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45

第45章 与未来告别 (2)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晚泥盆世,是史上第四大物种灭绝事件。此次,海洋生物遭到重创,70%的物种消失了。当时浅海的珊瑚几乎全部灭绝,深海珊瑚也部分灭绝了。层孔虫几乎全部消失,竹节石全部灭亡,浮游植物的灭绝率也达90%以上,腕足动物中有3大类灭绝。对于这次灭绝的起因甚少,唯一的线索是,此次大灭绝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生活在暖水中的物种,因此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造成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原因,是一次与奥陶纪末相似的全球变冷事件。

二叠纪的地球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菊石、珊瑚还有鱼类在海洋中非常繁荣,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进一步深入内陆活动,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了大概4 000万年。到了晚二叠纪,大约在2.5亿年前,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大灭绝事件发生了。古生物学家认为,大规模海侵和缺氧可能是海洋生物灭绝的一个原因。

这次事件使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物灭绝,其灭绝科数占当时动物科总数的57%左右,83%的属从此消失。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海洋生物从此衰败,许多古生物繁荣的重要生物门类,如三叶虫,盾皮鱼等均遭灭门,曾长期统治浅海底域的腕足动物,一大批贝类全部消亡,连深水海域里的放射虫等也惨遭重创。这使生态系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古生物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次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变的里程碑。

中生代,人们通常称之为恐龙时代,这个时代发生过两次大灭绝,第一次成就了恐龙的兴起,后一次则消灭了恐龙。恐龙的兴起得益于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2.5亿年前的三叠世。这次灭绝也谜团重重,它造成的影响相对轻微,是五次大灭绝中最弱的,但也有1/3的科,76%的物种在此时期灭绝。其中海洋生物有20%的科灭绝,陆地上大多数非恐龙类的古爬行类,似哺乳类和一些大型两栖动物都灭绝了。在这次灭绝中,牙形石类全部灭绝,菊石、海绵动物、头足类、腕足动物、昆虫及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多个门类,都走到进化的终点。他们腾出了许多“生态位”,为很多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恐龙就是从此开始了它们统治大地的征程。

最后一次的大灭绝,也是人们熟知的一次大灭绝,虽然它的起因众说纷纭,但是结果却毫无争论: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那些温血的,小型哺乳动物终于有了契机占领地球,直至演化成人。

4. 未来是野蛮世界

2005年,英国地质学家道格·迪克逊在他的著作《未来是野蛮世界》中预测,百万年之后,人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地球将彻底回归为野生动物的王国。迪克逊和他的同行约翰·亚当斯给那些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未来生物起了许多种的名字。

道格·迪克逊的观点是,在500万年以后会出现一个冰河世纪,人类自然无法熬过冰冷的世界。而类似巨型老鼠的啮齿动物和另一种大型水鸟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空前进化。

再过1亿年,冰河世纪过去,地球上的冰层逐渐融化,这时陆上大型的哺乳类动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取而代之的则是海洋世界:有卡车一样大小的水母,章鱼演变而来的近亲,还有比恐龙更大块头的爬行类动物……

道格·迪克逊预测,在2亿年间,地球上会多出无数先前闻所未闻的物种,如“鱼鸟”,一种能用腮在水中呼吸但能像鹰一样高飞的鸟类;“吨鱿”,一种数吨重却生活在陆地上的鱿鱼;“鱿猴”,一种鱿鱼和长臂猿的杂交后代,素食动物,但却是以后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诸如此类。

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则不同意迪克逊的看法。他还描绘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画面: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啮齿类动物,未来将是老鼠的世界。老鼠由于搜寻食物的需要,将会进化得形如小袋鼠,两颗门牙也因刨食需要变得更长。

根据他的预测,千百万年之后,人类仍然有自己的宠物,但是他们已经不是这个地球的主宰者,他们也没有现在这么繁盛了。那时,如今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的大型哺乳类动物像老虎、狮子、熊等都因为栖身之地遭到破坏而一一灭绝。

在沃特看来,人类不会在未来彻底灭亡,但是地球一定会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人类不但没有从这个星球消失,反而会有比现在更加庞大的人口。

