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整齐一直被作为秩序,而被严格要求的。譬如,在笔者的童年时代,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的课堂上,只要是听课的当儿,都会被要求双手反背坐正,如果有谁违反规定,就有被罚站的可能。而现在的小学,双手反背似乎不被要求了,但在穿着上要求整齐划一,于是校服开始流行。
确实,在很多方面,整齐具有一定的意义。像在列队的时候,如果要求“立正”,有人却在“稍息”,整个队列显然会混乱不堪,不利于对团队的管理。特别在战争时期,整齐变得尤其重要,《东周列国志》曰:“自始至终,寂然无声。乃使执法往报吴王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唯王所用。虽使赴汤蹈火,亦不敢退避矣。’”
按照《东周列国志》里的说法,军队做到了“自始至终,寂然无声”(整齐的一种表现),连“赴汤蹈火”,都“不敢退避”了。可见,整齐这种有条理、不混乱的秩序,在社会规范化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威力”,它能让事物达到良好的外观,以及保证正常地运转。
然而,正如每一枚硬币有着正反面,每一个事物也都具有两面性。整齐的正面是良好的秩序,但考量它的反面,其危害也不容低估。
二战时期,纳粹政权靠社会福利政策的善举换取了普通德国民众对其内政外交政策的全力支持,以至于他们普遍认为希特勒的人民国家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独裁。在纳粹统治的短短12年中,他们与纳粹领导层保持了高度一致,被积极地动员起来,将自己的命运与纳粹政权融为了一体。
但这样的整齐,导致的后果是,他们对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世界人民犯下了灭绝人性的罪行,到头来也让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惨遭灾难。
所以,在全体盲目整齐的环境里,能清醒地坚持“不整齐”的人,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甚至于整个时代,其贡献往往大于“整齐者”。
以萨哈罗夫为例。1967年当反弹道导弹成为美苏关系的重要议题时,这个“苏联氢弹之父”认为苏联应该接受美国的建议,双方共同放弃对反弹道导弹的研发,否则针对这项新技术的军备竞赛将增加核战的可能性。他还请求领导人批准他在苏联一份报章上发表文章,解释反弹道导弹的危险性。
由于他“不整齐”的行为,一度被苏联视为异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去世20周年之际,俄罗斯当时的总统梅德韦杰夫这样表示,萨哈罗夫的思想深刻而且有实际意义,他的思想提出了今天俄罗斯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年曾亲自下令释放他的前苏联总统**********也说,今天的俄罗斯社会恰好缺乏萨哈罗夫这样的人物,他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当然,“不整齐”者不是那么好当的,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巨大的勇气,还可能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区党代表会议结束时,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后,全体起立鼓掌,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手掌发疼了,抬起的手臂麻木了,上了年纪的人喘不过气来了,但依然掌声雷动,没人第一个停下来。到第十一分钟时,本地造纸厂的厂长,一位独立不羁的坚强的人,率先停止鼓掌坐了下来。
可是,就在当夜,他被捕了。当他在第206页(最后一页侦查笔录)上签名以后,侦查员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索尔仁尼琴讲的故事是真实的。在苏联当时的高压体制下,对斯大林个人的崇拜是必须整齐的,容不得你“不整齐”。但正因为那样疯狂的整齐,根据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公布的数据显示,苏联于1920年~1953年约有420万人遭到镇压,其中200多万人在1937年~1938年的“大清洗”中受到镇压。而这些数字中,还不包括相当多的人并没有被‘法庭’判处死刑,后来在劳改营和监狱中不明不白地死去的。
然而,过度整齐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1991年12月,立国69年的苏联最终给画上了句号,被分裂出了15个国家。
由此可见,保持整齐虽然非常重要,但也要允许“不整齐”的存在。它就如人体的白细胞,过量了,确会引发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但一旦缺乏,同样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反复感染,且疾病治愈较为缓慢,甚至可以引发败血症,纳粹德国灭亡和苏联解体,无疑都是这方面的铁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