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8372300000028

第28章 刘光世的立世之道

刘光世是宋朝边将,《宋史》有传。据《杂肋集》记载,“开府刘光世,延安人,其先以酋豪归朝”。同书还谓刘光世父亲刘延庆“本夏人”,刘光世是党项人无疑。

公正地说,刘延庆、刘光世父子及其一族,并不是西夏的特务,也不是宋朝的“阶级异己分子”,他们是少数民族边将,在宋对西夏、对辽、对金的军事斗争中,担负着一定的角色,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建立了一定的功勋。但从总体上看,********之所为,与其所承担的显要职务不符,他们未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要职责。或者换一个角度看,是朝廷用人不当,用了庸才。更进一步想,也许是此时的宋朝急需用人,而又没有那么多人才,只要拾到篮子里就算菜,“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总之一句话,正史野史对刘延庆父子否定的比肯定的成分多。

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刘光世之父刘延庆缺乏谋略而又“蒋干中计”,以数十万大军败于辽将萧干的万儿八千人。刘光世不按约定驰援郭药师,致郭军败走,致将军高世宣战死。********的惨败,让辽国人轻视宋人,使宋人心理蒙上了更厚的阴影。

《庄简集》收录的《论刘延庆劄子》,历数了刘延庆父子的罪错,言其“蒙国厚恩,一门之内,建籍正任,园地田宅,歌童舞女,志满意得,不复以朝廷大计为念”,要求将他们“重赐显戮,传首边城,或镌削官职,窜流远方”。杀头或削职,目的是使“边将革心,军声大振”。

《宋史》对刘光世的评价是:“律身不严,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还能拥有高官厚禄,受到皇上的恩宠,并能善终,奥秘在哪里?从朝廷一方讲,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吏治腐败。到了南宋,由康王晋升皇帝的宋高宗,本就不打算收复失地,不打算迎回徽、钦二帝,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龙位,杀岳飞而宠刘光世之辈,当在情理与预料之中。

从刘光世自身说,此人虽见谁都敢败,道德品质差,肚子里没多少货,但他深谙为官之道,他的高招有两条,一是巴结勾结宦官康履,让此人在皇帝面前、在朝廷为自己探消息摸情况送人情说好话,以稳固自己的地位。领导身边的人总是可以说上话的,只要你舍得花大把的银子,没有摆不平的事。不管他们的蛋还在,还是被割掉了。另一个办法是摸准了皇帝老儿的心理,历代皇帝都畏惧武将的兵权,宋太祖赵匡胤怕臣下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一幕,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后顾之忧。刘光世看准了这一点,早早地要求解除兵权,而不做“老骥伏枥”状,不做“与时俱进”状,不喊“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口号和类似“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交出类似皮带、盒子炮的家伙什儿,与时沉浮,未遭秦桧之类所忌,未遭皇帝所忌,所以能安享晚年。

做臣子很难,你如岳飞般“精忠报国”不行,像岳飞那样心高气傲、恃才傲物也不行。刘光世不是个正面人物,但他是历史的产物。西方哲学家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刘光世现象,也当是一种历史的合理现象了。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