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人的骄傲
28432100000026

第26章 圣人的局限

人人都有局限,圣人也不例外。不过,圣人的局限不一样,足以影响历史和民族的命运。普通人的局限只影响自己,或一小部分人。因此,圣人的局限是很可怕的。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又能超越一个圣人的局限呢?

在历史上,康熙皇帝算得上是一个圣人,因其称得上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并且开创了一个国家盛世气象。尤其是他大胆引进西学,让百家争鸣的做法,在当时绝对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不过,很可惜的是,他很快又禁止了西学,不允许百姓研究西学,只把西学当成个人的兴趣,这就是他的局限,也就是圣人的局限。

那么,康熙帝为何要禁止西学呢?说穿了,他是怕西学影响到他的帝皇根基和万世基业。在康熙帝的内心深处,是想把帝皇根基当成万世基业的。其实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他错就错在不该禁止西学,否则,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帝了。

在康熙帝的眼中,西学要命之处在于开启了人类太多的想象空间,让世界变成缺少神秘感,如此下去,每个人都去研究西学,那国家要怎么治理呢?因此他就下决心严禁百姓研究西学。其实,他自己是非常痴迷于西学的。

据载,康熙帝对于几何学原理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和他的洋老师们平起平坐并且互相探讨问题,可见他对西学,尤其是数学已有很深的造旨,那么,他为何会拒绝科学进入寻常百姓家呢?这是人们最感好奇的地方。

与康熙帝是同时代的西方人,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康熙帝与牛顿都是热爱新知识之人,但牛顿把新知识当做学科进行研究和使用,而康熙帝只是把新知识当成一种兴趣,或者说,只是出于一种个人爱好而已,并不想把它深入进去,因为他对新知识产生了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充满兴趣,另一方面又充满敬畏,所以拒绝了新知识的进入。因此可以说,后来的中国于科学方面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和康熙帝有关。尽管今天的中国科技已经奋勇前进,但不等于康熙帝当年的做法是对的。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段野史。据说,孔子对不懂的东西包括学问总是采取拒绝的方式,直到弄明白怎么回事才敢尝试,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据说,孔子对豆芽的生长方式很不理解,又苦思不得其解,因此不敢吃豆芽,但他为了弄明白怎么回事,家里就养了许多豆芽,然后每天观察它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还常常半夜起床,挑灯细察,为了怕灯光太亮影响豆芽生长和发育,还用一层纱布遮挡,以免光线太亮伤了豆芽。

当时孔子的名气已经响遍全球,而西方许多国家还没有诞生,个别国家建立了,也因为缺少文化的启蒙而发展不起来,思想的困惑和蒙蔽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处于心智似启未启阶段更加痛苦,因此纷纷有人慕名而来,欲图向孔子求学。然而,当时的孔子或者是厌其太烦,又或者是有意不想传授给西方国家有关中国的文化,所以常常是闭门不见,或者干脆躲开,不见来使。可是,这些来使或者是求学毅志坚定,又或者怕学不到知识回去无法交差,于是就苦求于孔子,正如学武之人苦求师父收为门徒一样,跪倒在孔子家门口,可是,孔子还是爱理不理,视而不见。日子一久,那些人干脆就跟孔子磨上了,孔子走到哪就跟到哪,还将孔子的一举一动和兴趣爱好,包括生活方式都详细记录下来,准备拿回去研究。

有一次,趁孔子不在,有几个西方人就故意登门拜访,目的是要观察孔子家里的情况。孔子的夫人不知详细,热情接待他们。不过,那几个西方人发现孔子的家居其实也很简陋,根本没有什么可学之处。其实他们不知道,孔子早有先见之明,知道这些西方人迟早有一天会登门拜访甚至闯进来,早把有价值的东西收藏起来,不让他们看。那几个西方人自然很失望。不过,正当他们要扫兴而回时,突然,有个人发出惊喜的声音。原来他发现了孔子摆在地面上和水缸上的盆盆罐罐,里面长满了豆芽。他们好奇心大起,认真观察,仔细研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坚信那些豆芽肯定和孔子的满肚子学问有关,于是就求孔子夫人要一些豆芽回去。孔子夫人想,反正那些都是些不敢吃的东西,有些很快就没用了,不如就给他们一些。那几个西方人简直如获至宝,兴高采烈抱着一缸豆芽回去。不知过了几百年,西方的豆芽文字就产生了。据说,这些豆芽文字就是来自孔子夫人给他们的豆芽所获得的灵感。而这些豆芽文字自然就是现在的英语了。

现在暂且不去管以上这段野史可靠不可靠,也不管这种说法有没有反讽乃至自我反讽的味道。我也不想知道,当年康熙帝是不是受孔子以上野史的影响,或者完全是两回事。我只想知道,当一颗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时,他研究出了万有引力,而康熙帝在做什么?他又在想些什么?难道他仅仅只是对这种研究充满好奇吗?他不允许百姓研究和学习西学,到底是历史的误会,还是某种宿命在起作用?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圣人,但不知康熙帝是否受孔子的影响,对不懂的东西只是充满好奇?果真如此,康熙帝就没有走出孔子豆芽的阴影,这是很可悲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过错。其实,康熙帝的过错并不在豆芽,也不在牛顿定律,而在于他自己对新知识所产生的敬畏。其实一个人对于某种东西产生敬畏本身并没有错,错只错在其不该把自己的敬畏转嫁到别人的头上,尤其对于一个帝皇来说,更不该如此,否则就是一种过错,而且可能错成千秋遗恨。当然,作为一个帝皇来说,其本意应该是好的,且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着想的。然而,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今天的不理解乃至困惑或者敬畏并不等于永远,任何事情都有被超越的一天和其他可能,因此,善于做出正确而且客观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尤其作为一国之君更应该具备一种超时代的能力和胸怀,否则容易犯下过错。

不过,据介绍,康熙帝对于法国科学家巴斯加于1642年发明的手摇计算机爱不释手,下令传教士为他仿制并获得成功,尤其是天文望远镜,更让如获至宝,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轻易不肯让人使用。令人大出意外的是,1715年,康熙帝突然下令禁止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任何与天文历法有关的内容,也不允许主考官和考生涉及这些内容,并且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起学术”的基本原则,就这样这些近代科技成了康熙帝自己一个人的业余爱好,岂不可悲?也许,康熙帝这样做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无论如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圣人的局限。或许,这就是康熙帝。或许,他的开明已经改变了历史。或许,他的局限也已经影响了历史,而今天,我们只能客观地面对历史和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