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武林猛虎
2910800000050

第50章 囚情感情杨恕过关 将计就计奸王现形 (2)

起床的号角声响起,士兵们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身边有书信,纷纷猜测这些书信的来历:谢天顺营中的人写的怎么会在我们的床头?该不会是他们昨夜悄悄潜入了我们的营帐吧?那他们还不把睡梦中的我们给砍了?土兵们看着手里的书信面面相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书信的事:信中说谢天顺没有私通倭寇,是安将军和惠王……我们毕竟是跟过谢将军的,他的为人我们很清楚……见营寨内吵吵嚷嚷,林副将跑过来维持纪律。士兵们站到一起,面带不满。

安振虎走了过来,林副将将手上的书信递给安振虎。安振虎看罢大怒:“去,将这些书信全部焚毁,敢私藏妄议者,军法处置!”说完气愤离去。士兵们交头接耳,有些不满。

安振虎刚踏人自己的营帐,只觉得脖子一凉,一把利剑已经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杨恕正笑着看着他。他的身后,三虎和数名僧兵已将几名昏倒的士兵放到角落。杨恕等人挟持着安振虎走上点将台。林副将带着士兵们将点将台团团包围。安振虎趁机对士兵们大嚷:“谢天顺是通倭卖国、图谋不轨的逆贼,我们只为惠王大人而战!”

杨恕语重心长地对将士们说:“你们的安将军口口声声说谢天顺是逆贼,说他勾结倭寇,你们忘记了当初的靖海将军是如何带领你们浴血奋战,驱逐倭寇的吗?你们是否记得那面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战旗,是如何在你们手中挥舞的?”铁虎飞身上旗杆,扯下“安”字旗,挂上“靖海将军”旗。众士兵颇为感动,议论纷纷,有些激奋。

杨恕喜悦道:“看看你们手中的信,那是跟你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在呼唤!谁是敌人,谁是亲人,你们难道不清楚吗?”士兵们有的垂首,有的低落,有些人甚至放下了武器。

杨恕继续说:“安振虎,你收受惠王贿赂,背叛将军,简直是龌龊小人,亏得这些将士还拼死效命于你。”士兵们交头接耳,令安振虎大感不安。一名靠后的士兵往角落方向走去,此人正是竹野英雄……

此时,董西和马千秋正俯身观察着道路。几名惠王府侍卫骑马经过,领头的侍卫带着匣子。董西朝人群中扔下一颗烟幕弹,顿时队伍乱开。

马千秋持刀出现在后方,和董西一前一后,将侍卫夹在路中间。侍卫头目下意识地抱紧匣子。董西一甩飞刀,头目后背中刀,从马上跌落下来,匣子滚落一旁。董西捡起匣子,却发现打不开,马千秋翻看头目的尸体,钥匙不在他身上。马千秋说:“现在三弟他们应该已经攻人安振虎的大营,你快带着匣子赶过去吧。我随后就到。”董西抱着匣子,施展轻功,踏草踩叶,轻盈而去。

士兵打扮的竹野英雄召集了另一群士兵打扮的倭寇:“安振虎营中有倒戈的危险,你们给我混入人群里,不管用什么手段,一定不要让杨恕的阴谋得逞。”

竹野英雄和倭寇们混人士兵群中,安振虎在台上面如土色。这时竹野英雄和倭寇开始在人群里下手,有的释放暗器,有的捅黑刀,人群里不断有人倒下。一倭寇大喊:“啊,有人被杀了!是谢天顺的人!他们混进来杀人了!”士兵们开始混乱。竹野英雄冷笑着,在远处放暗器,又一名士兵倒下。林副将也趁机制造混乱:“谢天顺的人在人群里杀害我们,不要被台上的人欺骗了。大家小心!”士兵们慌乱地拿起武器,疑惑地看看周边的人。士兵们逼近点将台,群情愤怒。倭寇和竹野英雄纷纷撤出人群。台上的杨恕大感意外。

