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国财长宋子文
2996600000026

第26章 争取美援 (1)

出访欧美,在普通人的眼里,是一趟异国观光的美差,机不可失。可是在宋子文眼里,虽然他对蒋介石种种做法不满,但他仍很认真地准备,与其说是美差不如说是一副沉重的担子。说实在的,宋子文没想争取这趟美差,因为他还处在极度的矛盾状态中。

193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英、法、德、意、日、中、墨等国政治领袖赴华盛顿,磋商复兴世界经济计划。美国政府先通知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再由施肇基将美国政府的邀请电传南京政府外交部。施电云:“美国政府邀请各国代表到美之意系:一、观察各国对经济会议所讨论各事项之态度。二、交换对世界经济复兴问题之意见,以示美国政府打开不景气局面之决心。至于美国政府与各国代表间交换意见,系个别举行,并无会议形式。”

出席代表要求规格之高,原则是各国内阁总理以上。而汪精卫是当时南京政府行政院长,是点名要的最佳人选。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也在政府考虑之列。汪精卫主动提出不去,一是因为经济会议他不懂经济,二是他又非美英势力代表,认为感情难以沟通。

于是自有自知之明的汪精卫竭力推荐宋子文。汪找到宋子文商量,宋一口咬定:“我不够规格,你们的会我无权代授。这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可没有这个野心啊!”

汪道:“你说除我之外谁合适?”

“立法院长孙科。”宋子文顺水推舟。

“究竟咱们三人谁去,请蒋拍板定音。不过你也要有思想准备。万一呢?我说的是万一。”

为此事,汪又向蒋介石做了汇报。蒋说:“你不去的这两条原因,都是实情。你说吧,谁懂经济,谁与美英关系融洽?”

“除子文莫属。”

“副院长兼财政部长,规格也不低。就这样定了!”蒋介石一锤定音。

接着汪又乘车东下上海,请宋子文出山。谈话至深夜两点,莫不是推心置腹。汪道:“此次来沪,完全是为敦促宋部长代表我国出席华盛顿会议。因此次会议关系重大,世界各国莫不派遣第一流人物参加,如英国为首相麦克唐纳,法国为前总理揆赫礼欧,故我国人选,自应特别慎重。中央本预定你和孙科中择一人出席,但孙科近期工作特忙。立法院近期要完成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组织法、国民大会的选举法及宪法草案等,均要于7月1日前完成,故不能脱身。中央决定让你前往,主要是你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出席更有针对性。”

“既然你们已经确定了,我就去吧。”原来宋子文推荐孙科为代表并非是出于内心,经汪精卫这么一说,便应允下来。

宋子文是位办事认真的政府要员。他的这种作风,包括政府要员和他的手下部属都有口皆碑。既应允下来,就要开始工作,工作要有工作的样子。于是他投入了出发前的一系列紧张的准备工作。

有史料记载:

——4月15日上午和下午,宋子文在上海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讨论出席会议的主要事宜。参加座谈会的有在上海的要员如立法院长孙科、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副院长杨杏佛、上海市长吴铁城等。由秘书形成了书面材料。

——4月16日,宋子文前往薄石路汪精卫处,与汪商讨赴美后的财政部的日常工作安排及出席华盛顿谈话会的意见。二人达成如下共识:

在宋出国期间,部务由次长李调生、邹琳负责,张寿镛、孔祥熙从中协助;最重要事务,则随时用无线电向宋请示;华盛顿谈话会因无预定议程,一时难以确定具体意见。汪、宋认为,大致将讨论关税银价问题、我国战债问题及远东问题。

——4月16日晚,新任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代表官方,在西爱威斯路私邸为宋子文出国举行欢送饯行晚宴。出席晚宴的有:上海市长吴铁城、市商会会长王晓籁、银行界领袖史量才等。王晓籁在欢送词中首先对宋进行了一番吹捧:宋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于时局紧急声中,奉政府之命,离国赴美参与华盛顿召开之经济会议,至关重要。以宋部长之地位及宋部长于各友邦之信誉自然应该宋部长亲去。希望宋部长此去能带回新鲜空气,解决国内的沉闷,并希望能得到经济制裁日本云云。

