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灵魂的指向
28416400000012

第12章 我的阅读史

在我的人生中,能构成“史”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阅历”,另一样便是“阅读”。关于“阅历”,在我过去的写作里,已无数次被提及。但“阅读”,在我已逝的岁月里,始终被尘封着。这倒不是不值得回味,而是其中所隐含的苦涩,令我自己不堪回首——

我的阅读源于童年时代,那时我没识几个字,但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我朦胧的记忆里,总能浮现这样一个场景: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父母外出干活了,两个姐姐在上学,我独自待在阁楼里,盘脚坐在地板上,脚跟前摊着一堆连环画,在聚精会神地翻阅……

那堆连环画中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永不消逝的电波》《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等,但没有一本花钱买的,要么是亲朋好友送的,要么是我用烟盒换取的,它们向我展示了一个个有趣而神奇的世界,让我学会了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

当然,那时的阅读,只是自发性质的。而真正自觉阅读,是在高中时代。那时,我开始迷恋文学创作,梦想成为一名作家,阅读便成了我生活之重。说来可能令人质疑,在读高中前,尽管我热爱阅读,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加上家境贫寒,从未拥有过一本文学书刊。

于是,在整个高中时代,我变相地省吃俭用,父母给的每周五元的菜钱,总要克扣出至少两元用来买书。新书是买不起的,我就去校图书馆借旧的,借来之后推说丢了,以极低的原价赔偿(如此数次,曾引起了图书管理员的怀疑),变着法子拥有了一批世界名著。

这批世界名著,帮我开启了文学之门,但对我的打击也是深重的,因为过度的省吃俭用,我的营养严重不良,一场重伤寒便乘虚而入,让我卧病在床一个多月,休学两个多月,等病愈后,还遗留了头晕、耳鸣等病症,导致我的学业一落千丈,最终与高校失之交臂。

高考落榜后,我放弃了复读,“野心勃勃”地向文学进军。但生活在偏僻的农村,这一切又是何等艰难!为了得到心仪的书刊,每次得骑上自行车,来回赶上六十多里,去城里的书店和报摊买。每去一趟,得花一天时间。而为了买多点书,每次都不吃午餐,整天饿着肚子。

后来,为了能在文学上有所起色,我离开了偏僻的农村,去省城甚至南下广东打工。那段时间,买书是方便了,但阅读变得不易。由于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刚到城里的几年里,我挣扎于社会最底层,成天跟苦活、累活打交道,昼夜不分地劳作,难得有阅读的时间。

然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为了能更多地吸收知识,我总是等别人入睡后,趴在床上努力地阅读。几乎每天夜里,都因为白天的疲乏,而不知不觉地熟睡,等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脸下还压着那本翻开着的书。

这样的“苦”读,使我的学识有了长进,写作能力不断地提高,作品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凭着这些文学创作上的收获,加上自身的写作实力,我终于告别了苦工岁月,开始从事挚爱的文字工作,赢得了与“阅读”为伍的机会,更加潜心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如今,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已从一名普通的农村高中生,成长为拥有正高职称的“国家一级作家”,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二百多篇作品,荣获十多个具有权威性的文学奖项,公开出版了七本文学图书,还有三部小说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在业界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此刻,在我回首往事之际,不禁深深感激那苦涩的“阅读”。因为正是它与“阅历”一起,像我的两只无形的“脚”,一直支撑着我的整个人生,并让我不断地前行,走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们不仅让我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更使我活得比一般的人更具价值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