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2832500000024

第24章 吸引力法则⑽积极进取的心态 (1)

成功箴言

1. 积极是人的唯一标志,不是上帝的,也不是动物的。[英国]勃朗宁:《沙漠惨案》

2. 为得要使一种真正普遍的兴趣可以发生,一个民族精神必须进而探取某种新的东西;但是这种新的东西能够从哪里发生呢?这个新的东西必须是一种比它自身较高等的、较博大的概念——对于它的原则的一种扬弃——但是这种举动便要引起一个新的原则、一个新的民族精神了。[德国]黑格尔:《历史哲学》

3. 自己无所作为,就不要因为你的国家曾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出现过那么几个伟大人物而妄自尊大。最好考虑考虑,你当前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你是如何遵循他们的教导的。[德国]爱因斯坦:《人的一面》

培养积极的心

培养积极之心,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积极之心,包括所有“正面”的特质,例如自信、希望、乐观、勇气、慷慨、机智、仁慈及丰富的常识。对人生态度积极的人,必有远大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不懈。

有些人虽然有积极的心,但是一遇到挫折就会失去信心;他们不了解成功需要用积极的心不断尝试。就像“约翰·格列尔”,它是一匹血统纯正、训练精良,唯一能够与跑道上的常胜军“战士”匹敌的赛马。

两匹马上场较劲。起初它们在跑道上不分上下,距离终点愈来愈近,约翰·格列尔卯足全力,慢慢超前;“战土”的骑师当机立断,他扬起马鞭,重重地打在“战士”的屁股上,战士像屁股着了火一般,奋力向前冲去,迎头赶上约翰·格列尔并且超前,率先抵达终点。

原本斗志昂扬,胜券在握的约翰·格列尔遭到挫败。此次落败使它深受打击,难以再恢复信心;它在其后的比赛中,表现每况愈下,无法再创佳绩。

很多美国人的情形和这个故事很类似。1920年经济蓬勃发展,许多在当时赚了大钱的人,都在1993年经济大恐慌时遭到挫败而一蹶不振。他们的态度由积极转为消极,从此不再尝试,就像约翰·格列尔一样,只能“想当年……”

有些人随时都保有积极的心;有些人则虎头蛇尾,而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运用这股巨大的力量。

积极的心可以经由学习得来吗?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答案是绝对肯定的。

成功是积极之心的必然结果

本来人的心(尤其是潜在意识)并不是那么快就会改变的。虽然有人告诉你“相信比较好,这样就可以得救”,可是一般人是不容易就立刻相信的。又有人说:“进入这个宗教的门,就可以得救。”但也有不少人会说:“可是实际上不能得救的人也很多呀”或“至少像我这样就不行”等,如果有人敢大声地说“立刻可以得救”的话,我想那只会受到反驳吧!

所谓会打消这种不安或疑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会打消某种程度信仰的人,他那种“也许……”或“还是……”的心情,又是什么东西呢?

那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也就是自我暗示,即每当自己感到“也许”这种恐怖不安的心情发生时,都会自己说给自己听,那时只要你能够说“一定可以做到”或是“自己因为与万能的力量有连带关系所以……”等,当心中产生疑问时,只要每天好几次去改变想法就好了。

万一你有机会可以在静静的地方坐三十秒,就把心情稳定下来,自己说给自己听吧!说:“自己是和无限的供给连在一起了。”

如果是基督徒,你可以说:“神是没有不可能的事”或“神会给我指示的”就好。反正每天按照需要,做好几次的自我暗示,像这样地和潜意识连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事。

也有另外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喜欢的、勉励性的话抄起来,放在透明夹中,或是写在备忘录中,每天好几次拿出来读一读,这样就可以赶走“恶魔的私语”。

除此以外其他还有“你真不行”或是“实现给我看看”这种外压性的话,更有“我当然无法做到”或”我的疾病这样严重……”这种由内心产生的不安或疑问,这应比外界的压力更可怕。因此白天没有其他意念的时间时,每当有否定性的想法出现时,若能不断地说:“不,我一定可以做到”或“我和无限的供给连在一起”,像这样确实地使思考得到转变是很重要的。

