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武林猛虎
2910800000012

第12章 颁皇旨洪州擒叛贼 布密局阉奴巧反攻 (2)

夜晚的洪州街头,渐渐清冷。万盛刚从酒楼出来,有些醉意地坐进轿子中,他在轿内哼着小曲儿,醉眼惺忪。突然,他感到轿子霍地一顿,落了地。

抬轿的四个太监啊了一声,再无声响。这时,轿帘一掀,一个蒙面黑衣人像鬼影般出现在万盛面前!万盛尖叫一声,黑衣人伸手捂住了他的嘴:“我是九千岁派来的,有要事和你商量。如今十万火急,皇上秘密派出人马,就要到洪州来捉黄潮升了!九干岁密令,要你当机立断,马上行动!”万盛一头雾水。

晨光熹微,空荡荡的洪州惠王府大门口,急促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马千秋满面风尘之色,大力拍门,求见惠王府张简正先生。张简正带着数名戎装的门人匆匆走到正厅门口,迎接马千秋。突然一个门人跌跌撞撞跑进来:

“张先生,不好了!小的刚才去暗中查看黄府动静,没想到刚才他府中贴了铭旌,挑出纸钱,立了幡竿,府内哭声震天。小的一打听……他们府里的下人说,说……说那黄潮升将军死了!”众人大惊。

驿道上,车马疾行。骏马上坐的是万盛及众东厂太监,后面跟着戴着斗笠的一干灰衣人,领头的正是竹野英雄。马车窗帘四垂,捂得严严实实。

气派的紫禁城太和殿内,皇帝巍然坐于龙椅上,面前桌案上放满了珍馐美味。帘后坐着皇太后。九千岁仍坐在殿前稍右方最醒目的位置。惠王和世子朱辰钧坐在另外一侧。太和殿两侧均摆满了桌案,群臣都坐于案后,他们身着盛服,举爵为皇帝庆贺华诞。皇帝拍拍手,一群手执琵琶、笙管笛箫的盛装宫女翩然走来,在殿中央演奏缥缈宫乐。另有纱缦拖地的宫女献舞。皇帝心不在焉地看着,不时看向惠王。惠王的手不时摸着怀里的密诏。朱辰钧和殿上的谢天顺交换着眼色,两人彼此点头。朱辰钧贴近惠王耳语:“父王,谢大人已安排妥当,一旦当殿指证起来,争执一起,锦衣卫的人便会控制大殿内外。”惠王点头。

乐声越来越急切,鼓点越来越急切。皇帝面似在看着歌舞,但其实一直在不停观察九千岁。九千岁似乎什么都没有察觉,一切如常地笑着,站起向皇帝敬酒:“皇上,为庆祝您的寿诞,咱家命人自西华门至奉天门,所有街市上都要张设灯彩,每数十步间便搭好戏台,备齐四方之乐,亭台楼阁、彩坊画廊、百戏杂技、演戏奏乐,比比皆是。京城内万千百姓,都为皇上您贺寿呢!今日的大事便是为皇上您庆寿,那些朝政琐事请皇上先暂且放到一边。今日里君臣共乐。”突然,从殿外匆匆跑进庞庆,双手端着一个托盘,一脸哭丧,匆匆走到九千岁身边,秘密耳语。九千岁脸上大惊,望向皇帝,缓缓起身,从庞庆手中接过托盘:“启禀皇上,靖海将军黄潮升连夜领军出城,剿灭小股为非作歹的倭寇,不慎中了冷箭,不幸阵亡!这是浙直总督连夜三百里加急递上的折子,以及靖海将军的兵符。”小太监匆匆走来,接过托盘放到皇帝案前。

