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18

第18章 培养顽强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 (1)

遇到困难挫折永不放弃是西点学子的一个重要品格。他们信奉这样一句谚语:“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只有培养孩子百折不挠的顽强性格,历炼不怕挫折的钢铁般的意志,脚踏实地,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才能最终战胜逆境,赢得灿烂的人生。

通过严格紧张的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西点军校的新学员入学后,要进行为期8周的野营训练,被称为“兽营”训练。除了紧张而艰苦的训练外,新学员还要忍受高年级学员的戏弄和刁难,并遭受各种惩罚。许多人经受不住这种体力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而在这一阶段被淘汰。

据说,初到西点时,艾森豪威尔对这里的一切都不习惯。他对这座最高军事学府的观感也是好坏参半。他最不满意的是高年级学员对低年级学生的戏弄和污辱。他们强迫新生做供他们取笑的各种动作和背诵无聊的故事和诗篇。在炎热的阳光下,老学员的口令声声:“挺胸!收腹!再挺一些!再挺一些!头抬高!下巴往里收!动作快!动作快!”简直令人无法忍受,但又必须忍受。好在艾森豪威尔目标远大,知道西点在培养“真正军人的品质”,在培养“伟大的格兰特”,要把学员塑造、锤炼成基督绅士和优秀军官。思想上的认同和准备,使艾森豪威尔进入第二个月训练后,就不再感到过分吃力了。

有些新生则无法忍受和坚持。艾森豪威尔同寝室的一位来自堪萨斯的学员,年龄17岁,他离开家乡时是由乐队吹吹打打送上火车的。在野营训练时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可实在受不了。他在第一天晚上便哭泣不已,以后夜夜如此。艾森豪威尔向他指出,其他千百人能经受考验,他也能经受住考验。但那位同室同学呜咽地说:“我再也受不了了!”不久他便离开西点军校。

善于忍耐,能够胜利完成基础训练的学员,则从这种军旅生涯的启蒙教育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变得充满信心和自豪。那么,西点的“兽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又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第一,折磨性训练

从每年7月第一周西点军校的新生进校之日起,被称为“最折磨人、最难熬的”“兽营”训练便开始了。新学员最初训练的某些部分同陆军新兵的基础训练有共同之处:如体格达标训练、基础操练、熟悉步枪、失去自由自在、轻松舒适的特权和机会等。然而,在学员生活的最初阶段,其紧张的程度、训练的强度要比陆军基本训练提高好几倍。

自从1901年国会立法以后,直截了当、毫不掩饰的肉体虐待在军校里是被禁止了,但禁止令无法阻止那些负责检验新生本领和能力的高年级学员从各方面去折磨新生。他们向新生提出种种苛刻任务和要求,把他们折磨得身心憔悴、疲惫不堪,从而使每个新生懂得,不管他们从前的身份和地位如何——是中学的班主席、或是州级运动员、或甚至是历经战火硝烟的老兵,现在都毫无例外地一律平等,是被训的“兽”。新生们必须“挺住”,“熬过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这时,训练才算告一段落。

即使是那些后来很有成就的军人,也曾深深体会到“兽营”的折磨和难耐。

麦克阿瑟没有想到,他一入学就受到了严酷的“磨炼”。高年级学员并不因为当时美国各报争相宣传其父在菲律宾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而对他另眼相看,在训练快要结束的时候,强迫他做下蹲、单杠、俯卧撑等动作,一做就是一小时,并宣称让他为驰骋于菲律宾战场的将军父亲争光。待麦克阿瑟摇摇晃晃走进自己的帐篷时,已经身体不支,一下瘫倒在地上。同住的另一位新学员弗雷德里克·坎宁安认为他得了严重的痉挛,因为他四肢抖得厉害。麦克阿瑟让坎宁安在他身下垫一条毯子,以免别人听见他双脚敲打地面的声音。第二天早晨,他感到浑身无力,坎宁安让他去请病假,他却仍然坚持去操练。此举受到高年级学员的称赞,但坎宁安无法忍受这种“折磨”愤然退学,并在《纽约太阳报》上匿名发表文章谴责此事。

当时的美国总统麦金利下令国会组织专门调查委员会进驻西点调查此事。麦克阿瑟采取了一种很有气量、轻描淡写的态度,回答调查人员说:“像所有类似的事情一样,开始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渐渐地小题大做,越吹越大了。我所受的侮辱并不严重,也不能说他们是有预谋地来伤害我。我根本没有因为受了伤害而身体不适。”他坚决否认曾发生过痉挛之类的事。对侮辱他的老学员究竟是谁,他也保持沉默。从此,麦克阿瑟开始引人注目,高年级学员再也没有欺负他。

被称为“思想机器”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曾经回顾初入西点时训练的情况。他认为训练是残酷无情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对人的一种折磨。教官和高年级学员粗暴生硬的训练方法和口令,不容任何一个人反应迟钝,要求每个人都做得百分之百准确。无论你是出色的运动员,还是考试尖子;不管你是娇生惯养的宠儿,还是恃强凌弱的恶棍,都得规规矩矩,服服帖帖。稍有闪失,就会招致一顿臭骂。教官们经常用“浑蛋约翰先生”、“浑蛋加德先生”这一类称呼代替学员的名字。学员在此必须告别平民生活,甚至也告别了原来的名字。布莱德雷本是苦孩子出身,他对这些训练没有太大的不适应,至少没有叫苦连天。这种训练,后来被布莱德雷称之为“具有积极作用的副产品”。高年级学员对低年级学员的责难,磨炼了人的意志,它让人牢牢记住了等级、权势,教会每个人无条件地、迅速地执行命令。

