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百弊放言
3113800000038

第38章 珠宝古玩典当业的阴险弊事 (1)

一、珠宝业中的狡诈伎俩

象因齿而焚身,人漫藏则诲盗,凡是难得之物品,无不开作弊之门户。珠宝,人人皆知其十分珍贵,而珠宝业中的弊端,更是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作弊者的手段高明,工艺精美,假若眼力不高,或心思稍一疏忽,便会被其欺骗。在珠宝业和典当业内,一年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吃过他们的亏。同业中人尚且如此,外行人之受欺,更是不问可知。防备他们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贪便宜之货,不图难得之品。如此,哪怕作弊者再狡诈,也莫奈我何。下面介绍两则以珠宝来行骗的丑闻。

未穿孔的新光珠

某日,一位看上去像是农村人的妇女,拿着一粒未曾穿孔的新光巨珠,来到某典当铺要求典当。典当铺的店员见此珠光彩奕然,又圆又亮,便问她准备典当多少钱。那位妇女说:“这颗珠子是我家杀甲鱼时剖出,究竟价值多少,我也不知道。只是我眼下急需用三十元钱,如果能典当到这个数目便可以了。”那个店员听罢,顿时萌生贪念,对那妇女说:“这颗珠子如果典当,最多只能给二十元。假若你肯出卖,倒是可以卖到三十元。”那妇女说:“我急需用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以三十元钱卖给先生吧。”店员大喜,立刻付给那妇女三十元钱。待其走后,店员拿着那颗珠子反复审视,爱不释手。同店中人也都很羡慕那店员交了好运,说此珠如卖给珠宝店,至少也能得数百元钱。

就在这个时候,某乡绅亦遣家丁持一珠来,请典当铺帮助鉴别真假。店员一见,这颗珠子与刚才买下的那颗珠子一模一样,不禁大惊,忙问此珠从何得来。那家丁说:“刚才我家来了一个乡下妇女,要将这颗珠子出售,并索价四十元。她说是她们家吃甲鱼时吃出来的。”店员急道:“甲鱼中怎么会吃出那么多颗珠子来,其中必定有诈。”令那家丁赶快回去,留住那妇女,店员们则随后赶去。但是,待众店员赶至其家时,那妇女已带着珠子走了很长时间了。事后一调查,同业中买进此珠者,数目颇为不少。然而,此珠的色泽、重量,都与真的珠子丝毫不差,尚没有真凭实据来断定其为假珠。最后,经过大家商议,决定牺牲一颗珠子,剖开以验明真相。珠子剖开后,只见它外面是一层珠粉,里面则是纯铅,所以其重量不减;珠粉外又涂上了药水,所以其色泽灿烂。至此,大家才算明白。

药水新光珠

有位富绅,因他心爱的女儿即将出嫁,准备为其置办珠宝首饰。珠宝掮客们得知此信后,每天都有三五个人上门向他推销货品。这一天,有两个生面孔的掮客来到他家,向他兜售新光珠。富绅见他们索要的价钱十分便宜,就买了一些。当富绅拿着新买的珠子给朋友们看时,众友人都连连称好,实在是物美价廉。富绅听罢,心中十分高兴。不料一年之后,这位富绅廉价购买的那些新光珍珠,全部都化为灰石。富绅大惊,忙去请教内行之人。内行人对他说:这类珍珠,都是由老珍珠改造而成。其方法是:用药水将老珍珠浸泡数日,洗去浮油,提出中心的宝光。所以这种珍珠看上去光华夺目,十分诱人。但是,珍珠的宝光既经药水提净,其所存的就只有灰石的本质了。日久天长,宝光一去,此珠就一钱不值了。这种珠子所穿的孔洞,必定会比真正的新光珍珠大。欲识别其真伪,可以用这种方法。

