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鉴赏金典
28352800000010

第10章 理解深意

我们说的深意,是指诗句字面意思以外的意思。除字面意思之外,一首诗都会有哪些意思呢?

(一)双关

前边讲修辞我们讲过刘禹锡的《竹枝词》用了双关,这里我们再看: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民歌·《西洲曲》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其中“莲子”音谐“怜子”,即“爱你”之意。乍看这是写采莲的情景的,其实则是借双关来写采莲人的相思之情的。这是谐音双关。

另外还有语义双关。这种双关是更高层次的双关。双关的词都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但是并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诗人透过表面文字传达出来的另外一种意思,读者可以根据诗作的背景,诗人写诗的环境,进一步去理解。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远”字既表时间长,又表距离远,突出了相思情意的深长浓厚。

又如: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是写词人从少年到壮年及老年的遭际和境况的。词中的“上”、“中”、“下”表面看是写词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环境的方位,同时也是写词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所处的人生地位及社会地位。“上”指上等生活,是上等社会地位;“中”指中等生活,是中等社会地位;“下”指下等生活,是下等社会地位。再如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是双关的。表面是写临近黄昏的景色很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夜幕就要降临了,好景不长了。另一层意思则是暗指大唐社会表面看繁荣强盛,其实也是好景不长,将要衰退了。

(二)蕴含

诗句的字词表面以下还蕴含着一层深意。这层深意只有通过细细剖析,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际,含英咀华,才能够体会出来。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是写诗人和李龟年在江南相逢的情景的,联系诗人的遭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还能看出它的蕴含意。李龟年是大音乐家,曾在唐玄宗执政的盛唐时期生活过。那时他常在宫中和侯门宦府,为皇上、为达官显贵经常演唱,几乎就是太平盛世的象征。那时的杜甫也是年轻气盛,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大志。谁知几十年过去了,天下大乱,他们都老了,又避乱都到了江南,彼此都是那样的窘迫凄凉,这种人事沧桑之感可以说是诗的第二层意思。当然,诗中也表现出了对盛世难再、华年难再的深沉悲叹以及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这则是第三层意思。短短的28个字,表达的意思是多么丰富呀!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是说过去就听说过洞庭湖岳阳楼非常壮观,今天终于登上了。这是表面意思。诗人听说洞庭湖的形胜时,是在盛世华年,但那个时候,却没有机会饱览这里的优美风景;如今世道乱了,年龄衰老了,没想到却登上了岳阳楼。其中有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无尽的哀伤和悲叹,这则是第二层意思。

(三)比喻

诗的比喻意,有的表现在某一联上,有的表现在整首诗上。如: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梦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唐】顾况《海鸥咏》

顾况和李泌是朋友,李泌为相,顾况受提携,入朝作了着作郎。李泌死后,顾况写了这首诗。诗的表面意思是说:海鸥你从万里之外飞来,是为客的,曾受到丹凤的照顾,才有栖息之所,一旦凤飞梧桐树死,满眼的鸱鸢准会来对付你的。其实诗人是以海鸥自喻,以丹凤比喻好友李泌,以鸱鸢比喻凶狠的权贵。这样,这首诗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又如: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从诗题看,这是诗人在科考前写给张籍的,可是内容却是新媳妇的事,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首诗另有隐情。其实这首诗是诗人在科考前,把自己写的诗文让张籍拿去向考官推荐,想向张籍打听自己的文章合不合考官的口味,就写了这首诗。诗人自比媳妇,把张籍比做夫婿,考官当做舅姑,画眉喻自己的诗文。

(四)托寓

诗人用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手法所写的诗,就有这样的意思。仅从字面上理解比较一般,只有挖掘出它的寓意所在,才能真正理解诗意。如: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小松》

这首诗表面写松,其实写人,托物讽喻,意味深长。松树幼小时和小草一样没有惊人的容貌,世俗的人也并不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给予特别的呵护培育,但等到它长成栋梁之材了,就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对当时人们不识人才,目光短浅,致使小松被摧残、砍杀作了恰当的讽喻。