休·G·罗宾森回忆:整队淋浴是他一生中“最丢人的经历”。他说:“我们赤身裸体地站在那儿,一手拿着块肥皂,胳膊上缠着条毛巾,按照口令我们来回地搓着。接着,给我们30秒钟的时间打肥皂,30秒钟的时间冲洗并结束淋浴。”上校还说:“至于饮食,我们一连两顿、三顿或四顿饭不吃是常有的事。我一年之内掉了26磅肉,掉这么多肉真叫人吃不消。”上校成为“兽营”最高执政官时,不希望当年自己的经历重演,甚至羞于当年的经历。他赞成“兽营”的改革,但他并不否认“兽营”,而且是“兽营”积极的维护者。

西点军校一代代传下来的对低年级学员的折磨,到史迪威这一届当然也不会幸免。诸如要新学员蹲在一支立起的刺刀上,要他们长时间伸直臂膀举枪,捆住大拇指吊起来,头朝下倒立在盛满水的澡盆里,大热天让他们裹上毛毯、雨衣捂汗,冷天裸身跑步……过分的、难以忍受的花样很多。有些学员因此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有些学员则“百炼成钢”,获得自由。

第二,“兽营”是个过滤器

西点人喜欢将他们作为新学员在“兽营”度过的8周以及随后在学员团的活动,看做是他们区别于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等美国东部地区名牌大学学生的主要特征。他们认为,西点是当然的名牌大学,其优于其他名牌大学的地方在于正常的学术要求之外附加了严格的军事要求。

对大多数学员来说,来到西点的第一个星期,首先是检测入学者的动机。通过施加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压力,西点军校不断地对学员进行测验。一位军官认为,“兽营”训练计划的大部分内容是对身体进行调节。不能适应“兽营”这一套的人,主要是吃不消这里的体罚。在“兽营”里,不存在什么重大的智力挑战。但是,另一位西点毕业生却根本不同意上述看法,他认为:“兽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是的,你不得不接受身体方面的训练,但真正的战斗却是在你头脑中进行的,压力几乎全是精神方面的。第一个星期他们似乎要把你的肉体全部撕裂,过了这一星期,他们又把你拼凑起来。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一直将你打得七零八落。”

西点人认为,入学前的训练有极大的好处,尽管“兽营”训练十分严苛,束缚了学员的思想,限制了他们自由地讨论学术问题,但“兽营”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起到了对精神和意志品质检测把关的作用,它可以把一些不合格的新学员滤出去,淘汰掉;它也可以将一个普通学生转变成为一名军校的学员。新学员得到的教导是必须按照西点军校独一无二的教育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提高自己。西点军校特别强调的是:执行任务的准确性;严格而又公正地执行纪律;自觉地服从命令;强健的体魄等。学员两眼一睁,便要受到完全的控制。他们白天的每一项活动都受到细密的监督。一旦这种训练成功地得以实施,其结果便出现一个面貌一新的班级。达到了西点军校所规定的标准,他们都为变成学员团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并准备时刻坚持西点军校的习惯做法和光荣传统。

不幸的是,许多新生过不了“兽营”这一关。即使进入20世纪70年代,“兽营”变成了“人道的”以后,仍有15%以上的新学员从“兽营”相继退学离去。当然也有一部分学员是在“兽营”结束之后要求退学的。他们坚持下来只不过是为了证明他们能够承受这里的一切而已。但是,不管有多少人要求退学,不管曾经出现过怎样紧张的生源短缺,西点军校从来没有放弃“兽营”训练,也从来没有降低训练标准。

第三,“兽营”的价值

西点军校从来不怀疑“兽营”的价值,在来自各方面的、不断发生的批评之中,西点坚信“兽营”对造就学员意志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认识到“兽营”确有一些过火行为,并逐步加以改正。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点已宣布“兽营”为人道的“兽营”。不过,他们仍然不去掉那个“兽”字,人们仍可想象其训练的强度和紧张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程度。

在许多西点人看来,西点军校对人的折磨和不合常理的训练的最终结果,不仅使人能驾驭时间,而且能在受到极端压力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决定,积极采取行动。他们认为,西点军校培养的人能以特殊的方法处理事情。没有经过训练的老百姓是无法效仿的。“兽营”为新学员提供了在战场上当机立断的典型事例,着力于培养学员的果断素质。

“兽营”训练的另一个作用是让高年级学员学会“发号施令”,提高领导艺术和水平。在训练中,高年级学员通常一天不下数十次地当场纠正新学员,纠正的过程也是自我在更高层次提高的过程。当然,高年级学员的纠正不一定全对,但为维护他们的领导威信,军官是不允许当着新学员的面纠正高年级学员的。《作战与训练计划》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军官或同班同学都不能当着新学员的面纠正教练分队成员的过错。”在新学员进行礼节训练的34个课时里,教练分队成员的错误屡有发生,甚至新学员也知道有错,但为了给新学员留下纪律森严和服从上级的印象,西点要求新学员绝对服从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