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抱怨地工作
2881900000011

第11章 别让抱怨害了你 (6)

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因为自我觉得高人一等,便不注意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们看起来没有弹性。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行行色色”,每个人的经验、性格、能力、智力都不相同,你不能以你的情况去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在处世上更是如此。因此,所有人在职场上都应该像水那样,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唯一不要变的就是更好、更快的把工作做好。

如何把工作做好就是你需要时刻把握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上其它的问题都可以进行上下浮动,由此,这就引申出了执著与变通的关系。

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让人视作“这个人太死板,不懂乐趣。”做事情不能太过死板,把某些规矩、经验抬高到任何事物之上。如果那样,别人就会远离你,从而使你越来越鼓励,最终无法更好地工作。为了让我们处世有弹性,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努力。

1.做事要懂得难得糊涂的真谛

有一句话叫做“难得糊涂”,其实这句话针对的就是那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比如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到底是谁的责任,恐怕永远争论不清。

所以,对于许多事情不妨退一退,如此才能达到“海阔天空”的地步。世间没有傻子,为何偏偏你要做“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立者?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其它的问题该糊涂还是得糊涂。

2.做事时不要把原则、规矩僵化

抱怨者之所以处世没有弹性,就是因为把所谓的原则、规矩看得过重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有原则是必须的。但还有一句俗语说得也不错,叫做“规矩就是被人来破坏的”。规矩在订立之初,其实就已经落后于实际情况了。因为人们只能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定规矩。即使在定规矩时考虑到了日后的变化,也是一种想象,抵不过实际的变化。

正因为规矩落后于实际发展,所以,才会阻碍事物的发展。由此,要改革、要创新,就必须不断打破规矩。墨守成规、萧规曹随的方法在一定时刻内有效,并不能证明它是万世不变的法则。万世不变的法则只有一条——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进行具体规划。

3.有自尊很好,但也要有弹性

人要活得有自尊,但是过度的“自尊”就是自卑的表现。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很多事情是需要低头、绕个圈子去做的,这并算不得失去自尊。例如适当的说些好听的话,会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维护自尊确实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像有些“魔鬼训练”,或者要求被训练者在大庭广众之下互相抽打对方的脸,或者高声说着批评自己的话等,这样的“魔鬼训练”训练出来的肯定是魔鬼而不是人。当一个人把最基本的自尊都抛弃了,那么他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出来呢?

然而,维护自尊也要有个度,不能把所有放下身段的事情都当作放弃自尊。例如,自己办错了事情,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道歉。这不叫失去自尊,反而应该叫做美德。

有的人将自尊放的地位很高,由此,甚至忘记了生活、幸福、事业等。自尊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还包括其他人如何看你。这里面就有一个交流环节。有的人一听见反驳意见,便脸红脖子粗。甚至在其他一些人无意识的贬损意见出现后,摞胳膊挽袖子就要拿出男人的尊严。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毫无必要的。交流、交谈都是为了找到朋友,朋友做不成也没必要去做敌人。想明白了这点,当别人恶语相向的时候,你礼貌的一笑,别人不但不会说你没有自尊,反而会说你绅士。

例如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与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见面的时候。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伸来的手,周恩来总理见状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斥责呵斥,而是双肩一耸显得很不理解的样子。结果,在场的人无不赞佩周恩来总理的优雅。

其后十多年过后,为了弥补杜勒斯无礼,让世人看到美国人也讲礼貌。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没走到周总理面前,离着还有五六米远便伸出了右手。这个举动也没有人说尼克松是在讨好人家。

自尊的问题不要过于看重,一定要有一个弹性。没有自尊会对他人、社会乃至人类带来伤害,自尊太过了也会造成自身发展的举步维艰。因此,适度的自尊才是重要的问题。

停止抱怨,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有人说,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只有不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也有人说,“遇伯乐”这种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说,怀才不遇是最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抱怨怀才不遇者们究竟误在了哪些地方,明白了它们,我们就会知道:其实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沉默不语。他身边的大人认为这孩子有点懵,总是说他笨、迟钝、智商低,希望他能机灵点。可是,大人们发现,这个孩子不但没有接受当头棒喝而变得机灵,反而越来越木讷。

家长们认为这个孩子智商上有问题,就找到咨询中心的心理辅导师。心理辅导师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及询问之后,对他的表现作出了判断:这个孩子的智商根本没有问题。

接着,他给家长分析说,这个孩子只是比同龄人言语少一些,小动作少一些,属于“蔫”的孩子,是自己个性的表现,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行为,完全可以通过健康的成长环境慢慢地开朗起来。但由于家长总是说他“笨”、“迟钝”、“智商低”,渐渐地给了他一种心理暗示,使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现在,只能通过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才能让他正常起来。

也许你要问,上面这个故事和职场上的怀才不遇有关系吗?当然有的。事实证明,很大一部分怀才不遇者正是受了这种心理暗示的影响,导致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不信任,甚至自暴自弃。我们的传统文化、文学作品给了我们诸多这种心理暗示。

很多人在遭遇挫折后,并不是积极地去想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让自己在挫折中实现飞跃,反而独坐家中,自怨自艾。当然,他会在心里去思考自己失败或者受挫的原因。但是,一般人都会从潜意识中回避直面自己的短处、心灵深处的缺憾。于是乎,在找不到自己失败的结果时,有些人往往会把目光投向外部环境。

我受挫,那是因为环境不好,因为没人赏识我,因为小人作祟……是的,这些理由是最容易被自我心理接受的。好,到这里一种悲壮感便油然而生了。由此,我们想到了屈原、想到了李白、想到了袁崇焕……

忽然间,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职场失败,便一跃成为了抗击社会不公的斗士、直面小人的勇者。于是,他有了勇气,但这种勇气不是面对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勇气,而是对一切假想敌示威的动力。

有人说,我是一匹千里马,可惜没有伯乐赏识。这话似乎得到了很多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士的认同,他们固执地认为,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地球,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可以改造世界,这个机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这位人才。

好吧,就让我们姑且认为他确实是以为难得的人才,可问题是,难道是人才就一定要遇到伯乐,不然就是不公平吗?韩愈在《马说》里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看到了吧。伯乐并不是身边唾手可得的朋友,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你真是千里马,如果你真是人才,你又怎么会把一切的希望和未来都寄托给一个尚不知身在何处的伯乐 呢?

