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15

第15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1)

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信心强的孩子往往比较乐观,自我感觉较好,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这样的孩子做事更自信,也更容易成功,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1 肯定孩子小小的优点

一位妈妈这样写下她引导孩子自信起来的全过程:

帅帅的学习成绩很差,我给他请过家教,也请老师对他特殊照顾,但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后十名徘徊。因此,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帅帅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心肠很好,很乐于帮助别人。他积极地为班级打扫卫生、为别的同学修理凳子,甚至替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于是我就抓住孩子这个优点,经常夸奖他:“儿子,我为你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到自豪。”由于我的表扬和鼓励,帅帅在班里表现得更加积极了,后来,竟然被老师和同学们选举为班长。

当了班长的儿子更加自信了,不但认真地完成班长所负责的任务,还想在任何事情上都起带头作用。看着自己一直没有进步的成绩,他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在学习上也能引领班里的同学。

现在帅帅的成绩虽然不是班里最好的,但是与他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提起父母爱孩子,几乎没有人反对;如果说理解孩子,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孩子就是孩子,对孩子当然爱,孩子的优点与犯错误相比,家长们当然更欢迎前者了;但对其两者的反应,却是更关注后者。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孩子有时是通过犯错误来引起父母的关注的。

大人们常常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穷追猛打,这就使注意力无形中聚焦在了孩子的坏的方面,以致双方都丧失了信心。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主要的并不是对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责备,而是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夸奖。只要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父母就应该及时进行正面强化,巩固这种行为。

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即使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捕捉这些小小的优点,给予孩子必要的表扬、鼓励。

翔宇是学校有名的调皮男生。上课无精打采,从不主动回答问题。下课后调皮捣蛋的鬼点子比谁都多。老师批评他,父母责骂他,但对他没有任何作用,他在“差生”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天,翔宇的父母又在讨论孩子的问题。母亲说了句看似可笑的话:“咱什么办法都试过了,也打了,也骂了,要不,咱试试表扬他吧。”于是,他们努力寻找翔宇的优点。在帮助孩子复习功课的时候,他们不再寻找孩子的弱项,而是专门提问孩子会回答的题,然后表扬和鼓励孩子。

翔宇画了一幅还不错的画,爸爸竖起大拇指说:“儿子,画得真不错!”并鼓励他拿给老师看。翔宇放学后,见到爸爸就兴奋地说:“爸爸,老师表扬我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翔宇竟然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也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

一些孩子有优点而没有信心,这主要因为父母没有肯定孩子的优点,甚至否定孩子的优点。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发现并肯定孩子的小小优点,赞扬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即使成绩差的孩子也是如此。就算学习不好,可是他助人为乐,心地善良,这也是优点;或者有的孩子数学不好,语文好,这也是优点,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优点。家长要善于用关爱、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了解孩子,留心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超人之处,如孩子期中考试数学考得好,画了一幅好的画,修理好了玩具,父母都要及时表扬,孩子就会有信心。孩子对一件事有信心,对其他事也会产生信心。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对孩子小小优点的肯定,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学会肯定、赞美和赏识孩子,目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健康成长。的确,孩童时期的一次表扬,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家长要不吝惜赞美之词,肯定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的优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肯定和赏识成为促成孩子自信心的催化剂。

2 在孩子错误中发现闪光点

刚上小学的蒙蒙成绩不太好,很少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3月是学雷锋月,很多做了好事的孩子都在学校里得到了表扬,让蒙蒙十分羡慕。一天,他交给老师100元钱,说是在上学路上拾到的,当天就受到了学校广播站的表扬,这让蒙蒙兴奋得满脸通红。那一天,他读书的声音特别响亮,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红领巾比任何时候都系得整齐。可是第二天,蒙蒙却垂头丧气地来到了学校,原来他为了得到表扬,竟然偷拿了家里100元钱,被爸爸发现后暴打一顿。幸亏老师了解到真相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做父母的也检讨了自己的冲动行为,肯定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才慢慢让蒙蒙又找回了笑容。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聪明,十全十美,希望他们永远做一个乖孩子。然而,这样的愿望是美好的、充满爱意的,也是错误的、自私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勿以个人的喜好左右儿童的成长,应该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根本,辅助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统一。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孩提时代犯一些错误,父母对此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小时候犯错是为了保证孩子在踏上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

