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武林猛虎
2910800000030

第30章 使诡计邪魔劫军饷 起疑心皇帝设耳目 (2)

杨恕在洪州城外的竹林里,手持火把,在地上画出地形图。众人围在他身边:“这儿是崖山城,这是浙南沿海诸岛,在东南长期活动的那批倭寇眼下正分两路拖住谢将军和惠王的军队,而由东瀛本岛调集的精锐部队一定是从这里登岸,然后直取守卫空虚的洪州。倭寇大军从各处的海岸登陆后一定连夜向洪州集结,急行军的话四个时辰便可以到达城外的山区,出了这片林子,那边是唯一的一片山洼,先头部队一定会在那儿暂时安营扎寨,等待后续的人马到齐。……咱们如果能一举杀掉他们的大帅,他们群龙无首,肯定就没了战斗力!可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了,否则一旦让倭寇大军越过此山,后面便是一马平川,洪州势必沦陷。这次咱们得抱着必死的决心,就算死在这儿,也要拖住倭寇,为谢将军和惠王回兵洪州争取时间!”众人点头。

洪州城外山洼,山口上几个倭寇士兵正在巡逻。杨恕暗中出手,一下扭断了一个士兵的脖子,悄无声息地将他拖人树丛间,换上他的衣服,混进营帐。穿着倭寇衣服的杨恕,假装刚尿完尿正在系裤带。营帐间的空地上,不断有倭寇士兵在走动。杨恕大摇大摆走向营帐,直奔最大的主帐而去。大帐前,一个守卫拦住杨恕。杨恕笑笑,晃晃手里的酒壶。守卫不知所以。杨恕忽然出手捂住守卫的嘴巴,推着他进入帐内。大帐内,倭寇大帅正熟睡着,杨恕扭断守卫的脖子,然后抽出剑,一刻不停留直奔倭寇大帅。倭寇大帅忽然停止打呼噜,囱睁着双眼瞪着杨恕。二人愣了半晌,倭寇大帅忽然大叫起来:“来人,有刺客!……”话音未落,杨恕已经将剑刺人大帅胸膛。

杨恕冲出主帐,用剑砍倒两名倭寇,然后直奔山口而去。他一路狂奔,众倭寇打着火把逐渐追来。杨恕奔人竹林,倭寇随后追到,这时,竹林间嗖嗖一阵响动,许多压弯的竹子纷纷弹起,射出许多石块。倭寇死伤惨重,手里的火把也都被打灭,更加慌乱。五虎和董西趁黑杀出,倭寇惨叫声不绝于耳。随后众人立即撤出竹林,众倭寇回过神,纷纷追赶……众人奔出竹林,一路往山下跑去,这时山下传来喊杀声,众人看去,前方远处出现两面大旗,一面写着“谢”字,一面写着“朱”字!

杨恕出其不意地成功刺杀了倭寇头领,在及时赶到的两路明军合围之下,群龙无首的倭寇精锐部队纷纷溃败,终于被全歼。大明军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抗倭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天已经渐渐亮了,谢天顺和朱辰钧分别率领官兵回到洪州城,城门前早已聚集了众多百姓,见到谢将军,蜂拥而上,一齐跪下,献上装有鸡蛋水果的篮子,还有一面刻有“谢家军”的牌匾。杨恕和董西开心地看着众人,朱辰钧见谢将军被众人簇拥,稍显落寞。谢天顺双手接过牌匾,感谢乡亲们:“乡亲们,今日大明军队取得抗倭大捷、保住洪州城,绝非谢某一人功劳,大家要谢自然还得谢惠王啊,惠王身先士卒,率兵海路出击,收复大片失地,尔后又回兵助我合围残敌,也是居功至伟啊……”众乡亲纷纷参拜朱辰钧。

