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找不到北
28349600000032

第32章 城市不是汽车的城市

近来,很多出租车司机包括一些私家车主,都在抱怨新近在银川试运营的BRT(城市快速公交),无非是BRT占用了本来他们也可以行驶的车道,从而造成了诸多的堵车现象。个别出租车司机甚至在交通电台上大呼:赶快拆了,越早越好。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都需要广大民众的一个接受过程,所以有抵触的声音出来并不奇怪。记得也就在几年前,银川开始有了八车道甚至十车道,当时就有不少抵触的声音出来,说屁大的城市搞这么宽的路,有必要吗?但是你看,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找不到哪个人会抱怨银川的道路太宽敞了。这是一个认识问题,是面对发展我们所应该具备的认识。BRT的诞生也是如此,也存在一个认识问题。短时间看,包括从一些已经使用BRT若干年的城市来看,它所带来的效果尚不明显。但若从长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特别是联系到银川这种规模的城市来看,BRT的效应终究会凸显出来。

城市不是也绝对不应该是汽车的城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从起点上就犯了错误。譬如八车道十车道不够用了怎么办?建高架桥,建地下通道,看似目的是为了保障通畅,其实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在给城市给城市人增加繁重的负担。这一点上,我们在理念上发生了错位,我们忘记了城市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虽然汽车的人均拥有量反映了民众的收入水平,好像是件很荣耀的事情,但汽车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却早已被许多发达国家所印证。所以,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才是我们着眼于未来的良策和必由之路。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有钱人,还有一个传承下来的坏毛病,就是喜欢显摆。从银川的街道上你就可以看出来,“路虎”都快成为“街车”了,像悍马这样的大块头,也照样在拥挤的街头上耀武扬威。去年还有传言,说在鄂尔多斯的街头上,你开辆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在发达国家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汽车不过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他们追求的是轻便是实用是低排量。现在看来,最注重文化的中国人,太有必要补修一下汽车文化了。就这一点来讲,它涉及我们每一个人。

城市是人的城市,街道也是人的街道。当下,在盲道甚至人行道被一辆辆汽车侵占的时候,在汽车污染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时候,城市管理者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不是怎样促进汽车发展,而应该是怎样做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行动,譬如新华街商务圈停车费的调整,譬如我们谈到的BRT。但是涂鸦以为,还远远不够,还有更多必要的措施需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