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一样的天空
28419700000065

第65章 梦开始的地方

彩云之南,是云南省的美称。

二十多年前,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独自从香港出发,经广西,过贵州,最后到达西南边陲云南,发现了一个神秘充满了向往和好奇的地方——香格里拉。于是,惊艳得他将自己的亲历写成书《彩云之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饮食服饰、婚庆习俗等场景,让人领略了西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谁轻轻呼唤

在天上在云端

让我日夜想象

在梦里回荡你身旁

彩云之南

我心的方向

……

2010年,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歌手徐千雅一首《彩云之南》,再次详细地描绘了美丽的云南风光。歌曲演唱后,迅速风靡全国,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云南最具代表的歌曲。

彩云之南,心的方向,是梦开始的地方。可以说,在我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中,没有哪一个比得上“云南”和“彩云之南”这名字富有曼妙诗意,更加令人遐思。

2014年金秋,带着梦想,我们开始云南之旅。初次入滇,我们选择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这条线路。原准备还要去泸沽湖,由于修路,道路不通,只好放弃。

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像长途跋涉的候鸟一样,飞越了千山万水,到达昆明,飞机在长水国际机场降落。透过舷窗,天蓝蓝,白云飘浮,春城已从睡梦中醒来。在下飞机呼吸到高原第一缕气息的刹那,心中便开始无边地勾勒起来。彩云之南,这片梦幻天地,该是怎样的一番模样呀!

走进阿诗玛故乡

一下飞机,听当地一名导游介绍,从机场到汽车东站很近,坐地铁五元钱的车费就到,东站有直达石林景区的班车。石林,便成了我们彩云之南旅行的第一站。

云南石林,又叫路南石林,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分大小石林、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大叠水、月湖、长湖等七个片区。

进入石林景区,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平地挺起,争奇竞丽。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站在蜿蜒的石缝间,抬头望天,蓝天一线,白云朵朵;俯瞰池水,天光云影,石峰倒映。登上莲花峰,俯瞰四周,沟壑纵横,如无底深渊,仿佛坐在刀山剑丛之上。整个石林景区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

在石林景区行走,一路上,绿意葱茏,草色青翠,让人产生一种“访幽探踪”的好奇心。一座石林就是一篇厚重的历史,一座石林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在所有石林中,最吸引人的是小石林的“阿诗玛”。小石林紧靠石林宾馆西侧,与大石林紧密相连而又自成格局。这里林木青葱,地势平坦,草坪四周点缀着奇峰怪石,有的若天设屏障,壁立一方,有的若牛蹲兽伏,在林间静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一泓碧波粼粼的湖池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宛若一位身材苗条富有青春活力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

“阿诗玛”石峰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在阿着底这个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聪明勇敢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阿黑定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后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之广为流传。

看到“阿诗玛”石峰,就唤起人们对阿诗玛的怀念。到阿诗玛故乡看看,多年来也便成了许多人的向往。那个背着孩子,善良美丽,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痴情等待阿黑哥回来的美丽倩影,不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妇女的象征吗?它永立世上,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云南石林如此壮观,那么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考证,远古以前,石林一带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约两亿七千万年前的石灰纪,石林开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的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发生碰撞,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沧海逐渐变为陆地。又经历了亿万年的烈日剧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距今两百万年前才形成这壮丽的景观。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仰首苍穹,直刺蓝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故称“石林”。

云南石林,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的美誉,它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国内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夜宿书林街

晚上,我们从石林旅行返回昆明市区后,入住在书林街如家酒店。这是我们第一次到昆明,当我从儿子的口中得知网上订的酒店在昆明书林街时,我还以为是苏宁街或者苏林街,这可能与经常看到苏宁电器和苏宁易购有关。到达书林街后,从街道两旁的街名牌上,我才看到应该是“书林街”。