回到洪州城惠王府,朱辰钧正坐在桌前若有所思。稍后,张简正进入书房,看了看惠王,走到一边将窗户关上,朱辰钧说道:“这次的胜仗确实是东南多年没有的大捷,短时间内倭寇很难恢复元气。但是,我现在更忧心的乃是此地民生啊。东南一隅常年遭受倭寇侵害,洪州四城七县自然也不能幸免,如今我刚刚承袭惠王封号不久,然而面对的却是满眼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你让我如何能高兴得起来啊。我希望能继承先父的遗志,重振洪州,使百姓不再受倭寇的欺负,安居乐业。然而如今我却深感有心无力……张先生,你跟随先父多年,胸有韬略,也最熟知洪州民情,你可愿随我左右,辅佐我重振洪州?”张简正赶忙撩衣下跪,朱辰钧将张简正扶起,“张先生,现在关起门窗,只你我二人,有几句肺腑之言我想一吐为快。倭患暂时解除,然而沉重的赋税徭役仍旧令百姓无暇喘息,州府银粮短缺,不仅无法周济贫民,甚至难以发放士兵粮饷,又何谈振兴呢?这些都是如今天下的弊病,而在洪州,更是积重难返。眼下洪州的情形,也只能求助于皇上了,希望皇上能广施仁政啊。此次抗倭大捷,我也算立了功,皇上多少也应该给我几分薄面。烦请张先生为我执笔。”

张简政摊开笔墨纸砚,给皇上写奏折:“此次抗倭获胜全赖圣上英明神武,眼下倭寇暂退,正需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然洪州四城七县遭倭人侵害经年,民生多艰,臣代洪州百姓恳请圣上,免除洪州赋税三年,减轻徭役,使百姓安居乐业……”

紫禁城御书房内,万盛将朱辰钧的奏折读给皇上听,皇上一言不发地听着:“使百姓安居乐业。臣请求国库拨银一万两,兴修水利、加固城防,同时建立募兵制度,若得恩准,不出三年,洪州定能焕然一新,而东南亦将重振,使百姓感念天恩、倭寇不能进犯。臣朱辰钧奏请。”万盛念完奏折,看着皇上:“皇上,念完了。启奏陛下,此次惠王和谢将军联手取得洪州大捷,实在是扬我国威、大快人心,东南百姓也是交口称赞,皇上神威所至……不过据奴才所知,此次惠王海路进兵颇为顺利,而最后的洪州大捷表面上也是惠王和谢将军合力而为,但其实主要还是靠谢家军的声威,而且倭寇头目,也是由那武状元杨恕和华安武僧联手除掉的。惠王虽然英武有加,但多少是沾了谢家军的光啊。惠王新登王位,又经此一战,在东南可是威望颇高啊。惠王也是年轻有为,他请求圣上为洪州减税拨银,一旦获准,那这汇聚民心、号令一方自然是不在话下了,长此以往……奴才多嘴了,该死!”万盛赶忙下跪,皇上皱了皱眉头:“起来吧。你说的其实也是朕所顾虑的。眼下倭乱已平,东南初定,朱辰钧这个年轻的藩王如若再掌兵权,恐怕日后养虎成患。只是,朕先前在朝堂之上答应了他,一旦取胜就封他为靖海将军。”

“这个好办。历代藩王多数都有将军封号,此次不妨以战功大小行赏,就封谢天顺为靖海大将军,统领东南,而惠王嘛,则封个二品辅国大将军的虚职便是了。”万盛说道,皇上想了想,颔首:“就这么办,你去拟旨吧。至于惠王奏折所请之事,就说征战连年,眼下国库空虚,减税拨银之事待来日再议。去传锦衣卫都指挥使马千秋觐见。”

马千秋被叫到皇帝面前,他惊讶地抬头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让我去洪州监视惠王?!皇上,微臣不知这是何意?微臣与惠王早已结拜为兄弟,情同手足,恐怕,难以胜任这个任务。”

“你是要违抗圣旨吗?!”皇帝嗔怒,“朕考虑再三,这件事只有你最合适,派别人去洪州恐怕会引起惠王的怀疑和不满。你处理一下手头事务,即刻出发吧。”

