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是这样要求自己部下的军官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坐他的那辆缀着三颗将星的吉普车出现在阵地前沿,视察他的部队的作战情况。据第76装甲师师长施密特回忆,有一次,他们师正在抗击德军的反扑,战斗非常激烈,突然,巴顿的吉普车出现在阵地上,士兵激动地立即欢呼起来,甚至停止了射击,高喊道:“巴顿、巴顿,我们的老头来了……”施密特提醒巴顿这里太危险,阻止巴顿在阵地上停留,而巴顿却说:“我的命和士兵的命不是一样的吗?他们不怕,我也不怕!”
不过,巴顿身先士卒下部队视察也有一个特点,就是视察前线的范围很广,却从不在一个战役进程中,在一个部队露面两次。他认为:“人生来具有疲劳的本能。如果在一个部队出面过多,士兵们就会产生心理疲劳,对你的视察熟视无睹。这样不仅不会激励他们去作战,反而会降低他们的战斗精神。”
有人认为巴顿身先士卒的行为是鲁莽的,是对士兵生命的漠视。其实,这是不公正的。事实恰恰相反,在每一次作战中,巴顿都想方设法地尽量减少伤亡。在美军中,巴顿的部队是伤亡率最小的。即使是在最为残酷的阿登战役中,他的部队也是伤亡最小的。史学家认为,部队伤亡人数最少,说明了巴顿将军除了勇敢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杰出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每一个想通过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孩子所不可忽视的品质。
在瞬息万变的今日社会,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其应变之道。因此,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应变力以及洞察力,寻求以最小的代价和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是现代人迈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以下就是专家总结的、值得家长在教子方面借鉴的一些经验:
第一,教孩子相信自己有创造力
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认为自己缺乏创造力。很多人有这种观念,完全源自父母、师长错误的灌输。他们以为创造力是不可企及之物,应该以敬畏之心看待发明家。但是,即使是最伟大的创新点子,也并非无迹可循、难以捉摸的。以电视游乐器发明人诺南·巴希奈为例,他的灵感即来自游戏与电视。这两项现代人最喜爱的东西,经他一结合,变成了价值1亿美元的点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联想。
第二,引导孩子打破安于现状的束缚
安于现状,就无法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应当引导孩子摆脱这种束缚,改变一下日常步调。不妨教孩子以画画的方式,把问题“记”在纸上。画画和右半脑的活动有关,它能触发影像、观念及直觉;写字则和主控知识、数字、逻辑的左半脑息息相关。让思潮随着信手乱画飞扬,画出他所想的问题,并从各种角度来描绘它,进一步在脑中将它转变成动画。逐步习惯以视觉和脑部知觉来处理问题后,他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激发灵感是这么容易。
第三,提醒孩子思考多种方案
平常我们多养成“只找一种答案”的习惯。很多人只要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马上就会松口气,说:“这办法不错,我们就这么做。”但是更富创意的人士却会说:“方法是不错,不过再想想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提醒孩子思考多种可能的方案。
找出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需靠不断地思考,一有难题,便将它记录在备忘录上,并写出所有自己能想得到的相关事件及解决方法,然后再向那些自己认为可能会提供好建议的人询问解决之道。
第四,让孩子学会经常诘问自己
这种定期反省的方法,可以帮一个人确信自己的创造构思。问问自己:“这种方法是不是最有效呢?”“有没有别的途径呢?”常常诘问自己,能使你更肯定、或矫正、或全然放弃原先的构思。不论使用何种诘问方法,你都在启开着新点子的大门。
第五,教孩子主动换个新环境
换个新环境和创造新点子大有关系。据研究发现:人们坐在飞机上更能想出好点子,当飞离地面13000千米高时,人的心思处在极端的创造区里。
一个年轻人请教管理专家彼德·杜拉克如何成为好主管。杜拉克回答:“学拉小提琴吧。”他的意思是,任何让你置身新领域,或迫使你摆脱原先安适怠惰的活动,都可能激发想象力。最好的活动是磨炼平时不常用的另外半边脑。有时这类活动会形成神奇的组合,例如艺术家身兼棋艺高手,生意人还是个演奏家呢!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游游泳、打打球,在公园散步或在海滩漫步,都可激发想象力。
第六,鼓励孩子化创意为行动
所有的构思都必须付诸实行,才能真正具有价值。要提醒孩子,不要吝于将自己的创意付诸行动。试试看哪些点子行得通,哪些行不通。引导孩子不断肯定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付诸实行,他就可能逐渐成为创意天才!
