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是个什么玩意儿
2882000000004

第4章 没时间“生活” (1)

当工作高于一切

当有的公司还在为是否应该允许员工上班时间使用MSN而头疼的时候,一部分职业精英已经将MSN视为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号召全体员工公开自己的MSN账号。于是上班时间内,谁在线,谁不在线,什么时候上的线,什么时候下的线,一目了然。MSN成了老板免费雇用的监工。

在一位多年老友的MSN上,我发现联系人被编进不同的组别。组别的设立十分专业化,基本上把行业上下游的各环节一网打尽,比如: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同行等等。因为被编进她的“同行”组,我感到有点不平衡,她在我的MSN上可是被排进“朋友”组的。对此她真诚解释:对不起,我的MSN上没有“朋友”组。然后我发现,她的丈夫被编进“合作伙伴”组,而她的大学同学则被归为“受众”组,就是他们产品的潜在消费者。

不要说MSN,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利用来为工作谋取便利。有位喜欢做脚底按摩的企业家最喜欢约人洗脚,许多合同正是在洗脚的时候签订的。一次因为需要谈合同的人太多,从下午一点到晚上八点,他的脚底被连续按摩了七个小时,期间共接待了十余批人,不知道这对于脚底是享受还是折磨。而以前我的一位老板每次出差来上海,都要利用早、午、晚三餐不停地约见客户或者和供应商洽谈。行程结束时,发现忘了和上海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开会,竟然委婉建议这位同事晚上睡在他酒店房间,利用入睡前的时间把工作谈掉。

当工作高于一切的时候,生活中的其它内容就不再是本来面目,而是沦为消耗时间的蠢物,比如吃饭和睡觉。对一些人来说,如果不能利用被这些蠢物所占用的时间工作一会儿,那简直是对生活的犯罪。

就连父子关系也可以利用一把。像一位连锁便利店的老总,因为平时忙于应酬,很少和十岁的儿子交流。一次他突然发现家里喜士多便利店的塑料袋渐渐多了起来,而见不到罗森店塑料袋的影子,于是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儿子应声答道:“喜士多里面的新东西多。”从此儿子在便利店老总的心目中多了一个新身份:青少年消费者。和儿子的交流则从经常没有交流转变成经常交流,交流方式主要是老总问儿子:“这段时间你喜欢逛哪个便利店呀?”

如果这对父子同时使用MSN,那么他们应该分别归入对方的“客户”和“调研机构”组吧。

以公司为圆点的生活

北京有位IT精英过去六年内搬了五次家。作为一名33岁的男性单身IT人,他对住所的唯一要求是住在离公司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无独有偶,上海的一位正在考虑买房子的朋友也在四处搜集房源,最近却突然否定了考察了一年才确立的几个选择,把家安在从未考虑过的浦东,因为他们公司刚刚从浦西的南京西路搬到了浦东的陆家嘴。

不仅是住所围着公司转,这个城市里的精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围着公司转。具体的表现是,以公司为圆点,离圆点最近的优先程度最高。这就是为什么一位律师朋友在生活中私人朋友也是他的同事,和他一样,都是同一家事务所的合伙人。而晚上的饭局,通常是与公司事务沾边的有优先权,举个例子,分明是两周前约好的朋友聚会,之前的一天,却突然有人开溜:老板来视察了,有商务晚餐,并且这个理由一般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谅解。贴上“公司事务”的标签后,似乎就可以获得一些特权,就像在医院里出示老干部凭证就不必排队挂号了一样。

有位年轻的同行问我,你认识过你的邻居吗?在上海住了十多年,我好像从未认识过他们。虽然是一梯两户,面对面住着,他们是一家几口,干什么的,有什么爱好,我一无所知。但是许多人背得出远在另一个城市的客户的生日甚至阴历的生日。或者更直接一点,不是以公司为圆点确立生活的优先顺序,而是以利益为圆点在确立。以一个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的朋友的生活为例,为了反对他们的物业公司在他们所住的小区内建立洗车厂,他和许多从未相识的邻居空前地团结在一起,为了这一共同的利益相互奔走。在这个过程中,他居然还和一些邻居成了好朋友,共同去打球、开车郊游。不幸的是,利益的形势是随时在变化的,当一些业主发现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时,悄悄撤退了。没几个月,他们的战斗情谊也日渐松弛。洗厂车到底还是建了起来,甚至有些并肩战斗过的业主友人已经背叛了自己,偷偷摸摸去洗车,因为对区内的业主可以优惠。

就这样,近半年建立起来的和睦的邻里关系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又渐渐疏远,就像跳了槽的同事慢慢和以前的同事越走越远一样,生活又围绕着另一个圆点继续。

是福利,还是阴谋?