又如: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唐】缪氏子《赋新月》

诗的表面意思是:别小看初生的月亮像蛾眉那样纤小,到了十五夜,它就会团圆完满,光彩熠熠,普照天下。诗的寓意是:不要看我眼下很小,等我长大了就会名扬天下,让世人瞩目。

(五)联想

诗歌并不把某种感情脉络、某些生活场景和画面连续表现出来,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去填补。这种运用联想才能体悟出的意思就叫联想意。如: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

这首诗写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将军把敌人打得连夜逃遁,本来想带领骑兵去追赶,但是大雪飘飘已经落满了弓刀。诗人只写了“遁逃”、“欲逐”,至于仗是怎么打的,去追敌人了没有,诗都没有写出。诗人这样写,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没有交代出“怎样”,才更能引逗读者去联想,引发他们无限的兴趣。

又如: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唐】李商隐《北齐》

诗意是:美人一笑国家便会灭亡,不一定等到荆棘遍野才感到悲痛。淑妃(小玉)玉体横陈的那个夜晚,便已报来北周军队攻入晋阳的消息。在历史上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有好长时间,诗人用“已报”把二者扯为一时,是为了突出荒淫必然亡国的规律。那么淑妃进御后,如何荒淫,周师攻入晋阳后又如何,都有待读者用联想去补充和想象。

(六)哲理

具有哲理的诗作大多是在所描绘的景物和所叙述的事物上,生发出对人有启迪和教育作用的意义,但丝毫又不让你觉得是在说教布道。众人皆知的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无名氏《金缕衣》

诗的后两句看似说明一种事理,其实是说明了一种哲理:美好时光该有所作为时,就要有所作为,不要等好时光过去了才徒发悲叹。劝诫人们不要辜负好时光。对后人教益匪浅。

再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的第三联是富有哲理的,成语词典里已收录此条。它的意思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还有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的后两句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想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明白真谛,就必须亲自去实践,去躬行。这告诉人们:光靠书本是不行的,实践尤其重要。只有把书本和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一个人来说,才会具有真正的本领。

(七)象征

用象征手法所写的诗就具有这种意思,它体现在整个诗句上和整篇诗中。中国古典诗歌有好多典型的象征性的意象,如“东篱”象征洁身自好的品格,“新亭”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正如《楚辞章句·离骚序》所言:“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些香草美人都有象征意义。诗人用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思,用这些客观的事物象征主观的心绪情感,使要表达的内容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如: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就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唐】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这首诗说石榴花错过美好的春光,在初夏开放,牡丹就有资格讥笑它。而牡丹遭到风雨的摧残,早早凋谢零落,那命运还不如石榴花呢!诗人用为风雨所败的牡丹象征自己。

诗人写感遇诗,多用象征手法,这些诗多有象征意思。如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的一些诗。

一首诗不可能同时具有这几种意思,但有两种以上的意思是可能的。

(2007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词的题目为咏鹰,可是细细体会,词中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词人的形象则显得更为突出些。词人以鹰自比,他所看重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健的“身手”,借此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性情和人生理想。

【答案】开头两句“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长存、老当益壮的情怀。后三句表达了希望能像雄鹰一样,展翅蓝天、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1.韩瞻和李商隐是故交,有一年秋末他带着儿子韩偓(晚唐诗人,小名东郎),为李商隐送行,韩偓即席赋诗,才华惊动满座。五年后,李商隐重吟韩偓的诗,追忆往事,写下了两首七绝酬答。其中一首内容如下: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首诗的后两句,除了字面意,还有什么意思?请根据介绍作答。

【答案】后两句还有比喻意。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韩偓父子比作“老凤”、“雏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说明青出于蓝,一代胜过一代。

2.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有人说这首诗富有深意,也就是含有哲理。那么,它说明的哲理是什么?

【解析】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后两句耐人寻味,富有哲理。表面意思是说暗潮已经到来了,一般人因为不懂潮涨潮落的规律,没有水上生活的经验,看不出这一现象。可是篙师因为常在水上生活,有丰富的经验,对这些细微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答案】实践出真知。

古诗,属于语言艺术。那么,它就要用到一切文学语言艺术必然用到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只是由于这种体裁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这些表达方式时比叙事文学体裁要特殊一些。描写和抒情是古诗的本色,故略去不提,这里只说说古诗的叙述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