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3080200000017

第17章 没有触摸屏就没有iPhone(4)

而作为一个高度定制化产品,每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iPhone手机相对长一点,通常每代iPhone的流行周期是一年,其他手机一般不到半年),要求生产商必须有足够快的爬坡速度,在出货量最集中的前三个月内就能迅速将良品率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才能够有经济效益。尤其,现在手机整机厂商要求触摸屏模组厂商将触摸屏和LCD显示屏贴合好后再出货。

因为LCD显示屏的价格一般是同尺寸触摸屏价格的两倍(这是TPK综合毛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触摸屏厂商来说快速提升良品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良品率为主)。正因为这个原因,电容式触摸屏的技术壁垒很高、产业化难度非常大。

由于iPhone使用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良品率一直很难提升,这也是导致iPhone 4大面积缺货的重要原因。

iPhone触摸屏称雄世界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一样,苏州工厂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的是一块极其精密的玻璃屏幕,工人们小心翼翼地生产以保证全世界iPhone用户的完美体验。

iPhone使用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原理相当复杂,它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其结构是一块4层复合玻璃屏。

这块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0.0015mm),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4个角上引出4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我们用手指触摸iPhone的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控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由于屏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控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4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4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4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此前市面上的普通触摸屏手机(如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多普达等品牌的产品)通常使用的是电阻式触摸屏。这种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屏表面非常匹配的电阻多层复合薄膜屏。

然而电阻式触摸屏的技术在功能上仅限于单点触摸,并且由于电阻触摸屏幕正面没有较硬的材质进行保护,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屏幕损坏。

iPhone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iPhone的电容式触摸屏解决了电阻触摸屏幕的最大问题——高硬度的触摸外屏的使用,使电容触摸屏有了华丽的外观以及坚硬的外壳,大大促进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同时因为其特有的设计原理,多点触摸的奇特功能也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这类触摸屏的构造看,它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层,在触摸屏的四边再铺设长条的电极,它们于导电体内形成低电压交流电场。人们用手接触屏幕后,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将会以10次交叉的方式准确测出触摸点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也是对产品本身耐用性的保证,一般来说电容式触控屏都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多加入一块保护玻璃,能在使用中完全避免电阻式触控屏极易产生的水波纹现象,更好地保证触摸屏的画面显示效果。

在电容式触控屏触摸原理的基础上,多点触控操作成为目前的最新科技亮点。从原理上说,电阻式触控屏每次只能判断一个触控点,如果触控点增多,系统就无法对触摸点的位置进行正确判断,从而无法正确响应。而电容式的触控原理就不同,触摸屏能够进行两个或更多接触点的分析判断,以此完成更加复杂的程序操作,比如两个手指同时作用放大或缩小图片,还可浏览网页,随时定点放大,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不再费劲。

我们在第一章当中提到过iPhone多点触摸技术的研发过程:

在iPhone研发早期,苹果的工程师们就决定将电容式触摸屏应用到手机上,这给iPhone带来了完美的多点触控感受。在此之前,许多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已经实现全触摸控制,不过,苹果的工程师们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将消费者对触摸屏的体验完全进行了重新定义。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项新技术应用在iPhone之前,苹果内部同样有一款半路夭折的产品,成为了iPhone的“垫脚石”,这便是一款叫作“Safari Pad”的记事本大小的产品。该产品由Tim Bucher负责,他后来成为苹果电脑硬件负责人。但是这款“Safari Pad”最终夭折了。不过正是由于Tim Bucher的影响力,乔布斯才最终将多点触摸技术加入到iPhone之中。

据相关人士透露,苹果的工程师在转移到iPhone项目之前曾经以一款超小平板电脑重振雄风,并且在这项计划上工作了一年。该设备的大小是目前iPhone/Touch的1.5倍。这款平板电脑同样整合了带有多点触摸技术的Mac OS X系统,该系统正是iPhone随后使用的。

电容式触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在本质上,电容式触摸屏由触控传感器、驱动IC、特种玻璃组成。

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双玻璃设计能彻底保护导体层及感应器。

在电容式触摸屏领域,苹果的工程师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实验,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这为iPhone日后在业内遥遥领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垂直整合策略在其多点触控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在苹果的工程师们开始开发电容式触摸屏的时候,苹果的iOS操作系统也在同步研发——触摸屏和操作系统在研发初期就完美结合,这和市面上的其他产品完全不同。

一家国内平板电脑厂商的老板是我的朋友,他的产品基于Window7操作系统。他曾经向我谈到Window7操作系统一个颇为尴尬的地方:当用户想要关闭一个程序,用手指点向屏幕右上角的那个“X”时,有时点好几次都没有反应——对于质量不好的触摸屏来说,这个角落就是一个死角。

这个细节反映了苹果垂直整合战略的强大,在这个产品高度个性化的时代,只有主要的部分由自己研发,并针对同一款产品研发,才能获得最完美的用户体验。

中国A股的“苹果触摸屏故事”

受iPhone 4和iPad热销带动,从2010年10月中旬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为苹果供应触摸屏sensor的莱宝高科(002106.SZ)涨幅翻番。

其他触摸屏概念股如生益科技(600183.SH)、超声电子(000823.SZ)、南玻A(000012.SZ)、宇顺电子(002289.SZ)、欧菲光(002456.SZ)都在同一时间大幅上涨,演绎出一个中国A股里的“苹果故事”。

不过,目前在中国A股触摸屏概念上市公司中,真正进入苹果产业链的,也就是莱宝高科和南玻A,但二者也并不直接向苹果供货。

据莱宝高科预计,2010年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高达120%—150%,其中受苹果订单的带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家位于深圳的电子行业新星在iPhone热销后,一跃成为中国A股市场里的明星企业。

莱宝高科主要生产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sensor,其主要通过中国台湾的厂商TPK向苹果供货。

中投证券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领域,TPK供应了40%的iPhone电容式触摸屏;在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领域,TPK供应了55%的iPad电容式触摸屏。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莱宝高科的董事长秘书杜小华承认公司确实为苹果的供应商,但由于和客户签订有保密协议,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触摸屏相对而言,技术层面上的障碍还在其次,主要是生产工艺上,看你能不能把它制造出来。”杜小华向记者表示。由于出货量猛增,这家深圳企业在2010年中数次增加产能。

而苹果在A股的另一个产业链伙伴,则是南玻A。

南玻A在其2010年半年报中表示,“应用于苹果第四代手机所需的电容式触摸屏产品经过客户三阶段的严格审查认定,从今年(2010年)6月下旬开始已经量产”。

而在此之前,南玻A已经通过日本光王,间接成为苹果的供应商。根据国泰君安的调研报告,南玻A的ITO导电膜玻璃间接给iPhone供货,中间的合作商为日本光王。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南玻A试图突破玻璃基板的瓶颈,从而直接生产触摸屏。目前,南玻A计划2011年底在河北投产产能3万吨超薄玻璃生产线。这一超薄玻璃生产线将做到0.33mm,从而可以满足iPad的要求。

由于苹果采购量巨大,订单稳定,且采购价格也相对较高,通常能够给苹果供货的触摸屏组件生产商,都会获得不错的业绩。

IDC台湾显示技术分析师徐美雯指出,获得苹果订单的厂商会在技术上受到苹果的指导,并且获得一些苹果的发明专利授权,因此会有较大的优势。

“其他厂商想成为苹果的供应商,还是有些难度的。”IDC台湾显示技术分析师徐美雯分析道,苹果供应商的认证周期很长,而且对生产工艺、产量等有着相当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