看见托盘里的奏折和靖海将军兵符,皇帝不耐烦地站起身来,大声喊停止奏乐!大殿内宫乐戛然而止,众人不知出了什么事,都愣着看向皇帝。皇帝自知失态,压了压语调,极力平静道:“靖海将军黄潮升战死沙场……这消息来得可真是突然呀!他的尸首呢?”听到黄潮升中箭落马,被马踏火烧,尸首已惨不成人形,皇帝跌坐在龙椅上,盯着九千岁。九千岁不畏不惧,也回瞪着皇帝。皇帝点着头,嘴角流露出一丝认命般的微笑:“好……传朕口谕:靖海将军黄潮升,英勇杀敌,战死沙场,忠勇无双,赏其家人后裔白银一千两,绸缎五十匹,庄园一座,以供其后人读书持家,再报国门。”九千岁领头,众臣都起立,向皇帝叩拜。众臣叩拜下去。只有惠王父子还站在那里,惠王手隔着衣服摸着怀里的密诏,望着皇帝。皇帝坐在龙椅上,闭目摇头,示意惠王放弃行动。惠王叹息,拉了朱辰钧跪在地上。

奉天门外,众臣酒意阑珊地散去。惠王和朱辰钧缓步走出来,九千岁被庞庆扶着,也跟了出来。九千岁一脸不阴不阳的笑容看着惠王。惠王向九千岁拱手道别。看着惠王和朱辰钧上了车马,走远了,九千岁一直面带的笑容,突然没有了,代之以恶狠狠的狞笑:“想跟咱家斗?朱祐基,你找错了对手!”

惠王和朱辰钧坐进马车,惠王小心翼翼从怀里拿出密诏,又展开看一遍,叹口气,说:“那黄潮升突然阵亡,拿不到活的人证,便扳不倒李瑾忠,若贸然行事,他在朝中根深叶茂,再反咬你我父子一个‘污蔑忠良’之罪,那便后患无穷了。想来一定是走漏风声了!我们与皇上秘密筹谋如此隐蔽,居然还是被阉党探听到了消息……李瑾忠的爪牙耳目真是防不胜防。不过,只要皇上还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就有扳回胜局的希望。”

京城紫禁城华盖殿内,案上摆放着靖海将军兵符。皇帝坐在龙椅上俯瞰着众位大臣,要众大臣推举合适人选,担任靖海将军一职。殿下众臣左右看着,脸上都是推诿的表情。皇帝急切而充满希望地看着大家。一名大臣畏惧地看了一眼九千岁,出列禀奏:“此等重要国事,向来都是九千岁定夺……臣等,并无异议。”皇帝脸上闪过一丝怒色:“站在这殿上的,你们都吃朝廷俸禄,朝政庞杂纷乱,难道件件都要烦劳李公公去操心吗?若是如此,朕养着尔等有何用处?”众臣呼啦跪倒一片。皇帝看了一眼九千岁,平静道:“朕今日就想听听你们众位的意见,这靖海将军一职的人选……你们认为,朝中哪一位合适?尽管说出来无妨!”众臣互相看着,都下意识望向侧坐的九千岁。

九千岁面容平静,看不出深浅。众臣面面相觑,都噤声无语。皇帝再也按捺不住,站起来指着案上那个兵符:“难道阵亡了一个黄潮升,朝中再无良将可以接任靖海将军一职?”众臣唯唯诺诺,没人敢正面回应。皇帝期待地看向秦如晖。秦如晖出列,看了一眼九千岁,沉声回答:“皇上,如今朝中武将老的老,病的病,亡的亡,东南战事激烈,靖海将军一职事关重大。臣举荐锦衣卫都指挥使谢天顺,他曾随先皇远征漠北,并平定当年东南之乱,曾领一众江湖人士大败倭寇劲敌,靖海将军一职,臣以为非他莫属。”

众臣低声议论着,皇帝脸上露出笑容,九千岁这时开口了:“皇上,臣以为不妥。谢大人负责京畿秩序,锦衣卫责任重大,乃是皇帝您的亲兵,若没有一个信得过的心腹肱股之臣统率,皇上您如何能在皇城内放心安睡?谢大人万万不可出京,锦衣卫不能没有谢大人哪。”皇帝听了,也觉得有几分道理,缓缓点了点头。九千岁见皇帝没有反对,继续说,“皇上,如今朝廷正值三年一科的武状元开科遴选,诸多高手纷纷前来应试。臣觉得,不如哪位英雄豪杰做了今科的武状元,便委任他为靖海将军,前往东南率军抗敌。皇上,带兵打仗,需要一仗仗慢慢打来,没有人天生就会两军对垒的。不放机会给他们到沙场上历练,终归还是纸上谈兵。”皇帝缓缓点了点头:“说得有理……好,传朕旨意:谁夺了今科武状元,朕便封他当这个靖海将军。”众臣俯首。九千岁扬扬自得地俯瞰着群臣。谢天顺在众臣列中,若有所思,不语。