为什么叫书林街呢?是不是这里书店林立、书铺成行。第二天早晨,我走完整个街道,也没有看到大一点的书店,只有一些小书摊。有朋友告诉我原因:许多年以前很多四川人来到这里从事印刷业,书林街由此而得名。

书林街不大,确切地说是两条干道中间的一街,北起金碧路,南到环城南路,街边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砖房,漫步小街依稀还能找到一些20世纪的历史印记。街道两旁,法国梧桐,绿树成荫。整个街道行人稀少,环境幽静。

我们到达书林街是个晚上,安顿好住宿后,我们就外出准备吃饭。沿着书林街向北走不远就是昆明市儿童医院,出街口就是繁华的金碧路,沿街霓虹灯闪烁,车流不断,向左是有名的金马碧鸡坊,黑夜中被五彩灯光缀出金碧辉煌。金马碧鸡坊,高十二米,宽十八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金马碧鸡坊夜晚,人影交错,场面热闹,是游客和本地人消闲集聚地。如果游玩累了,可以在老滇味饭馆吃一碗凉面,滇味十足,回味无穷。

从伊客时尚火锅招牌下,进入一条小街,多是卖旅游品的商店和金银店、服饰店,也有不少本地的特色小吃店。入夜,小摊主的吆喝声,和着金银店工人的敲打声,在小巷深处,传得很远,很远。我们一家人在如家酒店旁边不远的一个小巷,找了一家特色川餐馆,点了几道小菜,要了一瓶小郎酒,坐在靠窗的一个餐桌边,尽情地享受着在彩云之南的美妙夜晚。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昆明人很和善亲切,热情好客的店主看到我们来自异乡,为我们免费送来月饼、枇杷、梨子和柑橘。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随意散步,走到梅花苑文化广场。广场上,已有不少老人在晨练。广场梅花苑大门两侧是青石浮雕景墙,浮雕图案取材于唐代南诏、宋代大理云南地方政权时期的历史故事。我跟着几个晨练的老人,进入惠光寺。这个寺院不收门票,免费对市民开放。寺内的白塔,又称西寺塔,相传为唐代南诏国劝丰祐时建。该塔为四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空心砖塔,高三十六米,与大理崇圣寺主塔相似。部分塔砖留有汉字、梵文经咒及窑户印模。

与惠光寺塔相对的是书林衔的常乐寺塔。常乐寺塔,也称东寺塔。常乐寺塔是书林街最显著的标志,从唐代拓东城,到元代鸭赤城,塔的形象就是城的形象。因为塔顶各方安有四只铜质镀金的、呈凌空飞翔状的“金鸡”,住在这里的人们又习惯把塔叫“金鸡塔”。2006年5月,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作为唐、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光寺塔与常乐寺塔之间是一条近年新建的步行文化街,青石板路面,两边是明清仿古民居建筑群,有歇山二重院、民居四合院和跑马转角楼等不同的风格,楼层以二至三层为主,统一青瓦屋顶。

我们在仿古步行街的“老街饵丝”坐了下来,要了几碗饵丝和米线,古色古香的装修,正宗地道的美味,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丝毫没有身处异地之感。在“老街饵丝”店对面,是一家具有热带装饰风格的曼谷印象泰国菜馆。在步行街中间,有一仿古牌坊,仿建昆明明代南城门近日楼。沿着步行街向西边走,能看到几组精心设计反映老昆明生活的仿古雕塑,一座雕塑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演绎一段历史,一段历史记载着昆明的发展。许多游客都站在“历史”前面摄影留念。

近年,这条仿古步行街和东西寺塔古迹,通过整体开发,已经成为昆明城南的名胜古迹游览区。漫步仿古步行街,处处都可以感觉到浓厚的云南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古朴的明清建筑,惟妙惟肖的情景雕塑,加上现代商业气息的商铺,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成为昆明最热闹的商业区。

