,就像现在的欧盟一样,美国在全球经济将只能发挥次要的影响力 。

但是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仍将赶不上美国。即使到了2050年中国人均GDP为5.3万美元,也只有美国9.5万美元的2/3左右。报告预测,到2100年,中国人均GDP才有可能超过美国。

2006年,世界金融巨头美国高盛公司在其发布的第138号全球经济研究报告《中国是否会未富先老?》中预测,到2027 年中国成为老龄社会的时候,其人均GDP(2005 年价格)在所有(预测)情景中都已超过1 万美元,标志着它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到了2030年,……估计中国的人均GDP 是21626 美元(2005年价格)。

然而,这仅是一种保守的预测,被誉为世界经济学之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预言,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40年中国GDP将达到123万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全球GDP的40%,远超过美国GDP占全球的14%。到2050年后,中国以购买力为准的GDP将达到美国的2倍。而在2010年,中国的GDP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福格尔还预测,204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8.5万美元,达到欧盟(EU)的2倍以上。虽然仍不及美国,但将超过日本。

福格尔推测,未来20年左右,中国中学入学率将提高近一倍,大学入学率增加大约50%,仅此一点就能使中国的经济年增长率提高六个百分点以上。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许多西欧国家的高校入学率从大约25%增至50%。根据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的研究,教育水平提高的结果不仅仅是劳动者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公司的效益也是如此。在1971年的一项值得注意的研究中,曼斯菲尔德发现,那些及早采用复杂新技术的公司总裁一般而言比缓于创新的公司主管更年轻,所受教育也更好。

福格尔在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时,也提到中国其自身严重的人口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燃料短缺、水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仍然不稳的银行系统。对西方人来说,关于以亚洲为经济中心的世界的说法似乎难以相像。正如以长远历史眼光看问题的中国学者常常指出的那样,在过去两千年的大部分时期,中国的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一。当欧洲尚在黑暗时代摸索并进行灾难性的宗教战争时,中国就已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早在1999年的时候,罗伯特·福格尔根据研究做出预言,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 000万辆,这一预测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因为199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仅仅50万辆。但到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辆。这些预测更是吸引世界媒体的目光。

2. 大趋势,工资大幅上涨

2006年,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至2030年,中国人工资将大幅上涨,人均收入将从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9%,上升至42%。自1989年至2004年间,中国实际工资的增幅为110%。

2030年,世界在贫困和收入分配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消费低于每天1美元的贫困人口,将从目前的11亿减至5.5亿,而消费低于每天两美元的贫困人口,将从目前的27亿减至19亿以下。同时,贫困人口中非洲国家所占的比重将明显上升:到2030年,东亚和南亚在全球最贫穷的10%人口中的比例,将占30%,低于2000年的60%。而非洲亚撒哈拉地区在最贫穷的10%人口中的比例,将从30%升至55%。

此外,全球中产阶级(收入介于目前巴西与意大利平均收入之间的人)中,有12亿人将来自发展中国家,高于2000年的4亿。

未来25年,环境制约或疾病似乎都不可能使全球经济停顿,不过它们可能带来局部性或暂时的困难。战争,包括动用核武器或生物武器的非对称性战争,似乎是一个更大的威胁。

2010年,全球领先的英国智库欧睿公司在报告中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向前,中国的中产阶层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到了2020年,在经济的强大驱动下,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而哈佛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德怀特帕金斯也指出,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规模少于总人口的1/4,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一比例将会持续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中产收入标准:11 800-17 700美元/年(约合人民币79 945-119 918元/年), 目前中产阶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约23%。

1978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翻天覆地一番之余,带来的是一代人身份的变迁。在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层,或者说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200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已经达到8 000万人以上。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原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指出,2001年以来,以中产阶层加速崛起为标志,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在进一步形成。据该书介绍,在2000年之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已经出现了中产阶层崛起的趋势。2001年的全国调查表明中产阶层的规模已经达到15%左右。而在2000年之后,中产阶层崛起的速度在加快。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GSS)的综合分析,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

短短几年间,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这远远快于2000年之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速度。因此,英国路透社称,从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到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中国都令人瞠目结舌。

英国智库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而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那么,再过十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到时候中国人近半成为中产阶层。

而美国早已是一个中产阶层的市民社会,年收入三万到二十万美元的就属于中产阶层。而这一阶层达到了总人口的80%左右。美国中产收入标准为2-3万美元/年。目前中产阶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80%。

以普通美国人家为例,夫妻两个人加起来年收入十万美元左右,一工作就买了一辆日本车,工作了两年之后,开始供一套二十万美元左右的房子,一百多平方米,在波士顿的市区,足够一家三口居住。这其中,美国上层中产阶层(受到过高等教育的高端职业人士或高级管理人员),家庭年收入大多在8-15万美元之间,占人口的10%。而美国下层中产阶层(半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或者工匠或者自雇人士),家庭年收入通常在3-8万美元之间,达到了人口30%。

世界银行曾发布报告称,未来20多年,全球化将把8亿多人“推入”中产阶层。到了2030年,中产阶层的人口将增加到12亿,占全球人口的15%。

日本神户大学石原享一教授提到,“现在中国应该努力实现的经济发展计划不是总数量的扩大,而是质量的发展。要使中产阶层增加,缩小收入差距的话,还面临着如下三个重要的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累进税制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其次还要完善教育和社会保障。最后就是培养社会责任为第一位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的经营干部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并不大。日本的中产阶层占很大比例的原因有如下两点,首先就是,用最高为75%的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将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因为这是完善教育和社会保障的财源。”

3. 坐标,薛瑞福“中国2049项目”

2010年初,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曾列出未来几十年后“中国的预测”:如“人民币成为美元、欧元之外又一个世界贸易主要货币和储备货币”;“中国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经济体,而美国则继续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成功故事的吸引力将对美国构成挑战”等等。“美国在建国100年前后抢去了中国清王朝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新中国会卷土重来吗?”类似的话题在美国,几乎每天都被人提到。

美国亚太事务专家、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在2008年,他在华盛顿成立了“2049中国项目”研究院,薛瑞福称,“2049中国项目”研究院的报告将直送交美国国会高层,为他们制定美中关系的政策法规起参照作用。这是为中国几十年后的前景寻找科学坐标。“‘中国2049’将直接切入本世纪的中叶。作为研究院的总裁,薛瑞福认为,在中国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有太多的“变量”,作为预测未来的机构,“2049”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确预测中国的未来,但眼下中国的自信,对其自身发展将百利而无一害。

据薛瑞福“中国2049项目”公布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制定出2010年年底空军在边界外1 000公里范围内作战的目标,到2030年这一范围可延伸至3 000公里。报告显示,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的前景不容乐观。在2049年,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总体发展势头仍呈良好之势。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在GDP方面,到了2049年,即使中国的GDP 全球第一,美国落至第二,中国GDP的总体增长超过了美国,但报告仍然坚信:美国仍是具有最现代化经济的国家,是对世界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使美国感到一种不可捉摸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