那么,既然伯乐难找,既然机遇难求,那么,我亲爱的千里马,我可爱的人才们,你还等什么呢?发展的机遇和成功的机会不是近视眼的兔子,会让你在大树旁等到它撞树。

所以,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告诉自己:我没有怀才不遇,我有才能,我的挫败感来自于我自己,也许机会没有眷顾我,但同样,不是每个人买乐透都会中头彩的!不要再怨天尤人,不要再等待机遇,机会是靠自己抓牢的,机会是靠自己创造的,机会是靠自己把握的。只要积极努力,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勇敢摘掉抱怨者的帽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抱怨怀才不遇,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称谓,因为通过它人们会看到你思想偏狭、好主观的毛病。人切不可主观,因为主观会让什么好事都可能变成坏事。怀才不遇者经常抱怨的不公,其实就是主观思想在作祟。

“疑邻盗斧”是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它正好形象说明了主观思想的可笑与危险。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他用“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方法,盯住了“犯罪嫌疑人”——邻居家的那个坏小子。他每天都偷偷观察那坏小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查看,他大致认定了自己的判断——这孩子太像一个贼了,如果他不是小偷,天底下就没小偷了!

就在他刚要去找邻居质问的时候,他在自家的草垛里发现了那把自己遗失已久的斧头。欣喜之余,他又看到了邻居家的那个孩子,他竟然发现,这孩子怎么看怎么可爱,怎么看都和“小偷”两个字联系不到一起。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怀才不遇者所抱怨的正是主观思想作祟的结果,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们变得郁郁寡欢。当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时,这个世界的原貌一定会变了颜色。认识自己呢?也是一样。

当我们带着抱怨、怨恨去认识外部环境、认识自己时,我们会偏执地被这种感觉所左右。当你铁定无疑地认定自己是个怀才不遇的落魄才子的时候,请先等一等,试着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怀才不遇?

自己A:我有能力,有才华,但是我遭遇的环境限制了我,我遇到的小人排挤了我,我困苦!

自己B:这就是传说中的怀才不遇吗?

自己A:是的!

自己B:因为都是自己,所以我相信你说的“有才能”,这是自信。但是,我要问的是,你的“不遇”真的是因为你说的那些原因造成的吗?

自己A:我想应该是的吧?比如……

自己B:好,你说的这些我也知道,但我要问你的是,如果没有这些情况的话,你的职场之路会一帆风顺吗?你自己没有原因吗?你确定你说的那些情况是上天对你不公或者真的是有人排挤你吗?

自己A:我想应该是的。

自己B:那么,如果当别人遇到这种情况时,难道说,老天也对他们不公吗?也是有人要针对他们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的情况又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造成你的有才难以施展的,又有什么?除了是你自己的原因以外,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A:……

是的,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自己对自己的质问,我们不敢问自己,我们只敢于从外部寻找原因。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障碍称作被害妄想,遇到这种可怕心理的人,往往处于恐惧的状态之中,总是感觉自己被别人议论、诬陷、暗算等。

实际上,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尤其是身处职场中的人,很多都有这种心理潜质。他们总认为“天不佑我”,或者认为身边总有小人时刻准备算计自己。进而,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才能受到了限制,自己的发展收到了阻碍,而这一切,都是客观原因和他人造成的!于是乎,抱怨不公,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既然主观成见如此不好,应该如何做呢?其实,更多情况下,试着换一个心境,换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换一个态度,事情往往会变得不一样。为什么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难道就不能改变自己么?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名扬海内的魔术大师,大家知道他会一种“移山大法”,许多人都对他钦佩得五体投地。终于有一天,人们在集市上看到了他,市民们纷纷要求这位大师表演这个移山大法。

魔术师带领市民们到了市郊的一座小山前。他自己先上了一个山头,在做了几个动作之后,迅速地跑下山,奔向对面的另一个山头。当他从山上下来时,对诧异万分的市民们说:“其实,所谓的移山大法,就是转移自己——当你无法移动这座山的时候,就让自己移动起来。”

是的,像这位魔术师一样,如果你感觉环境不好、周围的人不好,可你又对他们无能为力时,你是要消极地怨天尤人呢?还是勇敢行动起来,做一个勇敢挑战困难的智者和勇士呢?

如果你选择了前者,那么,你将会永远站在那个小山头上,呆呆地望着对面那座山,而永远不可能成为那个富于机智和智慧的魔术师。

从此现在开始,不管你是真有才,还是假有才,勇敢地摘掉你抱怨者的帽子吧。因为抱怨怀才不遇的想法是一种极其消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百害而无一利。那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喋喋不休的抱怨,只会让你消极倦怠,不思进取,困在自织的茧中,与好运绝缘。坚信自己,如果你有才,你就一定有摆脱困境、寻求机会的能力,因为那也是才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