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晚上,几个从省城下放到我们村务农的知识青年,相聚在村子的知青屋里,为一个叫张建国的知青庆祝生日。当张建国将那瓶珍藏的茅台酒瓶打开的时候,一股奇异的酒香,顿时溢满了知青小屋。我们都睁大眼睛好奇而惊讶地望着这瓶神秘的酒。因为我们知道“茅台”这个名字曾与中国的一段历史有关,与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有关,与毛主席有关……这一切都足以让我们这一群年轻人惊心动魄的,它竟然神气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出现在这个寒冷的知青小屋里,而且香气是那么的迷人……可以想象当初我们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喝这瓶酒的,哪知酒的香味从知青屋飘到鱼塘另一端的村子里,被大队的政治辅导员闻到了,他竟然以敏锐的嗅觉,循着酒香来到了知青屋,发现我们一群年轻人竟然在饮酒作乐——喝的还是他闻所未见的茅台酒!
第二天一大早,挂在村前芒果树上的高音喇叭响了,通知群众这天要开批斗大会。吓得群众赶紧赶往会场,政治辅导员在会上宣布要批斗知青张建国,其罪状是,张建国出身资本家,平日不好好劳动,昨晚竟然聚众饮酒作乐,此人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接着就把一个白色陶瓷酒瓶拿出来给大家看,群众争先恐后地去看酒瓶上写着的字,原来酒瓶上印着“飞仙牌贵州省茅台酒”的字样。
群众当场一番感叹,一番惊讶。
接着副队长、队会计员、老贫农代表、妇女代表都被一一点名上台发言,批判张建国的资产阶级思想。最后政治辅导员质问张建国是从哪里弄来的这瓶茅台酒。张建国解释说是他在香港的一个亲戚送给他的。张建国这么一讲可不得了了,这瓶酒竟然与海外有关系、跟崇洋媚外联系上了。一时间批判会由一个高潮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一大堆很吓人的帽子都扣到了张建国的头上。张建国感到很委屈,申辩说:“这是外销的国产酒,是咱们中国产的酒……”话音未落,立即就有人大声训斥说:“是从香港那边来的,决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应该批判!”听了这话,张建国就傻了,想了半天,他很幽默地说:“这酒可历史悠久着呢,想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战士们在途中饮茅台酒解乏治病;开国大典庆祝宴会上,毛主席带领众将军大饮特饮茅台酒;毛主席赴苏联时送的礼品就是这茅台酒;外国友人访问我国饮的也是茅台酒。昨天晚上我们庆祝生日饮了一瓶茅台酒就有罪啦?按你们的意思,国家领导人也有罪啦?”一席话说的台下鸦雀无声。政治辅导员自然也尴尬地东张西望,批判会一哄而散。
此事过后不久,张建国偷渡去了香港。
虽然那一次使我真正认识了茅台酒,可是张建国被批斗的阴影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中。二十年来,我做过农民,当过教师、机关干部,迎来送往,喜庆宴席参加不少,但始终滴酒不沾。在我工作的镇上我不饮酒是出了名的。
1993年的春天,在一个招商会上,我突然见到阔别了20年的张建国,他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久别重逢,一番意味深长的感叹之后,张建国对当年他插队的村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惊叹不已,却对当年因为喝茅台酒招致批斗的事没有半点怨言。我们一个要投资,一个要招商,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当晚的招待晚宴上,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二十年前饮茅台酒的那一幕,都觉得非常可笑和不可思议。张建国说,自从那次事件之后,他再没饮过酒了。但当服务员问今晚饮什么酒时,张建国用挚热而幽默的目光望着我,我和张建国不约而同地说——饮茅台酒!今天,我们俩破戒一回,不醉不归。
那一夜,我们都醉了。
茅台酒那摄魂夺魄的香气,使我们彻底打开了心扉,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国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张建国举起酒杯深情地说:“20年前,我们偷偷地饮茅台酒,今天我们要堂堂正正地饮茅台酒,尽情地饮,自由地饮,为我们合作成功,饮!为我们国家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痛饮!”