最近在中国写字楼族的私人邮箱间流传的热门信件是某IT中国公司腐败生活的组图,其中给人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图片有:展示着开心果、甜麦片、杏仁、木糖醇口香糖等十数种零食的四层高的零食柜,展示着香蕉、樱桃、葡萄、圣女果、苹果的水果篮,展示着含有佳得乐、王老吉、雪碧、农夫山泉等“不到二十种饮料”的饮料柜。此外,“上班时间也可以玩的足球桌”、KTV超大包房兼瑜伽房、健身房和“需要提前预订”的按摩服务也让看客妒意骤生,更何况,“最有诱惑力的食堂”也正在建设中。

虽然有人在转发时不无鄙夷地指出,这一定是该公司内部员工对外炫耀性的贴子,但从照片拍摄的细致程度以及漫不经心做出的周到解释,比如“不到二十种饮料”之类怕看官漏数了几种的淡淡说明,贴子发布者心中的喜悦与骄傲跃然而出。

如此体贴的办公室,的确能赢得不少人心。甚至有看客在绝望地嫉妒之余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家公司事实上在为“均贫富”做出努力——将公司所有者的巨额收入尽可能多地回馈员工。如果持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不仅成功地收买了人心,甚至一定程度上已被奉为缩小贫富差距的救世主。

由此可见,打工族是多么容易被满足,被感动,有时公司所做的一点点示好的举动,都会换回以加倍的忠诚或者加倍的卖力为表现的回报。事实上,这样的雇主很聪明,他们懂得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再高级的员工,除了对薪水的预期之外,还需要被尊重。

有的人却偏偏不懂。

一个销售经理就曾经多次抱怨他所属的公司。可是据我所知,他的薪水很高,而且公司待他不薄,因为在他的业绩达到指标后,公司请他和他的团队去上海最贵的餐厅吃饭。原来问题出在吃饭的时候老板对他们说的话:“多吃点哈。吃完了以后好好干!”他的说法是,他顿时感觉到自己像只被犒赏的猪。

相比之下,上述IT公司就聪明得多,特别说明足球桌“上班时间也可以玩”,当然他们知道以他们的工作量,上班时间没人有时间去玩。既迎合了员工被尊重、甚至被奉迎的虚荣,又不会有任何损失工作效率的风险。

事实上,这种过分关心员工的公司的动机很值得被怀疑一下。他们的潜台词是不是,除了睡觉的时间,其实你都可以在公司呆着。是啊,颈椎酸了订个推拿,眼睛乏了去跑会儿步,嘴巴干了找饮料柜。既然不必出公司,不必再到外面的世界晃悠,那么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工作啊。

怪不得有IT公司的老板自豪地说:我们的员工,每晚披星戴月地走,第二天一早还是开开心心来上班。老板当然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这些被优厚地豢养起来的员工,已经完全不知道离开公司后,应该怎么生活了。

榨取你所有的剩余价值

翻开你的通讯录,看看有多少儿时玩伴成为了公司客户,有多少大学同窗曾助你打通业务渠道,又有多少小师弟、小师妹成为了精英同事?

