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19

第19章 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在遇到这种重大问题时,妈妈不替女儿做主,而是让女儿自己决定。她对萧萧说:“你可想好了,这可是你自己辛辛苦苦考进去的,你想好了不学,可以不学。”萧萧就真的自己做主退学了。

退学后,萧萧更加迷恋武侠小说,就连上数学课也看,结果成绩退步了。妈妈找萧萧谈话:“你打算将来怎么发展呢?”萧萧志向坚定地说:“我将来要考北大附中。”妈妈说:“你要上北大附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志向选择,但是上北大附中,数学不好是不行的。现在,你只有进了数学奥校,才有可能考上北大附中。”萧萧想了想说:“那我就再考进奥校吧。”果然,萧萧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考入了奥校,以后又考上了北大附中,最终考入了北大。

在萧萧做这些选择的过程中,妈妈一点都没有干涉过她,所有的决定都是她自己做的。但是,妈妈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萧萧正确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萧萧更好地做出了选择。

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由于他们的弱小,他们也许会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有勇气去学习,并进行各种尝试,使自己能够适应并融入这个世界之中。

作为父母,不应该对孩子事先作出假设或者限制,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父母能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样,孩子做事情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做事过程中,才会形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的想法偏离实际,不可实行时,父母在否定孩子的想法时,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说他错了,同时还要注意用词及语气等。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的,父母否定孩子的时候要看地点、场合,防止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好能够与孩子单独交流,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4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

晚饭过后,源源一家三口到院子里打羽毛球。一到楼下,源源看到小球场上有一群同伴在打篮球,就把拍子交给妈妈,兴高采烈地跑去加入孩子们的行列。

只一会儿工夫,爸爸就听到孩子们的争吵声。因为离得远,根本听不清孩子们在争吵什么。爸爸注意到源源很激动地对着一个高他一头的男孩子连说带比画,一个劲儿地指着边线,那个男孩子嘴里也在嚷嚷什么,还抬手推了源源一把,一下子把源源推倒在地。

源源爸爸看到此,把球拍交给妻子,走到球场边,拨拉开人群,先把儿子扶起来,然后一把拉住带头打人的高个男孩,“你怎么动手打人?”见他一脸不屑的不服气,源源爸爸更来气了,“你是不是这个院子的?你的父母呢?得让他们好好管管你!”

因为源源爸爸的干预,孩子们不再争吵了。源源爸爸拉住儿子,“都打架吃亏了,咱不玩儿了,回家!”儿子嘟囔道:“我们的事儿,谁要你来管?就是你让我玩儿我也不玩儿了!”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难免会产生分歧,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这是很正常的。做父母的有时会因为看到或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介入孩子们的矛盾或冲突中,充当调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殊不知,这样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

因为某个孩子父母的介入会使孩子觉得他们的尊严和自主权受到了侵害,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伤害。父母介入的孩子会因为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而对父母反感、不满;其他的孩子还会因此看不起他,使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并且,总在父母庇护下的孩子,会对父母有依赖心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主见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同伴交往出现障碍,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爸爸妈妈对娇娇过于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娇娇完全不懂得独立,任何事情都等着别人替自己完成,从来不想着自己去解决。

在学校,娇娇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了,小朋友们正坐在活动室里听老师讲课,娇娇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却发现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椅子,自己也不去寻找椅子。

后来,因为班里的很多孩子还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老师就剪了许多不同的图案,让每个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水杯上,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水杯的归属问题。即使这样,之后每次喝水时,娇娇都对老师说:“老师,我找不到我的小水杯了。”但老师却慢慢发现,其实不是她找不到,而是她自己根本没想着自己去找。因为这孩子太懒了,再例如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都认真画画,娇娇却自己玩,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时,她总是回答:“我不会。”

进入崭新的21世纪,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较强的自主决定能力、自我判断能力,以确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要求每个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判断力及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都有自己的世界,他有时遇到的事情是不需要大人干涉的。比如和朋友闹点矛盾,比如老师给他布置了课外实践的任务。这些事情他们自己能解决,父母就不要替他做了。

不少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小,不具备自己解决困难或冲突的能力,实际上孩子是有解决困难的方法及策略的。所以,家长不要总去帮助孩子,应当放手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处理事情,自己解决事情。这样,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他会发现自己走得很轻松,知道如何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

总之,父母只有放心地撒开自己的双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孩子的独立性才能得到锻炼。

