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适中的挣扎
28414300000058

第58章 百科全书“围棋”条质疑

奥林匹克出版社即将出版《围棋百科全书》,笔者在参与编纂过程中,曾参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6年中文版,以下称《简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的“围棋”条,发现两者都存在若干值得推敲之处,为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道。

《简百》的“围棋”条,至少有三点可以商榷:

一、条头的定性叙述称:“围棋是公元前2365年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这里有一个错误。关于围棋的起源年代,确实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遍观英、美、日不同版本的百科全书,对此几乎各执一词,而“公元前2356年”之说也许最不能令人信服。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如同舞蹈、音乐等一样,势必有相当长的产生过程,不可能产生于某一年。而且当时也没有准确的纪年,《简百》的提法,只能理解为试图依据黄帝纪年推算到尧时代,因为尧是古代传说中的围棋发明者。不过,某人发明围棋与某年产生围棋是同样不可靠的,其理不言自明;再者,“黄帝纪年”本身也缺乏根据,其元年至少有三种不同说法。笔者的见解是,围棋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4000年。这种提法虽与“公元前2356年”大致相合,但比坐实具体的年代较为可信。尧舜时期,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已有积累,绘画、音乐等艺术均已产生,政治和军事活动也逐渐频繁,这些为围棋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从棋具考察,围棋的棋子不存在等级差别(象棋或国际象棋都有明显的阶级烙印),或可认为是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确立之前的佐证。

二、释文称“日本围棋协会成立于1924年”,也是错误的。事实上,成立日本围棋协会只是棋界部分人在1922年的设想,后因故流产。以后成立过“日本围棋联盟”,至今乃在活动,但影响较小。1924年成立的,应是日本棋院,它至今是日本最权威的围棋机构。

三、有关规则的介绍中称:“一方所控制的空位数减去被吃掉的棋子数即为得分数”,这一说法显得不知所云。事实上,围棋的胜负是由一方与对方相比较得出的,“一方所控制的”地域如果不与对方进行比较,则全无意义。而“空位数减去被吃掉的棋子数”概念也是含混不清,读者无法明白“即为得分数”是如何得来的。我们知道体现围棋胜负的不是所谓“得分”,而是双方的地域差,这个差是以目数或子数为计算单位的,这里的“得分”应是目数差或子数差的误译;再者现行围棋规则有数子制、计点制、数目制三种,条中语义不清地介绍的应是数目制,这属于以偏概全,而用于中文版就尤为失当了。

此外,《简百》中除“围棋”条外,也收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条,这三个词条的字数依次约为250字、1900字、1800字,其简繁显然有失平衡。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的“围棋”条,含图约4500字。条中又设一级标题6个,分别介绍规则、发展史和现状等,对于这种设置及叙述的比重,或许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下面仅就某些窃以为处理欠妥的具体问题谈些看法。

一、条中的“围棋发展史”一节,仅叙述到明代,是令人费解的。在中国围棋发展的历史上,清代是最为辉煌的时期。就棋艺论,清初名手辈出,有黄龙士、徐星友领袖棋坛,雍、乾时期有梁、程、施、范并称四大家,晚清有十八国手各领风骚。就著述论,清初有《兼山堂弈谱》,中期有《桃花泉弈谱》、《弈理指归》,晚清有“四大丛谱”。总而言之,清代是中国围棋登峰造极的时期,技艺水平和理论水平无不超越了前期,令人目不暇接。所以,条中对清代围棋未置一词,实在是令人很遗憾的失误。

二、条中有“围棋在日本”一节,计500余字,其中有两处疏漏。一是在古代活动中没有提到棋院四家(本因坊、井上、安井、林),二是在当代活动中没有提到三大棋战(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这与介绍中国围棋史割去了清代一样,有数典忘祖之嫌。

以上所举,其实只是编余札记,不足称为研究文字。编辞书是极严肃的工作,《简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煌煌巨制,且均是切实有用的工具书,尚难免失误,“推人及已”,笔者在辞书编纂中那种步履维艰,更是心知肚明,唯有以勤补拙,庶几于心稍安。

199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