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适中的挣扎
28414300000052

第52章 书市访书和书帐

9日和10日,连续两天去了书市。

早就收到了老同学寄赠的门票,知道书市从4月30日就开幕,原计划赶那天去的,适逢“猪流感”不期而至,便延宕了下来。日子过得快,眼看书市活动将近尾声,而那种由“猪流感”正名为“甲型H1N1流感”的怪物,似乎也迟疑着没有踏入中土,这才下决心去了地坛公园。

这中间,5日已经是农历的立夏,所以入园是同时身处春季书市和夏季气候之中了。此地的花木如有记忆,该记得我上次来时比现在年轻些吧。那时的我,可能比现在更亲近书香,现在的我,可能比那时更顾忌日晒了。好在很多摊位的大棚是可以走进去的,读者也没有多到过江之鲫的程度,与过去相比,秩序是好多了,环境也干净多了。

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年龄在增长,兴趣在减少,鉴于过去有太多的书买来了也是置之高阁,现下有些原本喜欢的书也未必买了。来书市多少是在依从一种惯性,出于对置身事外的不甘或不忍,就像退役的运动选手,还是想回赛场看看。也不排除还会选选书,前提是肯定会看的或可能有用的书,但真的是非常非常实际了,不用说,这也是步入老龄的标志。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看到一册《胡适文存》(三),估计已有80高龄了,文竖排,纸质已经脆黄,就有意买来放着,可惜翻来覆去看不到它的版权页,想想乏味便放弃了。这本书店主索价15元,他捧书在手的样子很古怪,自忖我拿锄头在手里会是差不多的样子。

也看到了两种有“山寨”嫌疑的书。一种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书名为《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虽说各自标明了(英)笛福、(美)海明威,可是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位作者两部作品合印成一册,仍是看得人困惑。另一种署作家出版社,书名为《村上春树作品集》,其上又题有“中国现代名家精品书系”,内收《挪威的森林》、《列克星敦的幽灵》等篇,2006年出版,拿它在手上前后翻看,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猜想,仅发现一个合情合理处,就是书上没有署译者的名字。

尽管对书的要求更实际更挑剔,也还是选了几本书,心里也知道,这些书是否肯定会看或者会派到用场,仍然是存疑。

选了三种纪念集,分别是《忆夏公》、《他仍在路上——严文井纪念集》和《王仰晨编辑人生》。《忆夏公》是文化艺术社1996年出版,索价为定价的一半15元,而转过一个摊位便是5元了,书价无序是书市的可恨处也是可爱处。后两种书都是在人文社的摊位上购得,人文的书一律是五折,想当初我作为其中一书的编者和作者,“享受”的也只是七折;那是多人集,部分作者的样书和邮寄,也是我负担的。另一种研究集,是湖北人民出的徐庆全《周扬与冯雪峰》,曾经想看时没处找,拿起来发现书内还有周巍峙所作长序,也许有用得着的时候吧,价5元。

散文集也选了三种,一种是《梁实秋怀人从录》,新文学时期的这些作家作品,也不知被人掰开揉碎编出了多少系列多少选本,通常我的目光都不在上面停留,可能这次书名中的“怀人”二字拨动了我心存的“怀仁”,梁先生的作品,迄今只读过湖南社编《雅舍菁华》一种,两个选本内容撞车的机会很小,书是广电社90年版,价也是5元。再两种是三联版董桥的自选集《旧情解构》和《品味历程》,依个人性情,一向对跟风的事很排斥,所以错过了在董桥大红大紫的时候阅读他,别人说“你一定要读董桥”的时候,对我就意味着一定不读,早先的《围城》和现今的《小团圆》也是如此,余秋雨和易中天也是如此,这不是针对别人,完全是本身的问题。这三联与人文一样,书价一概是五折。

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中国档案社2007年出版,深色封面上被六个土黄色的颜体大字充满,视觉上不无冲击。此书初版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那时梁先生32岁,流亡于日本。这本书似难称著述,只是书名标题下的一个古文选本,梁氏的文字,仅只是缀于各篇入选文章后的评语。此前读戴季陶对日本武士道的议论比较接受,粗翻这本书不能细察梁氏的见解,但对他“中国之武士道”的提法,对他将孔子列为武士道元祖的提法,颇感不合口味,有一点想找他抬杠的冲动。价5元。

《宣武文史集粹》是中国文史社2000年出版,厚重的精装。如果不是去年迁居到了宣武区,肯定不会选这本书,此前在北京出生并生活了半世,足迹从未到过现居处的周遭。也许闲来翻翻它,能催发小小的漫游兴头吧。价15元。围棋不知有多久没摸过了,这次碰到此类书已无心翻看,因为知道自己棋还会下,技艺是不会精研了。忽然见到了此前未闻的《天涯棋客》一书,还是纳入了囊中,这已经不是看棋,是想看看芮乃伟江铸久经历了哪些浪漫故事。学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本书竟印到了3万册,也真想不到,价5元。

第二天再去书市,部分原因是因为头一天没带相机。看到鹤发老者和天真孩子在选书读书,看到有人坐在轮椅上选书读书,都觉得值得拍个照片。可是当我带了相机,又没再碰上同样的画面了。还有部分原因是,书市边边上的书画拍卖自成一景,价廉到可笑的地步,觉得很好玩儿。那其中也有不那么匠气的作品,只旁观不出价,真要一点忍的工夫,也是因为想不出买了来有什么用。

只买了两种书,一是作家出版社的新书《海子诗全集》,精装的一册打七折也要65元,对诗歌兴趣缺缺的我,很好奇海子在作品里用什么打动了读者,以短促生命和平凡身世写成的诗,靠什么卖得那么贵呢?一是《情归西湖》,副题是《西湖文化名人墓探寻》,浙江古籍社2007年出版。绝对是因为上月到过杭州,所以特别流连特别关情。西湖的名人墓地,是缀满湖畔的明珠,它们使西湖的美丽更加充实和生动。价4元。

园中出来遇见一景,有人席地而坐,在出售自费出版的书。那人约60岁,有江湖气也并不是很重;那书居然是硬皮精装,内容是****纪事,有在香港印行的字样,但印制粗糙殊不可信。翻翻读不下去,自然也不问价了。

书市结束,才看到媒体有这样的报导:“2009年北京书市将处在建国60周年和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阅读提振信心,文化推动消费”应成为出版文化界承担的社会责任。”懵懵懂懂地转了两天书市,茫然不察它的主旋律背景,真是老到迟钝了。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