安振虎趁机大声呼喊:“弟兄们,看见了吗,这是他们的阴谋,他们骗取你们的信任,目的是要你们的命。谢天顺也是这样,表面上假仁假义,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卑鄙,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受他们蒙蔽。拿下他们!”士兵们逼近,杨恕等人焦急后退,情况岌岌可危。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都给我住手!”众人一惊。只见谢天顺带着少量亲军骑马突破进来。谢天顺骑着宝驹,身披重甲,威风凛凛地来到点将台前。士兵们不由自主地给谢天顺让开道路。谢天顺踏上点将台,径直走向安振虎。安振虎看到谢天顺有些心虚,但还是强自狡辩:“你表面抗倭,实际上和倭寇暗通款曲。这事全洪州的百姓都知道”。

“好一个暗通款曲。安振虎,老夫真是有眼无珠,竟对你委以重任。今日老夫绝不允许你一人之无耻,祸害我同袍兄弟自相残杀!”谢天顺威风凛凛,安振虎无言以对,“安振虎,我谢家三大营与众僧兵已将这营寨围得铁桶一般,你败局已定!但老夫不愿攻打,亲自前来,是顾念旧情不忍同室操戈。今日你便当着诸位将士之面,将你诋毁老夫之言与我一一对质,但有一样我答不上来,老夫任凭你处置。若你问心有愧,让诸位将土放下兵刃,老夫或可饶你性命!”士兵看着台上的安振虎,惴惴不安,军心动摇。

安振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准备投降。刹那间他瞪大了眼睛,口鼻流血而死。杨恕一惊,往人群里望去。三虎等僧兵连忙护住谢天顺。人群又骚动起来,竹野英雄冷笑着,迅速隐藏在别人的身后。在林副将的挑唆下,不少士兵又蠢蠢欲动,与相信谢天顺的士兵争吵起来,互相推搡,两边的局势又紧张起来。杨恕焦急地护着谢天顺后退,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声嘹亮的喊声,让全场人都安静了下来。

圣旨到——两边暂停了干戈。杨恕和三虎护着谢天顺迎向门口。士兵们也疑惑地向前驻足围观。门口停着一辆华贵马车,朱辰钧先从马车上下来,接着是手持圣旨的秦如晖。他走向中央,高举圣旨。全场叩拜。

秦如晖道:“靖海大将军谢天顺上前听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海将军谢天顺据守东南抗倭有功,本为大明之基石,社稷之栋梁,然其居功骄奢,拥兵自重,竟私通倭寇,祸国殃民,令朕痛心疾首。着令其即日回京,听候彻查。钦此。”谢天顺惊呆了,杨恕等人更是激愤,只有朱辰钧露出了笑容。谢天顺跪着不语,不忍就这样低头!

秦如晖一再追问:“谢天顺,你当真要抗旨?”朱辰钧带着侍卫走上前来,嘲弄地看着谢天顺:“谢将军,如有冤屈,可回京在皇上面前澄清,众目睽睽之下抗旨,可是对皇上的大不敬。”谢天顺站起身,面对朱辰钧,威武不屈:“朱辰钧,就算今日老夫背负大逆的罪名,也不会让你的阴谋得逞!”

秦如晖斥责:“大胆,竟敢抗旨!来人,将谢天顺给我拿下,我看谁人敢反抗!”侍卫等人持刀向前,准备抓捕谢天顺。杨恕持剑,犹豫是否该出手。董西抱着匣子飞过人群,落在阵中,叩拜秦如晖:“大人,谢将军是被人冤枉的,真正私通倭寇,祸国殃民的不是谢将军,而是旁边这位惠王!草民不敢胡说,大人,这里有一份惠王与倭寇签订的卖国密约!是草民从惠王府的侍卫手中夺下的。”董西呈上箱子,朱辰钧见到箱子,一惊。士兵们开始议论纷纷。董西拿出工具打开匣子,但匣子里空无一物!董西和杨恕顿时愣住了。

朱辰钧放声大笑:“董西,你这样信口开河,污蔑本王,居心何在?”秦如晖见如此局面,只能命人将谢天顺与董西拿下。杨恕突然上前:“我有人证。惠王之胞妹朱娉婷可证实朱辰钧与倭寇签约一事,恳请大人将她带到此处,容我与她对质,即可知道事情原委。”朱辰钧面色一凛:“杨恕,娉婷年幼纯真,你竟想利用她!”

