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3080200000049

第49章 重返中国iPhone在中国(2)

这些苹果授权店中只允许销售贴过“MFI”标签的苹果配件——“MFI”即英文“Made for iPod”,“Made for iPad”,“Made for iPhone”的简称。这些由苹果公司统一设计的logo在使用时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就连每个图案的字体大小、颜色、分辨率都有着详细的标准。且每售出一个授权配件,苹果就会收取20%至25%的分成。

在2005年,不到一年时间之内,苹果中国区曾三次更换总经理、四度更换全国总代理。

2007年之后,苹果中国明显加强了对零售终端的管理,要求各级经销商向苹果定期汇报,并对销售终端展开频繁检查。此外,苹果还加强了在中国的售后服务体系。

在苹果的自身渠道中,旗舰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苹果旗舰店内,用户可以免费享受维修(不更换零部件)、软件下载、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还能全面体验苹果的新技术、新产品。

乔布斯聘用塔吉特零售店的前高管罗恩·约翰逊负责苹果的零售业务。约翰逊和乔布斯很快将苹果专卖店的理念定位在了“为生活添彩”上,抛弃了传统零售店在店铺设计、选址和员工决策上的条条框框。

苹果在中国的旗舰店几乎都开设在中国主要城市的黄金位置,拥有很大的人流量,例如上海的陆家嘴和淮海路。苹果在这些旗舰店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例如上海陆家嘴旗舰店据称耗资过亿,这家店铺内部根据纽约旗舰店的设计,安置玻璃旋转楼梯,并采用木质方桌与球形座椅的经典配置,打造全球一致的店铺风格。

苹果的旗舰店只选用三种材料来装饰(不锈钢、玻璃和斯堪的纳维亚木板),并强调做到敞亮、宽敞、通风。

整个玻璃建筑由高科技钢化玻璃制成,不仅十分坚固,且具有防紫外线、防辐射等功能,每块要价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建设过程中,曾有一块玻璃从高处坠下,结果一点都没有损伤。此外,店内还铺设了众多钢化玻璃作为阶梯等,这些玻璃同样价值不菲,据说每块均价也要几万元人民币。

这些旗舰店的人员招聘也非常严格。当初纽约曼哈顿招聘时,收到的有效申请超过10000个,而最终录取的仅为200人,只有2%的人能申请成功。而美国哈佛大学的招生比例是7%。就数字统计而言,进哈佛要比去Apple Store上班容易多了。

约翰逊问过他的团队,他们所经历过的最棒的客户服务有哪些。绝大多数人都提及了诸如“四季”这样的酒店,这给了约翰逊在店铺中设一个吧台的灵感——这便是日后苹果著名的“天才吧”。

乔布斯在第一家苹果旗舰店巡视过一番后,要求把所有的产品都集中在前四分之一的空间里陈列,后面的区域都要为了提供解决方案而布置——这里属于“天才吧”。“天才吧”为遇到各种问题的苹果用户解决麻烦。

此外,苹果的旗舰店还强调让用户亲身试用产品——苹果旗舰店内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上网,这里的iPhone甚至还能对外免费拨打电话。

苹果宣布将在中国开出25家旗舰店——这些商店都是由苹果直营的。

苹果如此大规模的直营店扩张计划,同原有的苹果代理商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在一些经销商看来,渠道模式重塑带来的则是“五味杂陈”。

“苹果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开店计划,对我们代理商的销售肯定是有影响的。”一位苹果的中国总代理表示,苹果直营旗舰店不可避免地和通过代理商渠道销售的苹果产品形成了直接竞争,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体现得更加明显。

“苹果光在上海就要开3个店,这让我们代理商不得不考虑重新布局自己的业务。”上述苹果代理商表示,苹果旗舰店的规模、专业化程度都让一些代理商感到威胁,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意会纷纷被苹果旗舰店吸走。

而北京翰林汇信息产业公司负责苹果代理业务的一位女士则表示,苹果在北京和上海的旗舰店更多的还是承载展示、服务功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各级经销商的作用。“样机展示的磨损很大。”该女士指出,在一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那里,用户很难获得足够的机会亲身试用苹果的产品,而这些零星产品展示产生的消耗费用,也会摊薄经销商的利润。

在旗舰店扩张的同时,苹果仍然在增加中国的授权零售商数量,仅2010年第一季度,苹果新增了800家授权零售商,使总数达到了2000家,这说明苹果产品在各级销售渠道都在受到热捧。

分歧严重,中国移动与苹果谈崩

这一定是一个有趣的场景,当中国移动(China Mobile)的掌门人王建宙给苹果CEO乔布斯打来电话,两个作风同样强硬的人开始就将iPhone引入中国的问题谈判,那将是怎样一番情景?