春城,一座慢生活的城市

在昆明文化街和东西寺塔附近游玩后,决定到滇池和云南民族村去看看。

在如家酒店前台咨询服务员后,我们到金碧路对面搭乘A1精品线路旅游公交车。两元钱车费,上车坐在上面一层靠前窗的位置,透过车窗静静地欣赏这座美丽的城市。蓝天、白云、鲜花、绿树,与沿街独特的民族建筑,如锦、如诗、如画,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经过滇池路,不久就到达滇池海埂公园。滇池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滇池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第二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站在滇池边,面对浩瀚烟波的湖面,心生敬畏,感到这座母亲湖就是大自然对云南人民的恩赐。滇池的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名胜古迹,还可以坐游船览沿湖景。登西山,赏滇池,更是美不胜收。

我们沿着滇池堤坝漫步,堤坝上有许多大柏树,每过一棵大柏树,就仿佛听到一个古老的故事。沿途有许多游客,三五成群,或情侣,或一家人,围坐在堤坝上,晒晒太阳,打打扑克,下下象棋,喝茶聊天,惬意生活,静静地享受美好时光。

在滇池,喂海鸥是人生一大快事。我曾在不少图片上看到人们熙熙攘攘站在堤坝边,手里拿着面包、饼子,掰下一块块投向空中,成群结队的海鸥飞速地从他们头上掠过,敏捷地衔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可是那天,在滇池,我们却没有看到海鸥,也没有看到众人喂海鸥的动人场面。

游完滇池,出公园大门不远,便是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的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大门前是宽阔的广场,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组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

云南民族村主要集中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荟萃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整个民族村就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昆明,不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一座慢节奏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慢条斯理地上班下班,融洽自在地休闲娱乐,平平淡淡过着日子,享受着一份简单,一份平静,一份随和,一份坦然的生活和快乐。昆明的物价消费水平不高,在民族村一元钱就能买到一瓶本地产的矿泉水,一碗过桥米线也仅需几元钱。昆明,气候温暖宜人,一年四季如春,没有明显的季节划分,那个季节去,气候条件都比较好。我们到的时候,满城到处都开着色彩鲜艳的三角梅,爬过墙头,布满阳台,春天的气息紧紧地包裹着人们的生活。

行走在昆明街头,你会慢慢地放慢自己的脚步,去寻找一份快乐,一份休闲,一种享受,你会不知不觉把许多事情看淡,看开,看得无所谓。在昆明街头,你如果看到一对手牵手的老人,不要感到奇怪,这就是一座爱的城市。人们的心像湛蓝的天空一样,像洁白的云朵一样,散发着清澈明媚的气息,纯净没有一丝尘染。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更多的是平淡,是真实,是温柔地守护在爱人身边。

春城有许多与春有关的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到昆明后不想走,因为这座城市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和温暖。

秀色丽江

这天,离开昆明到达丽江是下午,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在丽江机场接机的是一个老乡,姓白,人到中年,个子不高,人很消瘦,是一个貌不惊人的人。他是四川省苍溪县人,在丽江从事多年建筑行业工作。我们坐在车上,向丽江城行进,一路上,翠色满目,四周青色遍野,山野上开着许多小花,白云随意地散落在湛蓝的天空。我有些错觉,不知是秋天,还是春天。

到达丽江的晚上,老白和丽江的朋友请我们在“丽江火塘人家”吃了一顿地道的土鸡火锅。谈话中,也了解到他在丽江打拼的一些经历和故事。

老白是1996年丽江大地震后,第一批到丽江参加抢险,从事灾后重建的四川人。当时,在攀枝花市建筑公司工作的老白只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工。当他接到到丽江参加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的任务后,二话没说,背起包跟随其他员工一起,很快赶到了灾区。那时,地震刚过,丽江交通不便,建筑材料紧缺,大量房屋倒塌需要重建和修缮,老白与其他工人一道,克服高原反应、紫外线强和生活不习惯等困难,加班加点,加快重建。