宋子文的致答词犹如一篇散文。他说:兄弟蒙各位前来欢送,非常感激。惟当美国柬邀我国时,余因鉴于内忧外患之日亟,本不预备前去出席,嗣经各方之催促,及详加考虑后,觉此世界经济会议,虽非直接与远东问题有关,然因相互的关系,及有关世界整个经济问题之故,当即决定参加,并为迅速赴美起见,即决定于近日即行启程。以我国现在的经济而言,工业破产,商业凋敝,尤其是上海,生产力日益衰弱。其所以至此之原因,则为长江水灾,“共匪”为患,及日本经济侵略我市场、武力强占我东三省,凡兹三点,皆我国因是发生之特殊困难情形。然经济不景气,为全世界普遍现象,不仅我国如是,即以号称富有之美国,亦难免于此。故欲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绝非各国力量所能办到。中央此次派兄弟前往出席,亦即欲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必须与全世界共同解决之意。但此去绝不是去示于人,因为中国有广大之土地,四万万人口,为世界最广大市场,于挽救解决经济危机,将有极大之贡献于世界。故可与各国开诚相见,互相交换意见,讨论解决办法。

4月17日上午,宋子文又往蒲石路,与汪再度洽谈,并向汪辞行时,汪对宋说:“我建议最好走前,到江西与蒋一谈,听听他的意见。”

宋说:“明天的船票怕是来不及了。不行,就电告一下,具体事情你可以代转。”

“那也好。”

“总统”号客轮经过半个月的日夜航行,于5月4日抵达西雅图,然后转车到华盛顿。

华盛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作为异国宾客的宋子文,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欢迎。

在车站宋子文发表了简短而精彩的讲话,表明参加会议的诚心与态度。面对着前来欢迎的群众,他说:“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首府,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城市,预祝世界经济会议在这里圆满成功。中国朋友怀着真诚而来,将就最大之可能范围内从事合作,借助增进和平而谋世界之福利,为了世界也为了中国……”

宋子文一行5月8日到达的当日中午,好客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在白宫为宋子文一行举行了接风宴会,气氛祥和友好。

罗斯福说:“宋院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同是哈佛大学的校友,同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

“没错,不过我学的是经济管理学,比阁下低三届。在校时,我还对总统阁下有印象呢!比如阁下的口才令人叫绝。有一次演讲会阁下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十分精彩。”

“那时,我的腿不好,与众不同。”罗斯福道。

“哈佛是当今世界一流学府。据我计算,美国历届总统到你这届共有六人哈佛毕业的吧?”宋又道。

“不错。你对母校还很关心。”

翌日,罗斯福代表美方与宋子文的中方代表举行第一次会谈。

会谈的主旨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稳定。

罗斯福道:“中国的经济是远东经济恢复的前提,美国愿意对中国提供援助,本着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进口。”

宋子文说:“中国也处在特殊的困难时期,中国要发展,也必须实行门户开放。平等互利应是我们双方坚持的原则。”

经过两次会谈,确定了美国对中国经济援助的具体项目与措施。

会谈期间,宋子文为振兴中国市场,自作主张与美国财政善后公司董事长琼斯,签订了5000万美金棉麦借款合同。其主要内容为,美国财政善后公司,借给南京政府5000万美金,合中国币2亿元。不支付现金,而是用此款购买美棉与美麦。其中4/5用于购美棉,1/5购美麦。指定由中国的卷烟、麦粉、棉纱、火柴等五项统税收入担保。借款的使用办法从协定达成之日起,中国政府即可支用此项借款,但只能转账订购美国棉、麦。货物启运时起,即从借款内偿付货价的10%,以后于90天内再支付15%,余额在三年内分期偿还。如果延期偿还,给息五厘。这就是著名的宋子文美棉麦大借款。

随着两人的握手,一项协议就达成了。

白宫会谈后也发表了新闻公告称:总统与中国行政院副院长以积极及圆满的态度讨论了若干重要经济问题。在合作方面取得了成功。

随着电波,此消息在国内引起大哗。

反对的有之,赞成的亦有之。众说纷纭,沸沸扬扬。

宋子文在南京主政七年,树敌不少。有的说:政府并没有授予他此项使命啊!名曰借款,实则借粮。借粮还要付利息,况且这粮是美国的过剩产品。有的说:这不是美援,而是援美,宋子文是上当受骗!还有的说:应该立即停止这种损国损民的做法!没有立法院的认可,一切协议都是无效的云云。胡汉民则致电孙科,公开反对此项借款。称:“此事关系党国前途极大,不能不为兄等言之:一、国债关系人民负担,未有经立法机关通过而成立内公债已有12万万。政府成立22年,从无预算案。二、今既云收支适合,则何需秘密借款至2万万之巨?三、谷贱伤农,此巨量棉麦输入究将何用?弟以党国立场,不能不严重反对。”

赞成者的声音被淹没在这种强大的反对声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