5 “逼”着孩子自己做主

女儿媛媛非常听话,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眼中是个“乖乖女”。不过,媛媛由于比较受宠,做什么都有家人帮忙,因此当真的需要她做主的时候,她往往拿不定主意。在家里,媛媛养成了凡事总爱征求大人意见的习惯,在幼儿园里,她更是每件事都要得到老师的许可。

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媛媛又像往常一样问妈妈该穿什么衣服。妈妈准备告诉她,但转念一想,觉得这正是个让媛媛自己做主的机会,于是她便对媛媛说:“你自己挑选衣服,自己做决定。”然而,让妈妈哭笑不得的是,媛媛每换一套衣服就会在妈妈面前转一圈,见妈妈不动声色,她竟然把衣橱里所有的衣服都穿了个遍。

此后,妈妈不断找机会“逼”女儿自己做主。有一次,妈妈带媛媛去买鞋,在柜台前,妈妈发现有一款挺适合媛媛的,但她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媛媛。只见媛媛一会儿摸摸黄色的鞋子,一会儿又拿起红色的鞋子,犹豫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看着女儿为难的样子,妈妈故意说:“既然这几种颜色你都不喜欢,那今天我们就不买了。”女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货架上漂亮的新鞋,极不情愿地跟着妈妈走出了鞋店。

也许是吸取了那次“买鞋”的教训,在后来的一次购物中,媛媛终于自己做主买下了她看中的物品——天蓝色的唐老鸭书包。这样,经过了一段日子,媛媛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征求她的意见时,她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独立自主是每个孩子都需养成的习惯,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成年后的工作和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表现为独立做选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长期锻炼和培养的。如果孩子从小受到溺爱,那么他就缺少自己做主的机会,自主性也就难以得到培养。

生活中,许多孩子的衣食住行被父母安排得非常妥当,孩子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买什么书包,都是父母替孩子做主。表面上看似对孩子照顾周到,实际上对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性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们之所以这样做,还可能是因为担心孩子选择错误,以致招惹麻烦,于是把孩子独立做主的机会剥夺了。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孩子便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当真正需要孩子做选择、做决定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显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孩子的自信心也显得明显不足。

小涛已经上初一了,却还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遇到一些需要自己做主的事情时,他总是找爸爸或妈妈帮他拿主意。

这也难怪,从小到大,小涛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他安排好的,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妈妈为小涛精心打理好了;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报什么样的兴趣班,都是爸爸做主。爸爸妈妈的说法是:我们只有小涛这么一个孩子,我们不会让他操心,只要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行了。爸爸妈妈的包办使小涛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小涛变得没有主见,没有自信。

一天晚上,小涛放学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很多同学都支持我竞选班长,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妈妈既高兴,又有些生气地说:“那有什么怎么办的?大家支持你,是信任你的表现,说明你有这个能力,你参加竞选就是了。”

小涛说:“我也想参加,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是万一没竞选上,那是很丢面子的,还会影响学习,我拿不定主意,还是你帮我做决定吧,我听你的。”

妈妈说:“你想的太多了,这件事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你来决定,妈妈只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最终还需要你自己做主。”说完,妈妈拿出一张纸,把竞选获胜的好处和落选的不利因素列出来,然后让小涛做决定。小涛看了之后决定参加竞选。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于是代替孩子做主,往往就会扼杀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的想法就会被压制,自信心当然会受到打击,甚至造成对自己消极的评价。长大以后,孩子可能缺乏判断力和选择能力,缺乏责任感,缺乏主见。到那时,父母再想训练孩子的自主性,恐怕已经晚了。

所以,孩子的自主性需要及早培养。在孩子不敢做决定或是不愿意做决定时,父母需要鼓励孩子自己做主,如果鼓励行不通,那么只好采取“逼迫”的方式,让孩子不得不去做决定。相信经过三五次的“逼迫”,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会在无形中得到锻炼,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也会减弱。

6 孩子值日大人勿越俎代庖

星期二轮到小芳值日了,下午一放学,小芳的妈妈却自告奋勇地来到了学校,二话不说地提起水桶,带着块抹布去打水了。同桌小强看见了,悄悄地对小芳说:“嘿,你多好!有妈妈帮你值日!”眼睛里还带着几分羡慕的神情。“什么啊?!我才不想这样呢!”小芳说着,红起脸来。

这时,小芳的妈妈回来了,水随着她的脚步从水桶里一路泼了出来。“妈!你怎么到我们班来了?今天是我值日,不是你!”小芳嚷嚷着,抢着提水桶。“傻孩子。”小芳的妈妈摆脱了小芳的手,用食指点了点小芳的额头说,“妈妈是为了你好啊!”芳妈妈又把抹布拧干,擦起桌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