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3060800000028

第28章 待客的你 (2)

自己的居所里来了家人或同事的客人,有礼貌地见过面之后即可告退,没有必要始终陪伴在侧。即便客人真诚地招呼自己坐下来一起聊聊,也要相机告退,不可久留。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都不会在别人交谈时过去“加塞”凑热闹,胡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使别人不能畅所欲言。我们务必要记住这一点。

最后,待客要关注现场的具体细节。

客人如系初次登门造访,或者客人是自己尊敬的师长、前辈,那么我们则应当根据宾主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前去迎候客人。客人初来乍到,可在其乘坐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客轮、地铁、出租车、公共汽车的到达地点迎候,或是在居所的大院门口迎候。自己如果住在高层建筑中,则应在楼下迎接。这样做,可以使客人免受“按图索骥”之苦。

宾主双方要是事先说好了主人迎候客人的地点,则主人务必要早到几分钟。踩着点到、晚到好大一会儿,对于如期而至、甚至“望眼欲穿”的客人都是失礼的。

迎候客人,应尽可能地亲自前往,必要时还应夫妇二人或情侣二人一同前去恭候客人。最好不要请其他人代为迎候客人,特别是不要让小孩子代劳。

来宾如果是老相识,或者彼此之间常来常往,则不必过分拘泥,非要外出迎候不可:但是只要客人一敲门或按响门铃,就应亲自起身,开门迎接。不要事到临头,还在忙着打扫房间、换衣服,甚至非常“坦率”地隔门高喊:“等一会儿,我还没有起床呢!”

与客人一见面,主人应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们一一握手,并致以亲切友好的问候。说:“欢迎,欢迎”、“您能来我太高兴了”、“我们今天一直在等您呢”,都可以表达出欢迎之意。此时此刻,不要乱跟客人开玩笑,说什么:“你总也不来,把我忘了吧”、“什么风把您吹来了”、“莫非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您没走错门”、“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等等,都没有多大意思,而且往往还会伤人有余。

在门口与客人握手寒暄,有一分钟的时间就够了。行毕见面礼,主人就应当立即把客人让进屋里。

如有必要,可请客人脱下外套与帽子,将它们和皮包一起交给自己代为存放。先把客人让进客厅,请其落座之后再处理此事,亦无不可。不过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程序,让客人为难。需要的话,可请客人在门厅里换上拖鞋之后,再进入客厅。要是客人没有在意这一点,或是自己担心此举会使客人产生隔阂,则没有必要过分注重此等区区小事。

引导客人行进时,应该是主人在前、客人在后。

主人将客人让入客厅后,应首先请客人落座,主人是绝对不能抢先坐下的。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意,我们不仅要请客人首先就座,而且还要请其在上座就座。

所谓上座,即指相对而言较为尊贵的座位。一般来说,在我们居所之中的上座包括以下几处:

第一,坐起来比较舒服的座位。例如,沙发就比椅子坐起来舒服,因而相对来说属于上座。

第二,较高一些的座位。这主要是因为当我们坐得低于客人,看他时是仰视对方,仰视易于显出我们的谦恭;而从高处往低处看所形成的俯视,则有助于增加权威感。例如,有一个椅子和一个马扎时,我们是绝不会请客人坐马扎的。当然,对待这个问题也不能绝对化。要是让客人坐得太高,脚都够不着地面,恐怕也不太合适。

第三,以右为尊。当我们与客人并排就座时,如坐在同一张长沙发上,坐在两把靠在一起的椅子上,必须讲究“以右为尊”,即应当请客人坐在我们的右边,而我们则应当坐在客人的左边。

第四,面门为上。按照惯例,当我们与客人相对而坐时,面对正门的座位是上座,应属于客人;背对正门的位置是下座,则应属于我们自己。

第五,客人为大。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优先尊重客人自己的选择。必须认定:客人坐在哪里,那里就是上座。客人一旦落座,一般就不宜再劝其换座。比方说,一下来了好几位客人,其中一位晚辈坐了本该属于长辈的上座,我们就没有必要当众予以指正:“这是上座,让张先生坐在这儿,你到那边坐。”即使是个别客人不自觉地坐在了我们的床上,也不宜直言相告:“你别坐在这儿,把我的床单弄脏了你又不给我洗。”反正他已经坐在那儿了,那就由其自便吧。

对待客人不宜过于客套,以免使其手足无措。但是,对客人的尊敬与体谅应当无时无刻地贯穿于接待客人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是待客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某些客人不期而至,无论当时我们多忙、多累,也要立即把手上的事情停下来,起身去接待对方。不要过分挑礼,坚持闭门不开;或者先偷偷地通过门上的“猫眼”窥视一番,对自己有用的人就让进来,对自己无用的人就让家人、同事出面替自己将对方打发走,这显然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