被公司雇用,不止是你的时间,你的脑袋,你的语言,你的修养,你的四肢,你的力量,连同你的人际关系也一起被雇用了。

还是美国公司将买卖关系进行得最彻底,摆出一付不愿贪员工小便宜的高姿态,表示愿另外付钱购买员工的人脉:比如,发掘一个客户或者举荐一个能干的同事发奖金若干。更多的雇主则是装糊涂,口头感谢一下完事。有意思的是,被占了便宜的员工也糊涂,并不清楚自己贡献了多少价值,甚至还为帮朋友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沾沾自喜。

有个高尚品牌的公关曾向我抱怨:公司要求她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要维护好品牌形象,包括周末shopping的时候,参加私人party的时候。因为这些场合很容易碰到客户或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人。记得在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上,遇到过一个推销红酒的,公然对寿星说:哇,怎么不用我们的红酒呀,比你这支好多了。

超时工作啊。

如果公司不付加班费,一定要谈一个好的报酬,否则亏大了。

还有的公司更可怕。6点钟下班的时候,竟然静悄悄没一个走的。据说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7点半以后。也就是说,公司把大家潜意识中的合理下班时间强行推迟了一个半小时。而7点半之前走的人,都是忐忑的,慌张的,像欠了什么似的。什么世道。

但要声明的是,以上所述种种都是在你不想当老板的情况下应该想的,应该警惕的,应该斗争的。如果你抱负在胸,大可不必在乎这些蝇头小利。尽管先忍气吞声好了。等你爬到理想中的高位后,再变本加厉从员工身上把它们赚回来!

新版妻离子散

周边的朋友,太多的人有这样的遭遇。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

全球化的时代,需要的是全球化的精英。你不仅要精通各地方言,各国语言和行为方式,最好一颗红心,时刻准备着,为职业,背井离乡。

也有过挣扎和动摇。

房地产那位,临行前,频繁约人吃饭,想从友人嘴里挖出更多的理由,为几乎坍塌的信心寻找支持;香港那对,男的一直在“跟着去”还是“不跟着去”之间摇摆,前者损失的是薪水和职位,后者损失的是新婚甜蜜;加拿大那对人的恋情,现在已经开始动摇了,估计没等男方回来,已各自有了新欢。

想在职业上有所飞越,总得付点代价吧。亲情、友情、恋情、兴趣爱好……会变成一笔笔账,送到不断变大的办公桌上,等着你来买单。有时,飞黄腾达的那一日,也是欠下一屁股感情债的时候。没有朋友,没有恋人,老婆跑了,孩子不认识你,母亲的口头禅变成:“天知道他在地球的哪个角落!”

孤独的职场元帅。

这样的孤独感完全是自找的,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因为所有的“位移”都是可选择的。一边选择了远走拿高薪,一边又为远走的代价而痛苦万分。这样贪得无厌的人,痛苦一点,也是上帝的惩罚吧。

有个德国朋友就很想得开。他的妻子是个工作狂,最近争取到一个去英国工作的机会,决定离开沉闷的德国小镇。德国小伙立马辞职,欣然同行,现在英国处于待业状态。但他似乎对于事业并无热度,反倒更享受和女友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他的信仰是:家庭,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那些选择了远行的人,是不是有着同样执着的信仰:职业,是最重要的。但愿是吧。

把工作带回家?

我们揶揄过一位热爱操办家庭宴会的朋友:去你家吃饭,我们压力太大,不仅要称赞你家的桌布别致、餐具有品味,还得在听你长篇朗诵公司赞美诗的时候,作陶醉状。

事实上的情况是,相熟的朋友聚会时,中国大陆的朋友,尤其是北方城市的,多数不会强迫自己陶醉在好友们对所在公司的溢美之辞中,反而更乐意用自嘲或相互间的冷嘲热讽表达对工作的热爱、对公司的激情。而香港和台湾的朋友们则从不吝啬把各种赞美奉献给在座所有好友的公司和产品。于是在非常热爱自己公司的朋友家宴上,出现过这样一出滑稽的场面,长桌子两侧,分别坐着台湾友人和大陆朋友,被大家戏称为“海峡两岸”,当主人对公司的赞美诗毫无意外地再次响起时,台湾同胞无一例外深情款款看着她,就像美国电影里父母看着在学校毕业演出中担任主角的孩子,还适时地发出“哇”、“啊”等感叹词,而大陆同胞则无一例外地泼冷水,唱反调。

其实所有了解这位擅长赞美自己公司的人都知道,她倒真的没有一丝一毫虚情假意,而是确实享受这份工作给她带来的充实与快乐。但尽管如此,当众热烈地表达工作的甜蜜,还是会让人起鸡皮疙瘩,就像近距离看到一对情侣表达亲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