醉了,我们真的醉了。
此时,我突然心血来潮,吟诵了一首前人的诗:“茅台香酿酽如酒,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这前后两次饮茅台酒的经历,实在令我终生难忘。
若是与你同行
吕舒怀
在小时候的记忆中,茅台酒只是摆在橱窗里面的观赏品。那时候,一般寻常百姓出入的副食店见不到它的踪影,它只会摆在依旧遗留着租界地意味的“英国菜市”高级橱窗里面,标价人民币4·8元一瓶。实际上光拿钱是买不到的,需要一种“高干证”,据说13级以上的国家干部才具有这样的特权。
头一次品尝到茅台酒是二十年后。
那时我在一家青年报社当记者,周末报社领导组织大家去泰山旅游。法制版编辑方菲许诺说,只要大伙不歇气地攀上泰山顶,我请你们喝好酒。谁不知道方菲她爸爸在外贸局工作,家中必然藏着许多名酒。酒的感召力,激励我们一鼓作气爬上山巅。晚上吃饭时,大家嚷着管方菲要酒。她故意掉大伙的胃口,非要明日凌晨观日出时才肯拿出来。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那夜不曾入眠,我们一边盼着日出,一边想着酒。
夜格外晴朗,仿佛透明的蓝玻璃,但却显得十分漫长,我们焦灼地等待。当夜色渐渐散开,东方天际微显一丝曦光。刹那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远山近岭。我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迎着旭日伸开双臂高呼。方菲从提包掏出一瓶酒,我看得很清楚,那是一瓶茅台酒,瓷瓶上还印着毛主席语录,足见其年代久远。方菲把酒一一分到人们旅行杯的盖子里,大家举“杯”邀朝阳开怀畅饮。只可惜酒少了点,每人不足两口,但茅台酒的浓香醇厚却留在记忆中。
顺便说句题外的话,方菲性格开朗,人长得也漂亮,报社未婚的男青年当中,暗慕她的不少,我也算其中一名候补。可是我们都知道,方菲有男朋友,前年去了深圳淘金,两地相隔万里,二人的关系若即若离。那些日子方菲变得寡言少语,心情很矛盾。为了爱情远去南方吧,又舍不得报社这份工作。其实我们几个暗中追求她的人也矛盾,多么希望方菲留下不走,就可以天天见到她灿烂的笑容和朗朗的笑声,又愿眼看着她痛苦和消瘦下去。真爱需要付出和牺牲,后来我们决定说服她辞职去深圳,去追求她的幸福。
方菲终于辞掉报社的工作,打点行囊准备远行。报社特地为她开了欢送会,会散后,我走到她面前,说,几个铁杆哥们儿打算送你件礼物留作纪念。你想要什么尽管说?她回到的很干脆:我什么都不要,就想你们陪我喝顿离别酒。这还不容易吗?时间选在方菲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地点就在报社旁边一家小酒馆里,那是我们单独常约方菲去的地方。饭菜用不着费心思,她爱吃什么,想吃什么,我们如数家珍;酒呢?我提议喝瓶茅台吧。大家一致同意,凑钱买了瓶茅台。
饯行的傍晚,大家围坐在小酒馆现拼成的餐桌四周,故意装作兴高采烈的样子,怕勾起她的伤感。那天方菲表现得也很平静,开喝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提醒你们呀,我喝酒可爱哭。谁都没当回事,以为她在说笑话。我打开茅台酒,平均分成五个玻璃杯里,每人一份,公平合理。我们轮番敬方菲,小口小口地呷着杯中的茅台。倒不是吝惜酒,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只求和她多呆一会儿是一会儿。天下没有不散的席,最后,当大家共同起身跟方菲干杯的时候,她忽然双手捂着脸,“呜呜”哭起来。事发突然,我们傻愣在那儿,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想不出该用什么适当的语言劝慰她。
末了,她脸颊挂满泪珠地说,我舍不得你们,你们和我一起去南边多好!那怎么可能呢?尽管我们乐意与她同行,但缺乏信念和勇气。尽管我们不愿和她分离,但分离的必然的,唯一能做到的是对她的美好祝福。
方菲走了,孤身一人去了深圳。大约一年后的某个深夜,我意外接到她的电话,听筒传来她熟悉的笑声。她说今夜她成了新娘,还说,她总梦见饯行那顿酒,还把喝空的酒瓶子带在身边,当做友谊的纪念。
如今茅台酒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当端杯品呷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段并不久远的故事。
奇妙的等号
谢大立
茅台酒厂召开厂务扩大会,邹开良的开场白是:“今天我出一道题请同志们回答。”说完,走到黑板前,写下了几行字:10-1=?10+0=?
题出完,邹开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一边喝茶,一边环视大家,俨然主考官一个。能参加厂务会的,都不是些等闲之辈,除了邹开良的那些副手之外,还有指挥几百人的车间主任,有有着几十年工龄的老酒师,高级工程师。就算那些扩大进来的也都是些生产骨干。后者小声议论,出这道娃娃都能回答的题,不是戏弄我们吗?10-1不就等于9,10+0不就等于10吗?前者却保持了沉默,仿佛在说,此时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这是因为他们太了解邹开良了,他既然在厂务会这么个严肃的会议上出这么个看似儿戏的题,一定有他的深意,他可是把一颗心全花在厂子上的人。1989年市场疲软,茅台酒厂面临资金短缺,邹开良一声号召,全厂职工一下就集资20多万,出差在外的职工还为没能参与集资抱怨呢!邹开良为茅台酒厂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可他自己却住在18年前从老家紫云乡迁来的简易平房里,职工的住房在改变,而邹开良从没抱怨过半句。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的妻子离开了人世,父母也相继离去。在子女们的嫁娶问题上,他始终坚持顶住世俗的习惯,按照党的原则办事,一切从简,不收情受礼。邹开良有一个妹妹在厂里当清洁工人,天天扫厂区公路,洗厕所。
她身体不好,肺部有病,有人劝她找哥哥换个工作,可她的妹妹说:“我爱护哥哥,尊重哥哥,他不能为我这样做。”也有人劝邹开良:你妹妹有病,换个工作是情理中的事。邹开良却说:“如果我照顾了妹妹,那很多像妹妹一样情况的职工怎么办?”职工们说,领导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学有榜样。邹开良对自己苛刻,对别人却情重如山。职工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他事必躬亲,问长问短,帮助排忧解难;对那些作出贡献的老酒师、老职工,他定期上门征求意见,促膝谈心,把党的温暧送到他们心中。有一次,厂里一名老职工的父亲去世后,邹开良知道了,冒着细雨在泥泞的山道上步行30多里路,为去世的老人送花圈,寄托对老人的哀思。这位职工拉着邹开良的手,噙着眼泪道:“厂长这样忙还来看我,我一定加倍工作来报答党组织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