九千岁回府后便将此事告诉了儿子李重霄。不想他心里惦记着谢家小姐,不想去洪州任职丢了性命。九千岁忙苦口婆心地劝解,为了长远利益,必须把东南的兵权攥到自家人手里。李重霄听得似懂非懂。

大酒缸门口仍挤满了争相下注的酒客们。写有“华山石勇”的水牌已被扔在一边,时不时还有人在上面踩上两脚。杨恕和董西并肩走来,叼着旱烟袋的掌柜袖着手,又让店小二抬出一块新水牌来,上面写着“南华安杨恕”。

众酒客指着水牌纷纷议论着,下注。杨恕在一边听着闲话,气呼呼地攥紧拳头,又松开。董西走到大酒缸门口,向掌柜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袋子,扔过去,掌柜接住:“这里面有点儿碎银子,您替我押在这个南华安杨恕身上。

我押他下一轮还是会胜出。这个南华安的少年英雄杨恕,天资聪颖,武功不凡,乃是南华安住持心湖大师的得意门生。精通华安三十六房功夫。别说是下一轮了,就是打到金銮殿,让皇帝亲眼看着,也要御笔钦封,点他当今科的武状元!掌柜的,我识人的眼光您还信不过?押吧押吧。”掌柜的叹一口气,将那袋银子押在“南华安杨恕”那块水牌上。众酒客中有人听了那话,咋舌,也犹豫着将手中的银子押到杨恕牌子上。杨恕看着董西,有些不好意思。这对一匹骏马由远及近驶来,马上人正是朱辰钧:“我猜得不错,你果然在这里!

父王想见你一面,快随我来。”杨恕即刻随朱辰钧来到京城惠王府书房内。

朱辰钧走到墙边,摘下一把宝剑,双手捧着宝剑走到惠王身边。惠王慈爱地看着杨恕:“听闻你为了谢大人之女一句‘要嫁武状元’,便去参加武科举?

谢姑娘望夫成龙,你不负佳人所盼,都是重情重义之人哪。本王替你们高兴,要送一件东西给你,此剑名为‘承影’,据说是上古剑师取玄铁精英,呕心沥血,锤炼十载,合炉时以少女之身躯投入炉中,才得淬炼而成。虽是远古神话,但此剑的确吹毛立断、削铁如泥。宝剑赠英雄,本王希望你能凭此宝剑一路高奏凯歌,赢得武状元。”惠王将宝剑送到杨恕手里,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必须拿到武状元,事关国家安危……杨恕,本王拜托你了!”

阴森孤僻的京城护城河边,戴着风帽的九千岁秘密会晤竹野英雄:“有一桩小事,明日是武科场第二轮较量,犬子也在众武举其中……我想让他一路赢到底,到时候还想请将军你多多帮忙。”竹野英雄请九千岁放心。

第二天贡院内练武场上,接连几对武举对决,赢的耀武扬威,输的垂头丧气:杨恕看了看挤在百姓中看热闹的董西,摸了摸身上的宝剑。耳边响起惠三叮咛的话语:如今形势已然如此,皇上有旨,夺取武状元者,便受命担任靖海将军一职。事关东南黎民黔首的安危祸福,杨恕,往大处说,这个武状元事关大明半壁江山的存亡……扬恕沉了沉气,那边副主考大声叫着:“下一对,京城李重霄——南华安杨恕。”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杨恕。李重霄扛着红缨长枪,得意洋洋向台上走。人群中,竹野英雄一身不起眼打扮,站在那里,阴恻恻地望着持宝剑上台的杨恕。杨恕向李重霄抱拳,二人开始交手。

董西在人群中镇定地看着,突然,人群中嗖地一枚细针飞出。董西眼尖,立刻弹出一颗卵石,将那飞针在中途击落。董西惊讶地四处看着,突然,她看到戴斗笠的竹野英雄,刹那间,四目相对,火花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