二、银楼黑幕下的丑闻

过去,都是富有极多资本的大商人来经营银楼业。近些年来,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有些人通过“革命”,得到了巨款,居然就做起了银楼的老板,更有些前清遗老、民国官僚,颇精于搜刮之术,其腰包既鼓,又无多少可用之处,便也经营起了银楼业。所以在看报纸时,几乎每天每处都可见新开张之银楼的广告。再详考一番近年来的商业统计,其他行业,均或盈或亏,惟独银楼一业,岁岁盈余。并非经营此业者均善理财,不过是此中之黑幕,尚未经外人道破罢了。

银楼业中的弊端,第一在于成色。这一点,不仅业外人莫明其真相,即使是精于此业者,若授以金器一件,请其估计,恐怕也很难断定。于是各种物品,纷纷掺以杂质,其中以紫铜为最多。这是因为紫铜经过熔炼后,其色泽与黄金无异,且性又沉重,掺杂于金内,绝无破绽。混合后的金之成色,最高可达九七、九八,最低则只有七成、八成金。但后者不能够充当纯金发兑。凡冒充纯金出售者,其最低成色亦应在九成以上。大约各地银楼之金饰品,以九三、九四成色居多。银楼以掺入杂质之金,卖足色纯金之价,自然获利无算。

现在银楼所卖的金饰,其原料都是洋金,光泽灿烂,较之过去所用的沙金看上去更加漂亮,但成色较低。它的原条不过九折成色,熔炼之后,也只能达到九二或九三成色。像这样的银楼已算得为顾客着想了,对货色认真者,十家银楼中也不过只有一两家而已。许多银楼则根本不加熔炼,就由洋金的原条改造成金饰。购买者只见其光泽灿然,十分可爱,却不知它的成色如何,再加上这种银楼的兑换价格较为低廉,于是,许多贪小便宜的顾客都愿意到这种银楼去买金饰,使其获利更加丰厚。

银楼的金饰,均无十足成色,这种弊端已使顾客吃亏不少。而银楼在称重量的时候,更有另一种秘术,为该业独有之弊端。凡银楼的柜台,都比其他店铺的柜台高出尺许,店员站立在踏板上,更高出柜台外的顾客一大截。店员在称物时,高举秤杆,上与眉齐。顾客自下面望去,只见秤头与秤尾相平,以为毫不吃亏。实际上分量已经少了一二厘。这是因为顾客在抬头仰望时,目光与平视时不同,即使店员的秤尾稍低,顾客也不会发觉。银楼在一日之内,所称物多则一二百,少亦有数十,以每次赚取一厘计算,一日便可得一二两,按照金价计算,每日可获近百元的厚利。这便是经营银楼业的人没有亏本之忧虑的原因。

此外,银楼中还将各种金饰逐件粘贴上一条红签,上面标明重量、数目。在局外人看来,小小一条纸签,无关轻重,却不知这也是银楼的弊端之一。银楼在粘贴红签所用的浆糊内,调入铅粉,粘在饰物上,亦可增加分量。所以银楼用去浆糊越多,其获利也就越多。

银楼获利最丰厚者,为镶嵌饰物。无论珠翠,还是钻石、宝石,都用杂质为粘结之物,才不易于脱落。但银楼在称估分量时,其杂质并不除去,即使除亦不除净。如此,则以含杂质之物售纯金的价格。然而,一般顾客只图花样之新奇,却不计较其他。所以,经营银楼业的人,对购买镶嵌首饰者尤为欢迎。

银楼所出售的金饰品,其成色既不足,分量又短少,且还在镶嵌之物内掺入杂质。以此种种弊端,已可获得十分丰厚之利润,而且其兑价与进价之间,每两还有两三元相差。至于在熔造等工艺上的消耗,有手工钱足以相抵。近来的金价,一日比一日低,不晓内情者,都认为银楼一业,吃亏必巨,却不知银楼的存金,仅够足用,并无囤积。所以银楼并不受金价涨落的影响。并且因金价低廉,购者日益增多,营业更较前发达,其获利也就更加丰厚。