这一干就是十八年,老白一直没有离开丽江,他当过木工,做过搭架工,凡是与建筑有关的工种,基本上都干过。他不但自己在丽江干,还动员在老家的妻子与他一道参与丽江灾后重建。

在丽江旅行几天,我们到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玉龙雪山、蓝月谷,还到了丽江附近的大理崇圣寺、洱海、香格里拉、虎跳峡等景区,老白一直陪着我们,他总会指着一些建筑和水电站对我们说,那些建筑是他参与修建的工程。老白说,这么多年在外打拼,四川人吃苦,能干,诚实可信,在当地的口碑好。

老白是个孝子,在家中他是第一代独子。早年,自己赚到一些钱后,他与许多四川在外打工的人一样,回到老家修了新房。前两年,他把父母从老家接到丽江,与他们一起生活。父母在丽江生活了一个多月后,觉得不习惯,感到还是老家好,于是又返回四川生活。

老白在丽江一直与妻子租房生活。去年底,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们才在丽江老城区买了一套新房,春节装修,刚刚入住。老白还添置了一辆二十多万的越野车,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算起来,老白把自己的半生都交给了丽江。

那晚,我们入住在束河古镇一家叫“朵颐六月”的客栈。客栈不大,掌柜是湖北荆州人,是个退伍老兵,早些年儿女到丽江旅游,一眼就看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于是从广州迁家到丽江创业。生意做大做强后,也动员老人到了丽江,一是养老安度晚年,二是能守守店,打理一下客栈。听老人讲,儿女在丽江还经营多家酒吧和银器店。

丽江的夜晚,是那般的清新、恬然,漫步在小桥流水的幽径间,我想到了元代倪瓒的《桂花》诗句“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丽江的秋天,微风里有淡淡的桂花香。桂花,米粒儿大,花色淡雅,它不像许多花卉那样耀眼,却给人一种清香朴实的美感,沁人心脾,芬芳万里。

丽江的清晨行人稀少,店铺也未开门,漫步石径小巷,站在小桥边柳荫下,看着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享受着静谧和安详。一边欣赏古老的小桥,一边聆听潺潺的流水,一边触目晨风中摇曳的垂柳,我不知道,这些际遇和清静是不是心的方向。此时,丽江的美才让我真正明白,在喧嚣红尘中一颗浮躁的心得到真正的安静。

到丽江,有“三看”。一是看山,山指玉龙雪山;二是看水,水指蓝月谷;三是看演出,演出指《印象丽江》《丽江金沙》《纳西古乐》和《彩云飞歌》等演出。

厌倦了久居的城市,来到远离尘世喧闹的丽江,你就很容易置身于雪山、蓝天、白云、小桥、流水、花香、草甸、藏房、炊烟的环境中,慢慢地被这里别致的景观所融化,让人完全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那清一色的木板房,青色瓦,那无数的石桥更会让你完全趋于平静,静得连你自己都能忘却。

大理好心指路人

按照计划安排,到丽江后次日到泸沽湖,然后转回再到大理旅行。在丽江,听当地的一位朋友说,泸沽湖正在修路,沿途路不好走,开车单边过去也要七八个小时,考虑到旅途劳累时间较紧,加上朋友建议,我们决定改变旅程不到泸沽湖,腾出的时间多在丽江和大理玩玩。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自驾从丽江城出发,向大理方向前行。从丽江到大理有一百八十八公里,大约行程要四个多小时。离开了丽江,一路南行,驶入丽江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一路上,风光旖旎,满目皆景,路况较好,十分惬意。

大理古城,位居苍山脚下,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古朴幽静。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典雅的白族传统民居。我在一家大理电影院外站了好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仿佛回到了童年。沿着小街,我们慢慢地走,游览了大理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蒋公祠、玉洱园和沿街一些民居。