使孩子成为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
每年春天,西点有900人毕业,每人都被授予学士学位,并作为中尉在美国陆军中服役。经过6周的休整,他们被派往科索沃、德国和关岛等地。一到目的地,他们就担当起第一份军官职务。
单单这个事实就让人震惊:一个国家把在编部队的安全交付给了年仅21岁的年轻人!更不要说看管和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维持和平和偶发战事。相关事实是:一旦离开西点,绝大多数年轻人毫无疑问是胜任工作的。从他们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学员就准备着承担责任,面对挑战,在压力下决策,不断地训练着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断思考、发现规律、打破常规、主动创新已经成为了每个西点学员的习惯。
西点军校毕业生、美国在线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金姆塞说:“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能争取主动。”
为了让孩子将来更自信地走向社会,更成功地适应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具体可参考如下建议:
第一,创新能力需要多方培养
物理学家丁肇中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他说:“一个学生,如果只会死啃书本,应付考试,那他所得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很可能只是重复前人所掌握的东西。因此,我认为,比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某一门课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是死背,而是独立思考……这样,我们不但能掌握已知的科学成果,而且可能发现新的问题。”
一位着名的作家也曾尖锐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开发创新能力需要教育的点拨。在教育上,不能单纯给人以黄金,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对象懂得“点金术”——培养创新能力。
注重对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注重传授知识到刻意强化学生的能力,已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有人描述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真是一语中的。对学校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重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现象,死板的、强制性的教育制度等进行彻底变革,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孩子的创新能力也需要自我培养。一个人要立足于世,投入竞争,仅仅有“黄金储备”——知识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并拥有“点金术”——创新实力,才是高明的。我们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培育创新能力“倾斜”,将它列为重中之重,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新点子、新见解、新创意、新发明、新构想、新体系,哪怕是一点一滴、一招一式也好。善于积累跬步,才能致千里。不放弃任何一点创造火花,不鄙薄任何一点创造机会,才有可能形成“大手笔”,变为创造大家,发明大师。
第二,随处留心皆创造
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是19世纪在英国发明的。但是,当时的邮票却没有今天这样的齿孔。因此,使用起来颇为不便,邮局卖邮票,营业员得准备有剪刀,以便把连在一起的邮票剪开。19世纪的一天,在伦敦的一家酒店里,一位新闻记者喝完了酒后,匆匆地写了一篇稿件,装进信封后,掏出一大张邮票,却因没带小刀而犯了难,问遍周围的人都没有借到刀具,在无可奈何之际,只见他从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两张邮票的空隙之间,扎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就很整齐地把邮票撕了下来。这件事被坐在一旁的颇有慧眼的发明家亨利·亚瑟尔看得真真切切,他佩服这位记者的巧妙,并记住了那一行行的小孔洞,便产生了“为什么不能在邮票印完之后就打上一行行齿孔”的联想。于是,他立即研制了打孔机,并成功地获得了打孔机的发明专利权。
这是对现实的、自然的现象随处留心取得的创造发明,它是我们所提倡的“随处留心法”所指要“留心”的主要方面。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慧眼岂不识真金?”它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引起思考。在那些天天被人碰到却又熟视无睹的普遍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
第三,敢于摒弃传统习俗的陋见
人的许多创造性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囿于“成事”,不敢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不愿摒弃传统习俗的陋见。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反常逆变的思维方式,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探索新思路。
几年前,有海外学者提出一种“逆向学习法”,它同一般的学习常规正相反,其特点是强调“先思”,即一开始就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思考问题。思维的基本程序是:结论→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逆向学习法”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效果较之循序渐进的“顺向学习法”更为明显。
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军事、经济领域,无疑会比他人高出一招,胜算一筹。
当摩擦系数接近于零的超滑剂——聚四氟乙烯和它的衍生物问世后,多数人把两眼盯在它的润滑作用上。而一些善于逆向思维的人们,则考虑用何种方法把它喷洒到敌人的航母甲板上,战时让敌人的舰载飞机飞不起来,落不下去,使敌人的航母失去应有的作用。后者的思路比前者要高出一筹。
1988年11月19日,美国首次爆发了“计算机病毒”感染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于是人们都在“防毒”“解毒”上做起文章。就在这时,一些善于逆向思考的人,则调换了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倘若“倒一个个儿”,把“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软杀伤武器,战时用它破坏敌人计算机的内存与程序,不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吗?若能如此,电子战将变得更为复杂。这种设想,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实战的运用。
由此不难看出,破格思考,是开启智慧闸门的金钥匙,是挖掘孩子的潜力的利剑。
“用火烧东西时,火在东西的什么方位上?”“当然在下边!”不错,大多数场合火在下方;不过,在河边烤鱼时火在侧旁;用放大镜集聚太阳光点燃黑纸时,则在上部。有时,很多人会强烈地坚信不移“火在下方”,我们不妨把这种“坚信不移”称之为固定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难以想得出“火在上方”的烧鱼器。夏普开发的烤用器,电热铬镍合金线就是装在上方的。这样的结构,即使烤鱼滴油也不会燃烧冒烟。这种想法是执着坚信不移“火在下方”者所难以想象的。
固定观念的另一种类型是“框框”,即不经任何人的示意却自作主张地把自己封闭在一定的框框里,关在框框里思考事物。
所谓发明,是指完成迄今为止所不能完成的事物,或者制成迄今所没有的东西。摆脱固定观念牢笼的有效办法是与持不同观念的人交往,再就是要培养破格思考癖。
低头从两腿中间向后上方看天空的虹,虹显得更美。人就是这样,偶尔地打破常规的活动模式、思维模式,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从反方向处思考问题,会意外地获得全新的思想。
☆不可能只存在于你的心中,只要你能超越自己的心理极限,你会发现做什么事情都会游刃有余。正是这一点成就了百年西点。
——西点军校毕业生、工程学家乔治·S·格林
☆成功的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在遇到阻力的时候,必须有自信。
——艾尔豪威尔
☆规则和纪律一定要遵守,但这决不应该成为你墨守成规的借口。
——西点军校1987届毕业生、Compass集团总裁约翰·克里斯劳
☆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能争取竞争的主动。
——西点军校毕业生、美国在线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金姆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