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西点家训全书
2889300000028

第28章 重视品德情操,做人正直宽容 (1)

西点军校的使命是:把西点学生培养成“一个无敌的战士、一个忠诚服务于国家的仆人、一个掌握高级技能的专业人才、一个有品德情操的领袖”。西点军校的学员都懂得:没有知识的人是愚蠢的,没有勇气的人是可悲的,没有体魄的人是可怜的,没有品德的人则是危险的。作为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就要及时自我反省

人们都说,西点军校的1915届毕业生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既随和,又文雅高尚的人。他满怀信心,受人尊敬。传记作家彼得·莱昂说:“艾森豪威尔曾想亲近人民,他也希望人民亲近他;当事情并非如此的时候,他感到难过。”他需要友好亲善的一个理由,正是记者们常常提起的,是他对谈论别人缺点的厌恶;另一个原因是儿童时期的一次教训。

艾森豪威尔10岁那年,母亲同意他的两个哥哥阿瑟和埃德加出去过万圣节。按照习惯,在万圣节前夕,孩子们可以挨门挨户地要礼物,并且嘴里可以不住地念叨:“不请客就捣乱!”父亲和母亲都说艾森豪威尔年纪太小,不许他同去。为此,艾森豪威尔大哭大闹。他叫嚷着为自己争辩,直到两个哥哥动身,他还没罢休。

此后的事艾森豪威尔记不清了,但是,父亲攥着他肩头使劲摇晃的情景仿佛始终在他眼前。父亲本想让儿子冷静下来,可艾森豪威尔却用拳头连续猛击一棵苹果树,鲜血从手上滴下来。父亲只好用老法子惩治艾森豪威尔,用山核桃木鞭条打了他一顿后,命令儿子上床睡觉。

大约一小时后,母亲走进儿子的房间。艾森豪威尔正趴在枕头上抽泣,哭诉对他太不公平。母亲坐在床边的摇摆椅里,好长时间一声不吭。过了一阵,她开始劝艾森豪威尔不要任性,并引用《圣经》上的话开导儿子。她包扎好艾森豪威尔受伤的手,对他说:“不要记人之过,更不要对长辈的管教耿耿于怀,你大发雷霆结果受罚的还是你自己。”她还说,在她的孩子中,艾森豪威尔是最欠管教的。

艾森豪威尔一直记着母亲的教诲,把它当做做人的重要准则。他时常告诫自己不要记恨别人,即使有人行为卑劣,特别是对他有所冒犯,也尽量一笑了之。

母亲的谆谆教导使艾森豪威尔逐渐养成了一种胸怀,对那些言行荒谬可笑的人,他也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言辞激愤地指名攻击。当然,他在私下场合,面对其人还是直言不讳、坚持真理的。用这种待人方式,即便艾森豪威尔有时态度生硬,可他的部下也能欣然从命。可见,不记前嫌光明磊落,是做人必不可少的品德和修养。

艾森豪威尔弟兄7个,他排行老三,从小就懂得同周围人相处的重要意义。艾森豪威尔全家住在阿比林的一所小房子,面积只有70多平方米。艾森豪威尔青年时代以后的领导风格一直是强调互相配合和合作。成年以后,艾森豪威尔从来不要求、也从来不期望完全得到他所要的。

艾森豪威尔年轻时,曾经历过一次严重打击。1921年,他在米德军营时,卷入了一起财务纠纷事件,差点被解除军职投进监狱。当时,艾森豪威尔同他年轻的妻子一起住在米德军营,而他们的儿子阿克却住在丹佛的亲戚家。为了给儿子提供一点生活费,艾森豪威尔私下从部队取了25067美元的公款。他的这种做法是违反规定的。事发以后,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马上进行补偿。但督察官哈姆里克准将却抓住此事不放,他指责艾森豪威尔违犯法律,应当接受审判。

整个事件持续了6个月之久,艾森豪威尔被折磨得痛苦不堪,他不但时时受到上司的纠缠,而且其间又经受了丧子的打击,他年幼的儿子死于猩红热。在极度的痛苦当中,他好几次打算辞去军职,去投奔他生意做得很红火的哥哥。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福克斯·康纳少将来到他的身边。

康纳是西点军校1898级的学员,在“一战”期间曾做过潘兴将军手下的战地指挥官。当时他正要去巴拿马指挥那里的第20步兵旅,他要求艾森豪威尔做他的行政军官和副手,随行前往。潘兴很快就批准了康纳的请求。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才没上军事法庭,只收到一封官方指责信了事。

但艾森豪威尔从此对自己的品行要求得极为严格,从未犯过类似的错误。

温斯顿·丘吉尔有一次对艾森豪威尔说:“我之所以非常喜欢你,是因为你不计较荣誉。”

美国军队要授予艾森豪威尔最高军衔,他为得到它而高兴,对升任总统他也感到自豪。然而,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白宫,他从没有变得虚夸自负。

尽管艾森豪威尔生性开朗,但他也并不是对什么事都不发脾气的。

在部队时,大家知道,一旦事情出差错了,他是会发火的。作为总统,当他认为被政敌无理抨击或自己手下的同僚们工作草率粗心时,他也会大发脾气。

在艾森豪威尔的一次令人畏惧的发火后,他的一个同僚惊叫道:“我的天哪!你简直无法计算在那30秒里他消耗了多少肾上腺素,不知道为什么长久以来他竟没有因心脏病突发而死。”