除金饰品以外,银楼在银饰品方面获利更加容易。近年来,社会风俗崇尚奢侈,凡资财较雄厚的嫁女之家,必备银台面以实妆奁。而在显宦富绅之家,其宴席上的碗碟之类,亦都用银制,以示阔绰。至于繁盛商埠的大餐馆及生意兴隆的妓院内,也都有银台面,以备阔佬大少们的应用。一些更加豪富奢华的场所,甚至连脸盆、烟袋等物品皆用银制。这些银制用品,都是银楼中最好的生意,不但工钱之多,足可以盈利,而且可以镍质混合银质,却照纯银来收取费用。据内中人言,无论何种银质用品,至少需掺入一两成镍质,否则便不合用。因为纯银太软,必加入镍质后,其制成品才觉坚硬。但一般顾客只论合用与否,很少有问及银质成色者,即使有人计较,也不明其究竟。所以,银楼在售卖此种物品时,至少要赚取两三成的利益。

以上所述,只是各城市大银楼的普通弊病。至于乡镇中的一些小银楼,其舞弊之工,积弊之深,较之城镇中的大银楼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黑幕亦不可不揭。

各乡镇中的小银楼,在遇到顾客以珠宝之类委托其制作镶嵌首饰时,若认为其人庸弱可欺,便往往以伪易真,暗中调换。即使顾客有所察觉,他们仍一口咬定此系原物。由于事无佐证,无论与之如何争辩,到头来只有顾客自认倒霉。更有些乡间的土地主,平日所见世面很少,只听人说起钻石、宝石的优美,却不知钻石、宝石究系何物,何者为真,何者是假,便贸然向银楼购买钻戒、宝石戒,以便向邻里夸耀。于是银楼中人就以赝品售以高价,往往一本可获百倍之利。某乡有一个暴发户许某,为其女儿出嫁,特向本地银楼购买了一对钻石耳环,花费了三百余元。当亲友们向他道贺时,许某便将这对钻石耳环拿出来显耀。其亲友中有一张某,深明此道,暗中对身旁人说:“这是赝品,若在上海,只须花一二十元即可买到。”听到此话的人还不肯相信。等到许某之女出嫁后,其夫家的亲友皆指斥其伪,令许某大丢面子。许某急怒之下,去找银楼交涉。银楼中人不但不肯承认,反而说许某有意破坏他们的名誉,并欲提起诉讼。后经人调解,最终仍以许某用高价购伪物而告结束。

改造饰物,也是银楼的一项弊端,其中尤以小银楼为最甚。凡遇到旧的饰物,无论其成色十足与否,银楼中人必百般挑剔,对成色大打折扣。而银楼在改造饰物时所掺入的杂质,却必以纯银来计算。如此一出一入,其获利已经不少,再加上手工费若干,顾客吃的亏就更大了。所以,经其改造的饰物,虽然新旧两者的银质分量相同,但顾客所付的费用,较之于完全兑换者所差无几。至于包金、镀金等营业,更可以一本而收三倍之利。其黑幕如此,一般妇女却仍徒争美观,宁耗宝贵的金钱,去购无用之饰品,实在令人大为慨叹。

三、弊端百出的古董业

喜好古玩的人,大都是达官巨富。他们如果遇到了年代久远的真迹,即使一掷万金也毫不吝惜,以致招来掮客盈门,赝品百出。不过由于这个行业所受的局限较大,所以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但自前清光绪中叶以后,西方人争相购买中国古董,使古董的价格较以前上扬了许多倍,从事此业之人,也日见增加,甚至朝佣败絮,文作富翁者,比比皆是。一些专营此业的大商号、大公司相继成立,贩运古董的车船络绎不绝,居然成为了一种通商大业。然而,其物品虽皆产自中国,但因此而致富者,却以日本人居多,弊端百出,也以日本人为最。现分述如下。

瓷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