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08

第8章 未来亚洲格局,大国林立 (2)

乔尔·科特金预测,犹太人、英国人(也包括同属盎格鲁-撒克逊族群的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分别是从过去到未来的全球化部族。以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例,正如许多知名经济学家所指出的,历史上许多强大的国家都排斥犹太人掌控政治资源、进入农业和(手)工业,迫使这个族群不得不从商,并不断寻求新兴、可以暂且庇护族群的商机;与之同时,犹太人还非常注意保留其民族特性,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成功的延续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这种“顽强和韧性的奇妙组合”,到了全球化时代,仍然是犹太人掌握全球金融命脉的关键支撑。相比法国人,英国人(及美国人)从近代开始,更加注重人员流动和文化流通的开放性。英美先后成为世界霸主,并长期维系其影响力,不仅在于其财力和科技水平,而且还包括文化和语言优势。特别是英语,尽管口音和用法五花八门,但全球各地的英语书面语仍然使用基本的标准语,这是其成为国际交流工具的保证。而建立和完善现代资本主义标准的英美,先后出现经济和文化保守,这是族群、文明衰落的不祥之兆。

近代崛起之后,日本人族群仍然坚信,他们才能将传统(日本本土神道教与儒家、佛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和西方科技结合,才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更辉煌的社会方式。日本人仍然继承了日本古代“乡村文化”的许多基本特征,保留着传统上的狭隘偏见。日本真正的问题在于,它已不再是一个乡村国家,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部族,其传统的思想观念无论在国内多么有效,都会造成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自我毁灭。

乔尔·科特金预测,中国内外的华人族群的团结,将造就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全球性高科技网络,对于印度来说,只要印度更好的对接经济全球化的模式和要求,将会比日本人或中国人,更为深入地进入西方的主流经济和生活秩序。

在这张地图上,各国重新排列组合,中国的位置居于中央,最为显要,并以鲜艳的橘黄色填充,颇为醒目,世界由19个“族群”组成。这张地图不以各国领土为界,而是按照经济、人种、文化、宗教等来划分。原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由27国构成的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在新地图中均消失,“北美联盟”、“中央国家”、“橄榄共和国”等新生19个“族群”取而代之。

乔尔·科特金预测,在全世界,冷战之后,原来以美国和前苏联为基础结盟的国家联盟已失去意义;“金砖四国”也由于四个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相去甚远,中印两国迅速崛起而愈发显得“牵强”。种群关系的苏醒正在创造更复杂的全球联盟。曾经通过外交定义的边界,现在则要靠经济、历史、种族、宗教以及文化来划分。

中国在地图上处于居中的位置,是历史上划定的疆域。而之所以称之为“中央国家”,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力,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密切相关。同时,中国的种族团结和历史优越感相当强烈,汉族占了全国人口的90%,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种族文化族群,使其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凝聚力。

原来由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现在因为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的崛起,也被重新分割成七大区域。中国成为“中央国家”;印度、巴西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独立国家”集团中;非洲、拉美地区则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及意识形态的区分,被分为“南非联盟”、“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马格诺比安地带”、“自由主义者”和“玻利瓦尔共和国”。

欧洲也将一分为三,依据各国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经济发展特点,重新组合成三大联盟,分别为以德国为首的“新汉萨同盟”、以英国为首的“边界国家”和希腊、意大利带领下的“橄榄共和国”。

欧盟原有的27个国家如果只当成一个集体来对待,很难反映出欧洲各国当前不同的发展状况,需要从历史、文化、经贸等关系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才更合理。

例如,“新汉萨同盟”的德国和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由于共享日耳曼的文化根源,以及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方面均排在欧洲前列被划为一体。这6个国家有着令人羡慕的福利体系,它们皆是2009年全球繁荣指数前八名单成员,是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在就业、教育以及科技革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欧洲国家中属于“第一阶梯”集团。

而意大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因在贫困率、GDP等每个类别的标准都远落后于北欧国家被分为一类,而且这些国家受2008—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目前都面临着巨额国债。而英国、冰岛等因在经济实力和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衰退,也沦为了欧洲“边缘国家”。

未来新世界版图:

【北美同盟】

成员:美国和加拿大

特点: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人口、文化方面密不可分,彼此容易互补而成为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许多专家预计这片广袤的地区也会走向难以避免的衰退。他们错了,至少目前来说。北美有以纽约为首的众多世界级都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科技经济;全世界最发达的农业;人均淡水量是欧洲或亚洲的四倍之多。

【橄榄共和国】

成员: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希腊、意大利、马其顿、黑山、葡萄牙、斯洛文尼亚以及西班牙

特点:这些与古希腊和古罗马颇有渊源的盛产橄榄和葡萄酒的南欧国家,几乎在每个方面都落后于北欧各国:贫困率几乎高出一倍,就业率则比北欧低百分之十至二十。与大多数新汉萨国家相比,几乎所有橄榄共和国的政府都有巨额财政赤字,以希腊最严重,其次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也是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在人口老龄化方面,意大利是与日本平分秋色的国家。

【自由主义者】

成员: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以及秘鲁

特点:这些国家是拉丁美洲标准的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旗手。但仍被低居民收入和高贫困率所困扰,它们正尝试加入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比如中国的行列。但对其中一些国家来说与美国这个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经济力量分裂似乎不太可能,尤其是墨西哥与美国有着地理和民族方面的近缘关系。然而,这些经济体的未来是不明确的。

【玻利瓦尔共和国】

成员:阿根廷、玻利维亚、古巴、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以及委内瑞拉

特点:以委内瑞拉总统雨果·查韦斯为首,拉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独裁专制,以其历来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反感重蹈“庇隆主义”的后尘。受查韦斯主义影响的国家大都贫穷;玻利维亚的贫困人口超过60%。挟其反美立场、矿产资源和能源储备,它们很想以崛起的中国和俄罗斯为榜样提升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独立国家】

成员:巴西、法国、印度、瑞士、以色列

巴西 作为南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的路线介于玻利瓦尔共和国和自由主义国家之间。丰富的资源(包括海上石油)和工业实力使其成为二流强国(排在北美、印度和中东王国之后)。但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犯罪、贫困和腐败问题。巴西近来已经从拥抱北美转向寻求新的盟友,尤其青睐中国和伊朗。

法国 法国仍然是一个先进、以文明著称的地方,一直致力于推广法语文化以抵抗强势的英美文化,同时热衷于使欧盟成为一个更加紧密团结的经济体。它不再是一个大国,比南欧那些橄榄共和国要强大,但经济实力不及新汉萨国家。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居民收入却不及中国的1/3。整个国家的13亿人口中至少有1/4处于贫困之中,其人口不断剧增的大城市,尤其是孟买和加尔各答,出现了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但也在从汽车制造业到软件业等诸多行业扶摇直上。

瑞士 它本质上是一个通过电汇和航线而非海路与世界连接的城邦国家。一直保持着经济繁荣,充足的淡水资源和良好的商业环境。

【马格诺比安地带】

成员: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以及突尼斯

特点:这个地带几乎遍及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像利比亚和突尼斯这样相对小康的国家有不断发展的希望。但是,这些国家都普遍处于严重的贫困之中。

【新汉萨同盟】

成员:丹麦、芬兰、德国、荷兰、挪威以及瑞典

特点:13世纪,一个被称为“汉萨同盟”的北欧城市联盟发展成被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称为所谓的“贸易创生的共同文明”。如今这些新汉萨国家都有日耳曼文化渊源,而且他们已经通过销售高附加值商品给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他们因其高福利制度而受到世人的称道,近几年这些国家大部分都已经完全开放经济并融入全球市场。在列格坦繁荣指数最高的八个国家中这些国家就占了六个,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储蓄率(25%甚至更高),以及就业、教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令人赞叹的领先水平。

【新土耳其帝国】

成员: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

特点:土耳其是当今世界回归部族趋势的典型,更关注其东部与亚洲接壤的地区而非西部与欧洲接壤的地区。虽然与欧盟的关系对其经济仍很关键,该国的经济和外交已转向奥斯曼帝国过去曾经控制的中东地区和中亚的同族兄弟国家,与俄罗斯的贸易也呈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