1953年,艾森豪威尔真的患了心脏病。此后,他就努力去控制自己的脾气了,在公共场合,艾森豪威尔总是尽可能地保持着冷静。

西点军校希望自己的学员都成为一个既随和又文雅高尚的人。这不是要求他们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爱憎,不讲原则,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冷静、艺术、得体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缺点或不足,就要及时自我反省,积极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在品行方面不断提升自我,赢得自身的幸福和别人的尊重。这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正是家长要敦促自己的孩子应该努力做到的。

决不要把自己的过错转嫁到别人身上

西点军校的学员都反复被告诫: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寻找牵强的借口,不要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更不应该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在这方面,麦克阿瑟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1930—1935年,麦克阿瑟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此期间,令人十分敬佩的是,麦克阿瑟将军没有指派他人去做那些非常困难又非常讨厌的任务,这些任务注定要受到猛烈抨击。

在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公众经常看见退役老兵们在首都华盛顿游行。

根据1924年通过的国会法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的退役金(总数为25亿美元,平均每人1000美元)要到1945年才发给他们。但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这些老兵吃尽了苦头,许多人一文不名,家庭破落,生活毫无保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们开始游说鼓动,要求提前领取退役金,并发起了一场向华盛顿进军的请愿运动。

1932年5月29日,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老兵再次在华盛顿举行游行集会,希望说服国会给他们250万美元的拨款。首批饥肠辘辘的退伍军人到达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幢空建筑物安营扎寨。很快,人数越聚越多,到6月间,已有两万多退伍军人及其家人聚集在国会大厦附近。现有的破房不够住,他们就用捡来的旧木板搭起简易帐篷以做栖身之所。华盛顿很快出现了一座退伍军人城,并美其名曰“胡佛村”。他们时而上军操,时而唱军歌,但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和发愁。当时的一名记者描绘道,这些老兵“衣衫褴褛,筋疲力尽,神情木然,满面愁容”。

6月15日,众议院投票通过了赖特·帕特曼议员提出的支付退役金的议案。但两天后,参议院又否决了该议案。大部分退伍军人怀着失望的心情踏上归途,但仍有数千人继续留在那里,企盼政府能改变态度。他们向胡佛总统呼吁,恳求他接见他们的代表团。但总统传下话来说太忙了,不能见。

集会游行的规模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激烈。很快华盛顿地区的警察力量已不足以对付要求拨款的游行大军,游行队伍里某些人的行为也越来越激烈。美国政府非常担心游行老兵们设在阿纳卡斯蒂亚河边的临时住所里会产生传染病,他们缺乏足够的卫生设施、食物和住所。

政府对这些盘踞在首都大街上的人们已忍无可忍,决心用武力撵走这些衣衫褴褛的不速之客。

7月28日上午11点多,华盛顿警察局长乘坐一辆摩托车来到现场,命令警察把退伍老兵们赶走。双方发生冲突,警察向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们开了枪,当场打死两人,打伤多人。

最后,胡佛总统被迫作出采取断然行动的决定,他向麦克阿瑟将军下达了下述命令:“你马上带领美国军队到事故现场去,与已在那里的哥伦比亚特区警方密切合作。包围事故现场,驱逐肇事人员,不得延误。把所有的罪犯送交民事法庭。在你的命令里,要强调善待和关照可能会出现在事故现场的妇女和儿童。在执行这道命令时应采取一切可能的人道主义措施。”总统还立即召见陆军部长赫尔利,要他出动军队。

麦克阿瑟决定亲自执行这次任务。据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他曾劝麦克阿瑟不要亲自出马:“街头打架,将军犯不上插手。”但麦克阿瑟不同意,他说:“叛乱的苗头出现了,麦克阿瑟决定亲临督战。”当时他没有穿军装,便派一名勤务兵到他家里拿。艾森豪威尔不主张穿军装,说:“这是政治事件嘛!”但麦克阿瑟认为,既然这是一次军事行动,就应该穿军装,并命令艾森豪威尔和其他人也穿上军装。军装取来了,而且是军礼服,肩上佩戴着四星上将的肩章,胸前披挂着八排绶带和勋章。

此时,白宫发布公报说,总统宣布军队将要“对闹事和违抗民政机关命令的人进行镇压”。下午4点多,麦克阿瑟指挥部队浩浩荡荡地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开过来,打头阵的是乔治·巴顿少校率领的挥舞着军刀的第3骑兵团,紧接着的是步兵、工兵部队,最后还有6辆坦克压阵。当身穿军礼服、腰系武装带、足登马靴,胸前挂满绶带和勋章的麦克阿瑟神气活现、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宾夕法尼亚街头时,在那些衣衫褴褛的退伍老兵的映衬下,立即形成了一幅引人注目的画面,几十名摄影记者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一镜头。

在催泪弹、骑兵和刺刀的威胁下,数百名军人组成的部队将要求补助金的游行老兵们赶出了市区。给那些有车的老兵们发放了汽油,让他们开车回家。老兵们离开后,麦克阿瑟命令部队一把火烧掉了老兵们设立的临时住所。

麦克阿瑟的性格决定了他在这次不幸的军事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清楚美国公众憎恨将老兵们驱赶出首都的行为,尽管他们进行了种种挑衅。麦克阿瑟将军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承担责任——他只要让某个部下去执行这个任务就可以了。但是,他没有那样做。这就是麦克阿瑟的风格,他从不让部下去做他自己也不喜欢做的事情。正如他对一个朋友所说的:“如果总统命令我采取行动,我不会把这项令人厌恶、争议极大的任务交给任何一名美国陆军军官。”

西点人懂得,领导者取信于人不仅要靠出色的决断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更要在品格上深孚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