然而,很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孩子犯错之后,成人轻则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责:“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啊?人家孩子都那么乖,你却怎么老是教不好的呢?小错天天有,大错常不断,你真是个坏孩子,你真给爸爸妈妈丢脸啊!我们真后悔把你生出来啊!”重则一番惩罚和打骂,让孩子幼小的身心饱受摧残。这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错误,还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轩轩是个聪明且调皮的男孩,经常会出现许多“小问题”,制造诸多“麻烦”。这一天,妈妈刚刚回家,听到爸爸正在生气地指责轩轩:“没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说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老是爱摆个烂摊子啊?”

说到气头上,爸爸又开始批评轩轩的其他诸多错误,如粗心、脾气不好、贪吃等。

妈妈瞧瞧轩轩,正满不在乎地嘟着嘴,满脸的不服气和不情愿。为了缓和僵局,妈妈若有所思地说道:“轩轩身上是存在缺点,我想他自己知道那样做不对。每个人都有缺点的,可每个人身上也是有优点的啊!”

爸爸领会了妈妈的意思,定神后说:“是啊,有缺点不要紧,只要改正就好。其实轩轩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很爱劳动,喜欢主动帮助朋友。”

妈妈接着说:“还有呢,做事情很认真,学本领很聪明呢。”

轩轩本来以为妈妈也会批评自己,谁知竟然夸奖自己。他被爸爸妈妈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妈妈说:“轩轩有这么多优点我们也很为你骄傲,如果能将自己的缺点改掉变成优点,那么轩轩会是个了不起的人,大家会对你另眼相看的。”

听了妈妈的一席话,轩轩轻轻点点头,仿佛若有所思。

从此之后,轩轩的很多“毛病”果然都改掉了。

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例如,当孩子遵守了父母定的规矩时,就是孩子的一种进步,父母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应该对孩子说:“你今天遵守了规矩,妈妈觉得轻松了很多。妈妈要谢谢你!”当孩子做完作业时,父母可以亲自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情况,尽管孩子的作业中可能会有错误,但父母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优点,比如:“今天你的作业写得很认真,字迹也十分工整。不过,这一道题好像做得不对,你再算一下!”当孩子要帮父母做家务时,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机会,不管孩子做得如何,父母都要珍惜,要对孩子说:“能帮妈妈分担家务,你真是个体贴爸妈的好孩子。”

总之,父母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一定不要全盘否定孩子,而是要注意进行引导,从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他的优点、长处加以深化,对于一些错误缺点则要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并把自己的闪光点发扬光大,从而增强自信心。

3 鼓励孩子展示特长

旭旭回到家,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画,跑到妈妈跟前:“妈妈,快看我的画。”正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向旭旭歪歪脑袋,嘴里说着:“好,不错!”旭旭感到妈妈应付的态度,不依不饶地说:“你根本就没看,妈妈,我给你放在茶几上,你好好看看。”说着,就过来拉妈妈的袖子。

妈妈被缠得没有办法,只好跟到客厅看了一眼,“噢,看见了。还行吧!”妈妈边说边往回走。旭旭穷追不舍地说:“妈妈,你仔细看看,这就是我那张在学校美术作品栏展览的画!在学校展览了一个多月了,今天老师换展品,我特地向老师要回来给你看的。”妈妈停住脚步,转过头,“什么展览的那张画?”旭旭有点不高兴了,“妈妈,我老早就告诉过你,让你去学校看展览,你说没工夫。我就给你带回来了,你怎么又忘了?”妈妈赔着笑脸说:“想起来了。”然后伸出脑袋又看了一下,“不错、不错!”

显然,旭旭并不满意妈妈这个“不错、不错”的评价,还不死心地又问:“不错在哪儿?你觉得哪儿画的最好?”已经又回到厨房忙碌的妈妈,不耐烦了,“你怎么那么麻烦,没完没了啊!没看见我忙着呢。不就是一张在学校展览的画吗,有什么了不起似的……”客厅里,旭旭把画揉成了一个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