在大理,遗憾的是城楼正在维修,不能登上城楼,原准备到蝴蝶泉,听说那里只是一潭清澈的湖水,再也看不到蝴蝶树芬芳引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蔚为奇观的场面,也便放弃前去。浏览崇圣寺三塔后,沿着省道221线大理到丽江的老路返回。这条路,在丽大高速路对面。从大理出城左边是苍山右边是洱海,我们在苍山洱海间行进。

临立窗前,苍山若隐若现,隐隐约约,像一条巨龙陪伴在洱海之畔,有些雄险,又有些神秘。碧波荡漾的洱海,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辽阔的大地之上,与苍山山水相依,趣味天成。我们沿着洱海边穿行,海风徐徐,波光粼粼,水质澄澈,沿湖看不到机动船,也看不到渔箱渔网,只看见远处有一两只若隐若现的小渔船,连同海上飘来的一阵阵带有鱼腥味的海风,不停地提醒我们——这就是魂牵梦萦的高原明珠洱海。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我们临风站在洱海边,会不断听到拍击两岸的波涛声,那是来自湖水的呼唤,那是大自然的洗涤,它洗涤被尘埃掩埋的内心,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让匆匆赶路的疲惫人儿平静下来,此刻只想让时间停留,让梦永驻……在湖边,我和家人一时沉醉,物我两忘,尽情享受了人与自然和谐天成的美感,留下了一张张美丽难忘的画面。我们久久不愿离开,把一串串留恋的目光留给湖光山色。

也许是第一次到大理,到洱海,有许多地方我们还不熟悉,在洱海边我们错过了一个地方,后来读到诗人朋友许星写的《诗意双廓》,又看到不少美丽的风光照片,才发现虽近在咫尺,却错过了一个诗情画意、温馨舒适、放松身心的地方。这也是大理之行留下的一个遗憾。也或许就是因为有这点遗憾,才让我们对云南、对大理还有许多思念,还有许多依依不舍。细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有许多不断出现的遗憾,才有更多的牵挂和思念。

洱海是狭长形呈南北方向分布的一个大湖泊,从南边走大理到丽江的老路过来,在上关镇形成一个分叉,左边通往洱源、剑川,右边是洱海的东部环海公路,可直达丽江和香格里拉。

我们循着湖边的公路继续前行,过银桥、湾桥、喜洲几个古镇,在迷迷糊糊中发现路面变窄方向不对,上了一条坑坑洼洼的碎石路。于是,停车问路。正在我们犯难之际,有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骑着电瓶车经过,见我们踌躇,遇到麻烦了,于是好心为我们指路:“你们车子开过了,往回开,有条三岔口路,走右边宽阔的水泥路,笔直向前开,沿洱海开就行。”怕我们还不清楚,说了一句,“让我带你们一段,你们跟着我走就行了。”他为我们领了百多米路后停下说:“你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开就好了。”我们庆幸没有沿那条小路、窄路向前开,而是掉头驶入正确的行驶方向。

生活就是如此,有时难免迷路。迷途还往前走,是走不完的迷途。退一步,或许海阔天空。人生也是如此,也非一帆风顺,有时也会遇到迷路。人生的迷路,既有现实中的路,亦有心里的路,人生迷途要及时知返。面对一段走岔了的陌生旅途,我们通常凭借指路牌、导航仪的指引才能找到方向;面对心里的迷惘,我们就要借力于前人的智慧和旁人的开解才能回到正途。

记得有句话很有道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这说明了在职场和生活中高手指路的重要性。历史上就有许多名师指路的典故,比如汉朝开国功臣张良拾鞋“孺子可教”的故事。张良几经周折得到一位老翁信任,得到宝书太公兵法,后来苦读十年,辅佐刘邦亡楚,成就汉室帝业。

我们要感谢那些人生迷途中的指路人,是他们让我们迷途而返,让人生又是一片新天地。

(2015年3月下《剑南文学》杂志和云南《民族时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