惠王府花园内,杨恕和朱辰钧正在饮酒畅谈。杨恕说:“这次我下山赶赴东南前线,还多亏了二哥的激励点拨,否则我现在还在龙山,日日青灯古佛、妄自叹息啊。等事情都做完了,东南安定之后,我还是打算回到寺里,吃斋念佛,只有在那儿,我才最自在。”

“三弟此言差矣。大丈夫生于世间,理应胸怀天下,做出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业来!”朱辰钧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三弟,你心地纯明、智勇双全,不似那些凡夫俗子,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而愚兄虽说贵为藩王,但恐怕日后还得仰仗你啊。洪州是先父苦心经营的地方,也是东南第一重镇,如果日后我能做到外御倭寇、内安百姓,便也算是完成了先父的夙愿。而我要做到这些,少不了你和千秋这左膀右臂啊!”杨恕问:“那,落樱姑娘呢?”朱辰钧端起杯子和杨恕碰了一下,回避了他的提问。

一名太监在家丁的引导下傲慢地走入惠王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惠王朱辰钧抗倭有功,敕封为二品辅国将军,岁禄千石。钦此。”朱辰钧和张简正一前一后下跪接旨,太监道:“惠王殿下,皇上还有几句话让我带给你。此次浙南之战,劳费巨大,兵士也多不善海战,虽然获胜,却还多赖谢、杨二人鼎定大局。圣上已封谢天顺为靖海大将军,委以镇守东南的重任,全权掌管洪州兵力,还望惠王日后多多协助谢将军,共同抵御倭寇乙你请皇上减免洪州赋税还要拨银万两,实在让皇上为难了。眼下漠北战事将起,陛下准备御驾亲征,为筹措军费,各地的赋税都要有所提高。

但是皇上体恤惠王,特让我带来口谕,免增洪州赋税。我还要连夜赶回京城,就不叨扰了。告辞。”朱辰钧和张简正一同送传旨太监离开。二人转至书房,朱辰钧烦躁地坐下,张简正说:“惠王,张某人窃以为,皇上这明显是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意啊。眼下倭寇初定,便收回您的兵权,全部交由谢天顺。所谓二品辅国大将军,不过是照例封给亲王的一个爵位,您别忘了,当年前朝宁王之子也是这般被架空,封了个弋阳王领辅国将军,以惠王的英明神武,就甘心被架空,当个不问世事的藩王了此一生?我不相信惠王您不明白今天这圣旨里的含义。当皇帝的,坐拥天下,唯一担心的事无外乎他身下的宝座!皇上这明明是担心您拥兵自重,日后另有所图,对您定会严加防范!”

“大胆,你的意思是皇上担心我要谋反?做臣子的,不要胡乱揣度圣意。再胡说八道,当心本王治你的罪!”朱辰钧呵斥,张简正收声,独自退下。朱辰钧心绪难平,坐立不安,让家仆备车出门。

集市上很热闹,朱辰钧在一个鱼摊前蹲下,远处街角,马千秋和两个手下安静地看着朱辰钧。

而此刻,杨恕和董西也在逛街,董西见什么买什么,杨恕满脸无奈地跟在她屁股后面抱了个满怀。董西在一个卖镜子的货摊前停下,拿起一面铜边儿小玻璃镜,爱不释手,忽然她在镜子里看到了马千秋。她惊讶地拍拍杨恕的肩膀,杨恕顺着董西的手指看去,果然是马千秋!他拔腿就追过去了,董西忙放下镜子也跟上。街市的另一边,马千秋和手下正专心致志地远远跟着朱辰钧,完全没注意到其他人。杨恕跑到马千秋身后,猛地一拍马千秋的背。马千秋惊讶回身,看见杨恕和董西,又下意识地看看不远处的朱辰钧。董西说:“嘿,今儿是怎么了,前面那不是惠王吗?我说,你们这是在玩什么游戏啊?”朱辰钧恍惚听见有人叫惠王,惊疑地回过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三兄弟分别看见了对方,马千秋默然不语,而朱辰钧却大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