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适中的挣扎
28414300000039

第39章 “三元”,天热奶就稀了

今早的牛奶,寡淡得像水一样,这是半年里的第三次了。

家里订的是三元鲜牛奶,瓶装的。葛优是我喜欢的演员,他在电视广告里推荐说,“好奶讲究个原汁原味儿,三元牛奶,欧盟的标准,首都的品质,喝了几十年,还是认三元,三元,有人缘”。

在过去的冬天里有过一次,奶喝起来淡得像水,打电话到三元食品公司的服务热线,回复说天气太冷,可能是在配送过程中冰冻过,再化开口味便不同了。北京的冬天真是冷,一冻一化影响了牛奶的口味,情理上说得通,我接受了这个说法。但是两天前重复喝到了同样口味的牛奶,这时立夏已经三周有多了。再打了电话去,得到的答复是,天热奶牛饮水多,奶就稀释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你开玩笑呢吧?对方再次重复说,喝水多,奶肯定要稀一些的。天地良心,那奶真的不是“稀一些”,而是——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健康人,分辨奶和水不是什么难事吧?再说,现在也还没到大热的天气啊。

不仅无法接受三元食品公司这次的解释,连他们上次的解释也开始怀疑了——冬天的牛奶如果真是冰冻了,在订户食用之前,它也没有解冻的时间和环境啊。

对方问了我的电话,说会有负责人回电话给我。可是我不想等了,又拨打了《法制晚报》的热线电话,说明了遇到的情况。此后接到了该报记者的三次电话:第一次是核实情况;第二次是告诉我,已经询问过有关专家,结论是牛奶不会因为饮水稀释;第三次,问牛奶订了几瓶,说三元是家大公司,需要未经开启的牛奶作为证据。

我知道了,像我这样只订一瓶奶的订户,如果质疑牛奶的质量,势必面临尴尬的悖论:对着这瓶奶,不喝就无从辨别质量,喝就意味着销毁了证据,即使只喝了一口,开封后的牛奶也失去了作为证据的意义。所以,没有渠道可以质疑三元产品。

第二次、第三次的问题奶水中间只隔了一两天,不是说北京的天气没有变化,但奶牛也不至于像林妹妹那样敏感吧。

我开始杞人忧天。因为我记得有人已经将喝牛奶提升到了爱国的高度,在广告词中说,“每天一杯奶,强健中国人”。上网查了一下,发现那广告词不是三元公司是蒙牛公司的。同时也意外地发现,还有“每天少喝一杯奶,强健中国人”,或者是“每天一杯奶,强奸中国人”的说法,那不代表我的观点,但至少说明有人像我一样在质疑牛奶质量,并且是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的事情。

三元鲜牛奶的奶瓶上,印有“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牛奶”的字样。这告诉我们,三元牛奶的订户喝的是高规格的牛奶。但是作为一个爱国公民,我认为人民大会堂里面还是应该选用更高规格的牛奶,因为那里面有我们爱戴的党政元首,有爱惜我们的两会代表,他们的健康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名誉更加举足轻重。

吁请三元食品公司,对于给人民大会堂提供牛奶的奶牛,要提供有空调设备的牛舍,对于供给市民的牛奶,也要掺兑干净些的水。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