如果真的那样的话,集中在两个地方的动物将会进化的最快:人群密集的城市和土地肥沃的农村。百万年以后,大片的草原将不复存在,地球上也不会再有庞大的哺乳类动物了。

根据化石的研究结果,啮齿类动物的基因中具有很强的衍生新种类能力。因此,在如此庞大的家族中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会逐渐被淘汰,而那些生命力强的则会进化,然后再衍生更多的分支,淘汰率极低。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理生物学家史蒂夫·斯坦利也预测,现代社会里的鼠和蛇的种类在不断地增多,不停地分化出其他种群。如果老鼠变得多样化,那么蛇也会那样,因为多数的蛇都以老鼠为食。那时候,地球的温度会比现在更不稳定,而那些对变化较快温度适应能力强的动物自然才能得以幸存。此外,这些动物还要有超强的抗污染能力。因此,沃德推断像老鼠这样的啮齿类动物、蛇、蟑螂以及乌鸦等一直让现代人恶心讨厌的动物却是未来地球的主人。

5. 重返古新世

2005年,美国《发现频道》网站公布了100多位国际权威的生物学家、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等,对500万年、1亿年和2亿年以后的地球环境和生物进行的预测。到那时由于地球环境出现剧变,已不适宜人类生存,人类已经迁移到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居住,把这个蓝色的星球留给了经过特别进化的奇特生物。

500万年后:地球周而复始的冰河期再现。

500万年后,又是一个冰河期,极地的冰又会大量增加,覆盖的区域就像上次冰河期一样大。到那时,现在的法国北方会非常寒冷,北极圈到时会扩展到巴黎,冰厚达两公里。而地中海已经干涸,变成一块巨大的盐层。

500万年后,亚马逊热带雨林也不复存在,整个亚马逊就成一个大草原,就像是南美大草原一样。美国堪萨斯州变成寒冷的不毛之地,整个北美地区都会变成沙漠。这样的环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而那时主宰地球的将是一些奇特生物。

在北欧地区是一片冰原,那里生活着雪地跟踪兽、鲱鸟鲸和粗毛鼠,而北美则成了一片沙漠,生活着死亡收集者鸟、斯宾克鸟和格格背兽,巴布卡里狒狒和卡拉基拉鸟是那里的主宰。

1亿年后:温室地球时代,地球重回海洋。

1亿年后,由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冰盖融化,海平面比现在的海平面要高100米。孟加拉湾变成巨大的沼泽地,澳洲和亚洲合成一个大高地,像是新的喜马拉雅山。而莫斯科已经是一个巨大浅海。曾经荒无人烟、似乎毫无生命迹象的南极洲大陆,在板块构造运动的推动下,一直向北漂移,漂到了温暖的水域。

1亿年后,那时已经没了工厂和牛类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但那时的地球却炎热得像个大火山,向大气中释放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硫等气体,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和氧气,那时候,在浅海区生活着海洋幽灵水母和暗礁滑行鱼,而在孟加拉湾则有潜伏鱼、塔拉顿龟和沼泽章鱼,大高原的动物有大蓝风信使鸟、银蜘蛛和波格兽。

2亿年后:泛古陆第二期,沙漠时期的影像。

到了2亿年后,所有高级脊椎动物种类都会消亡,最大的食草动物是可怕的鱿鱼。2亿年后的地球只有一个大陆,被一个大洋包围着,就像蛋黄被蛋清包围着一样。月球的引力让地球速度变慢,那时一天有25个小时,所有的大陆都漂移碰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大陆,中央是干旱荒芜的沙漠,但在大陆周围靠近海洋的地方则有雨林,现在的大洋自然合并成“全球洋”,那时候的大洋比现在更狂暴,气候条件极端,飓风经常发生,大洋的中心离最近的大陆也有1万英里远。

在全球洋中生活着沙克帕斯鲨鱼、银壳鱼、弗利什鱼、彩虹鱿鱼,大黄蜂生活在沙漠,沙漠中的动物还有土节虫、花园虫和滑丝带虫等,在北方森林中,大鱿鱼、斯奎本鱿鱼和滑管菌在那里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