正确的思考或信仰的本质若用一句话来表示的话,的确是“积极的心”,所以对相信的人来说,所需要的能力,是会从内部一直涌出来的,因此不会输给任何的东西。例如现在的一切看起都很黑暗,可是光明来临及有好转的机会,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我们必须好好了解这种经过,并继续拥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担心黑暗,应不断地看着光明的那一边,以及看着光明的将来,再次确认自己和万能大生命的源泉连在一起。每天或者必要时一天好几次,静静地来想念,集中精神地想念,如果认为小声说话给自己可以听到的想念法比较好的人,也可以默默地继续想念,反正这样做时,事态早晚会好转的。事态未好转之前,每天连续正确地去想念吧!不,连事情好转时,也应该不要偷懒,继续地想念下去。

积极之心能招来快乐与健康

罗曼·罗兰认为成功的快乐在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肯定,而不在于长久满足于某件事情的完成。

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无形的护身符。一边是“积极的心”,能够招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使人登峰造极,并且屹立不摇;另外一边是“消极的心”,阻挡所有美好的事物,使人一生庸庸碌碌.甚至从云端跌至谷底。

约翰·富勒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美国人约翰·富勒的父亲是路易斯安纳州黑人佃户,家中有七个兄弟姐妹。他从五岁就开始工作,九岁时会赶骡子。这些一点也不稀奇,因为佃农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时就必须工作,他们对于贫穷十分认命。

富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始终相信一家人应该过着快乐且衣食无虑的生活,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应该这么穷,”她时常这么说,“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怪上帝。那是因为爸爸从来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中每一个人都心无大志。”

没有一个人想要追求财富,这句话深植富勒的心,改变他的一生。他一心向往跻身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他认为推销东西是最快的致富捷径,并且选择挨家挨户推销肥皂。12年后,他得知供货的公司即将被拍卖,底价是15万美金。谈判的结果,他用积蓄的2.5万美金作为订金,答应在10天内筹足尾款12.5万美金。合约中并规定,若逾时未补齐尾款,将没收订金。

富勒的工作态度认真,极受客户肯定。现在他需要帮忙,他向朋友、信托公司及投资集团借钱,到了第十天晚上,他筹到11.5万美金,还差l万美金。

曙光乍现,“我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他回忆当时的情形,“时间不早了。房里一片漆黑、我跪下来祈祷,请求上帝指引,谁能在时限内借我一万美金。我决定开车沿着第六十一街走下去,看到第一家亮着灯的商店,就进去请求协助。我请求上帝给我一线曙光。”

当时是深夜11点,富勒沿着芝加哥第61街走下去。过了几个路口,终于看到一家承包商的办公室里还有灯光。

富勒走了进去,那位承包商正埋首办公,由于熬夜加班,已经疲惫不堪。富勒和他略有交情,他鼓起勇气。

“你想不想赚1000美金?”富勒直截了当地问。

那位承包商回答道,“想,”他说,“当然想。”

“借我一万美金,我会外加一千美金红利还给你。”富勒告诉那位承包商,还有哪些人借钱给他,并且详细说明整个投资计划。

富勒的口袋里放着一万元的支票,踏出承包商的办公室。其后他不但从接手的公司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并且还陆续收购了七家公司,其中包括四家化妆品公司、一家制袜公司、一家标笺公司及一家报社。我们请他谈谈成功的秘诀,他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

“我们很穷,但不能怪上帝。那是因为爸爸从来都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中每一个人都心无大志。”

富勒的起点比一般人更不利,但是,他有远大的目标,勇往直前。

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你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追求什么。并非每一个人都要像富勒一样,成为大企业家;并非每一个人都愿意付出成为艺术家的昂贵代价。每个人对“财富”的定义不同,也有人认为,每天过得快乐、幸福,就是成功。

不论你所追求的,是像富勒一样拥有财富、发现新的化学元素、栽培玫瑰花或是养儿育女,都需要积极的心,才能成功。

强者喜爱逆境胜于顺境

“你如果是贫穷的,你是幸福的;因为神是属于你们的。”(路加福音)

“为自己的错悲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到安慰。”(马太福音)

这是《圣经》里的话。只有贫穷的人,才了解神是照顾他们的。只有经过悲伤的人,才会成长。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奥斯卡·怀路也在监狱服刑期间,写着:

“有悲伤的地方,才有圣地,相信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早晚都会了解到这点吧!还未了解这一点之前,可以说是他还不了解人生吧!”

也就是说,能够突破眼前的悲伤或痛苦之后,才能到达豁达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