客人未打任何招呼,便自作主张地推门而入,应立即起身微笑着与之握手问候。若家人或同事当时尚需整理室内卫生或更衣,应陪着客人一起在门厅里小候,跟对方先聊上几句,并表示歉意。对不速之客冷眼相向,或者坐着以手示意其就座,甚至连对方走上前来伸手相握时也不肯站起身来,貌似怪罪对方无礼,其实自己也是很失礼的。

客人进入我们的居所之后,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活动中的第一主角。作为主人,我们事事处处都应当坚持主随客便。

与客人相处的整个过程中,最好不要去做其他与待客毫不相干的事情。有的主人似乎是习惯于待客时“分秒必争”,一边跟客人谈天说地,另一边又看电视、读报纸、打毛衣、接电话,此种漫不经心的做法只会令客人感到心寒。

客人如有礼品相赠,通常只要没有贿赂之嫌,稍微谦让一下就该接受下来,并当场打开礼品的包装,向客人表示自己对礼品的欣赏。可是,也不要做得太过分。如果当面相问:“这东西好贵,得多少钱呀”;或者说:“这件衣服太时髦了,我没法穿,是不是”,真的还不如闭口不言。

若客人进入客厅时,家人或同事也在居所之内,应请他们出来与客人见面,并逐一进行认真的介绍。遇到其他客人在场,亦应照此办理。

如果正在接待一位客人,又来了另外的客人。可以一起接待,使客人们共聚一堂。也可以在征得客人同意的前提下,讲究先来后到,按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接待;或是请家人、同事帮忙,与自己分头接待客人。

不管采用哪一种具体的接待方式,都应把对待客人一视同仁、不分薄厚放在第一位。要是跟前一位客人已经无话可说了,见到后来的客人却立刻笑逐颜开、谈笑风声,当然会使前者不高兴主人的有亲有疏、有远有近。

与客人在自己的居所内促膝谈心,是待客的重头戏。与客人谈一些平日不宜深谈的知心话是可以的,可是并不能言而无忌。以主人的身份为自己壮胆,打听一位结婚十年的熟人“为什么还不要孩子”,询问一位即将嫁人的小姐“你未来的婆婆是不是很厉害”,或说不在场的朋友的坏话……这些不高明的表现,往往都等于是在自己拆自己的台。

客人停留的时间再久,也不要显出厌倦或不耐烦的样子。不要长时间冷场,或是再三地俯首看表。有急事需要马上去做,应先跟客人说清楚,不要自己一去不复返,却把客人留下来干等。

为了表示自己与来宾关系的与众不同,可在与客人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换换气氛,陪着客人去参观一下平素轻易不向外人展示的卧室、书房、厨房、阳台、花园等处,以及自己最钟意的花鸟虫鱼和其他一些个人收藏品,如集邮、火花、字画、古钱币等等。

如欲使待客的气氛更为活跃一些,促进宾主双方之间的交流,可以邀请客人跟自己和家人、同事一道玩卡拉0K、电子游戏机,或是一块儿打牌、下棋,或是进行其他项目的体育活动。但在安排这些助兴节目时,注意不要冷落了个别对此不感兴趣的客人。

在待客的过程中,应请客人用水果、糖果,或享饮酒水。那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多上几个品种,以满足客人的不同需要。可是不要强人所难,硬逼着客人享用不习惯的东西。

有可能的话,可态度真诚地请客人留下来与自己及家人一同进餐。若未做准备,则不必假装客气,非让客人留下来吃饭不可。客人要是真留下来了,那可就不好办了。

客人假如需要在主人居所留宿,应提前告之在一起居住的家人与同事,并早做准备。供客人使用的卧室、洗手间、餐厅、书房,以及盥洗用品、卫生用品,应一一向对方交待清楚,并随时满足其需要,不要使客人感到“不自由”、“不方便”。

客人若是自外地而来,在主人居所留宿的时间较长,主人应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客人,与之一同外出观光、游览、购物。

在其临行前,应为之联系、购买返程的车、船、机票。届时,还应亲往车站、码头、机场为客人送行。

客人提出告辞后,应加以挽留。如其执意要走,应热情相送。通常应将客人送至门外、楼下,待客人伸出手来握别时,方可以手相握。切不可在送客时抢先“出手”,免得有厌客之嫌。

待客人远去时,可挥手致意,并道以:“欢迎再来!”直到客人的身影或乘坐的交通工具不见之后,方可返回自己的居所。客人一出门,就将房门重重地关上;客人未进电梯间,或是其座车尚未离去,转身便走,都是应当避免的失礼行为。

有关待客的礼仪规范,我们就暂且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