“正是因为娉婷纯真无邪,我才不愿意她有你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兄长。她若知道你丧尽天良,一定会为你痛心的。”杨恕正色道,“她天性善良,一定会说出实情的。”

秦如晖征得朱辰钧的同意后,命人将朱娉婷接来。

烈日当空,营寨里的气氛异常压抑。众人都在翘首等待朱娉婷的到来。秦如晖看着朱辰钧,朱辰钧不动声色。马车带着朱娉婷来了。朱娉婷下了马车,她的面色苍白,毫无朝气。朱辰钧搂过朱娉婷,带着她走向秦如晖。朱娉婷木讷地看着秦如晖,一言不发。杨恕着急了。秦如晖伸手阻止了杨恕,亲自上前询问朱娉婷,可知道惠王与倭寇有所联系?可知道惠王与倭寇签有密约?朱娉婷都说不知道。杨恕惊讶,他发现朱娉婷有些恍惚。

杨恕提醒她:“娉婷,你仔细想想,是你用纸船通知我的,你记得吗?”朱娉婷似乎想回忆,但她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她难受地摇头。

不记得,娉婷什么都不记得,朱娉婷痛苦地抱着头,使劲儿摇着。朱辰钧搂着娉婷,娉婷眼神迷离,犹如一个木偶。

秦如晖说:“既然你们无法证实惠王与倭寇有干系,就将你们交与惠王处理。谢天顺则由我带回京城彻查。”

谢天顺打断:“我谢天顺戎马一生,死有何惧。秦大人,请你听老夫几句肺腑之言。皇上亲政不久,经验尚浅,对江山社稷之事难免操之过急,秦大人为言官之首,更应为皇上明辨视听,辅佐朝政。皇上虽然年幼,却有雄心壮志,是我大明之福。但我朝数代积弱,国力衰微已是不争之事实。如今百姓贫苦,各地纷争不息;边关告急,外寇虎视眈眈。此危急存亡之秋,谢天顺本应殚精竭虑为国效命,奈何狼子野心之辈叫我无法尽忠。我谢天顺不惧审查,只怕此去京城,再无人可阻止朱辰钧谋朝篡位!谢天顺问心无愧,只教日月照吾心。若老夫以命相证,你可取信?”谢天顺突然拔出宝剑,“谢家军听令!荡寇除奸,卫我河山!决不可叫朱辰钧遗祸苍生。从今日起,谢家军由杨恕统领,老夫先行一步!”

谢天顺壮烈自刎。杨恕和马千秋大惊,来不及阻止。秦如晖大受震动。杨恕一众悲痛。士兵们呜咽不止。朱辰钧不屑地冷笑:“钦差大人,谢天顺畏罪自杀,按圣旨谢家军应当就地解除,交与朝廷重整。”

秦如晖面容坚毅,将圣旨收入怀中:“惠王,你以为我不知道这圣旨是万盛一手促成的?我来宣旨就是奉皇上口谕来判断真伪,现在谢天顺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该到你了。我以圣上名义,带你进京彻查图谋不轨之罪,你可认罪?”士兵们开始高呼。朱辰钧低头不语,拳头紧紧握住,怒火在一点点累积。突然他大吼一声,如狂暴的野兽一般发出惊人的气息,将旁边的人纷纷震倒。朱娉婷被震得吐血倒地。朱辰钧想攻击秦如晖,杨恕迅速与他对掌。朱辰钧双眼通红,暴戾之气令杨恕也不禁后退。朱辰钧趁势飞身离去,留下一声呼啸。

马千秋等人想追,竹野英雄撒下烟幕,掩护朱辰钧逃离。烟幕散去,早已不见了朱辰钧的身影。杨恕扶起倒地的朱娉婷。朱娉婷虚弱地睁开眼睛,接着便永远地闭上了。杨恕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愤怒:“朱辰钧!荡寇除奸!卫我河山!”大营里,“靖海将军”旗随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