王建宙领导的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这家拥有5亿移动用户的巨无霸企业,多年来都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其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无人能够撼动。

而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正依靠iPhone在世界范围内势如破竹,他受到各地无数移动运营商的合作邀请。

2008年6月,乔布斯在刚刚发布的3G版iPhone上写上一个汉字“果”,他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宏伟”的计划:“今年晚些时候,你们就能在中国和俄罗斯看到它(iPhone)。”显然,乔布斯意识到iPhone早晚要进入到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移动通信市场。

早在2007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就为引入iPhone与苹果开始接触,据事后披露出来的信息显示,王建宙多次通过电话会议与乔布斯密谈,中国移动也专门成立谈判团队与对方商谈合作细节。

中国移动派出了数据部部长高念书专程飞往美国,与苹果接触。但这次接触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引发中国移动和苹果都认为对方过于强势,而且没有诚意。

2008年1月,高念书在通信经济年会上这样解释:“中国移动不能接受苹果要控制价值链的做法。”此外,iPhone无法收发彩信以及通信功能太弱也被中国移动所诟病。总之,苹果的模式让高傲的中国移动无法接受。

几乎同一时间,乔布斯接受CNBC(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对此事有另一番描述,他说,中国移动只派出过一名高管,飞往苹果总部所在地加州Cupertino仅仅一次。“整件事太匆忙,所谓谈判分分合合、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并不准确”。

在此期间,双方虽然在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问题上产生较大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但双方都没有放弃。

双方谈判一开始时僵持于苹果要求中国移动每月与其分享由iPhone带来的收入的20%—30%。虽然一开始苹果公司在美国与AT&T的最早的iPhone合作中采用了这种收入分成的商业模式,但之后苹果将其的运作模式转变为了更为传统的合作关系,例如对设备终端采用补贴的方式。

即便如此,苹果和中国移动也无法在运营商的补贴额方面达成共识,中国移动反对苹果每只iPhone须支付600美元的要求。

而最终导致双方彻底“分手”的是中国移动的TD标准。TD标准是中国自主提出的3G标准,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当时中国运营商中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开始主导这一标准。此时,TD标准下并没有像iPhone这么强大的手机终端。

力推TD标准的中国移动要求苹果推出iPhone的TD版本,这对苹果而言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成本,苹果对此始终无动于衷,这最终激怒了中国移动。

导致双方谈判破裂的另一个源头在于苹果的App Store,因为中国移动不愿放松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上内容提供的严格控制。在双方的第三轮谈判中,因苹果坚持自己通过其在线商店将iPhone应用程序直接出售给客户而不需通过中国移动而宣告破产。

王建宙认为这个提议是对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霸主地位的威胁,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苹果可以绕开中国移动直接从客户手中获得收入。中国移动于2009年推出了类似于苹果App Store的MM商店(Mobile Market),并对此寄予了厚望。在MM商店,中国移动的用户可以在里面下载软件。

由于中国移动向来在中国市场极其强势,许多世界知名手机制造商到了中国也不得不作出让步,给出中国移动更多的优惠条件。例如另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RIM,在中国和中移动联合推出黑莓(Blackberry)手机时,不得不放弃掉许多功能,让位给中国移动的MM商店,并且忍受中国移动指定的过高的资费标准,最终导致黑莓手机在中国连续好几年销售不佳。

“王建宙说,为了保持中国移动的优势,应该由中国移动本身来运营应用程序商店。”一位知情人士指出。

王建宙同时指出,在世界其他地方的iPhone用户都是通过信用卡来为应用程序付费,而这种支付手段在用户更愿意通过其移动电话账户内的余额进行支付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消息来源指出,根据稍后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国移动会在中国iPhone应用程序的销售中起到管理付费的作用。

显而易见的是,一贯强势的中国移动和同样强势的苹果坐在一起,当双方都不愿意作出让步的时候,这场合作注定难以持续。

在双方长时间的胶着之后,另一家更需要iPhone的中国运营商——中国联通适时向苹果提出合作意向,一场颇具戏剧性的合纵联横就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