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徐孟加最近被四川省委免去了职务,据说是涉嫌贪腐。其实老徐早在雅安芦山地震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大噪了,这次也应该算是“梅开二度”吧。那次是因为央视记者在采访他了解有关抗震救灾情况,连线他的时候,他开口便历数四川省党政军诸多领导如何如何奔赴灾区,结果被央视主播打断:“这个我们可能比你知道得多些,还是说说现在采取了哪些措施吧。”
可以断言,当时的老徐一定是非常尴尬的,恐怕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不过仔细思谋,这也不能完全“归罪”于老徐,老徐这样的表达模式,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何以这样讲?你想,身为党的高级干部,讲话语气不说了,至少在程序方面应该是有所把握的。首先怎么样,其次又是怎么样,再然后如何如何,这都不是没有程序的呀。不把领导摆在前面,这是大忌,也是我们多年来文本操作方面的大忌。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的老徐,一步一个台阶爬了上来的老徐,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岂敢冒此大忌。所以,熟谙此道的老徐自以为分寸把握得很好,表面文章做得也很好,却未曾想遭到央视记者的当头一棒。
事到如今,我们也只能说老徐是一个喜欢、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官员。因为在这个“表面”的背后,是他龌龊的贪腐行为。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说每一个喜欢、善于做表面文章的人,都可能存在龌龊的贪腐行为,但至少能够认定的是,表面文章是一个害人的东西,是最典型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做到极致的,大概也就是从语言的表达模式开始吧。体育健将获得金牌以后,面对公共媒体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已经早有现成的模式在那里“恭候”,并不需要你自己有过多考虑。这一众所周知的事件发生以后,虽然遭到了普遍的唾弃,但这种表达模式的根深蒂固,却并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够清除的。
多少年来,“会不会说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杆。“会说话”者,领导赏识,群众喜欢,进步起来就快;“不会说话”的,领导反感,群众也喜欢不起来,或者说喜欢了也不管用,退步起来就快。而这里所谓的“会不会说话”,其实多半是指会不会说假话大话空话。我们曾经有过那样的年代,有过上述“三话”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时候,在那样特定的环境语境下,你说出来的话如果不在“三话”的范畴之内,遭殃遇祸的潜在因素就非常大。所以,“假大空”成为一种时尚,当然也成为贻害无穷的东西了。老徐也不是仙人,当然也经历了那样的时代,而且成为一个“会说话”者,进步到了厅级。但是老徐的顽疾没有改,表达模式依然如故,这虽然不成为他落马的原因,但至少应该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