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20

第20章 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小芳不服气,朝着妈妈跺跺脚,大声地说:“为我好?那就更应该让我锻炼锻炼啊!”“哎!小芳,你现在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作业多了,学习压力也大了。你年纪还小,如果你再这样继续值日下去的话,你会消瘦的。”说罢,她又继续擦桌子了。直到把灰尘和垃圾都扫走为止。“好了,小芳,值日做完了,快走吧!”小芳妈妈边说边捶了捶腰,一副轻松的样子。

众所周知,学校安排学生值日,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劳动,使学生懂得劳动对于磨炼他们的顽强意志和艰苦创业精神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劳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一地不扫,何以扫天下!此话是很有道理的。试想,作为一名学生,就连学校的教室卫生打扫这样最简单的劳动都做不来,甚至不愿干,以至于要家长来帮忙打扫,那么,今后走上社会,又将如何面对社会、立足社会呢?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要长大的,要学会爱劳动,要学会与别人分工合作,要学会吃苦耐劳。学生扫地也是基本的学习过程,与做作业一样,能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体验到快乐。如果家长代劳太多,会造成孩子漠视劳动、盲目自大、性格孤僻,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现在读书是大事,至于扫地、擦桌子之类的事,长大了自然会做的。然而,事实证明,正因为一些学生从未做过洗衣、扫地、叠被之类的事,以至于长大后一旦离开父母便感到无所适从,成了难以展翅高飞的小鸟。

一所小学门口,家长们就孩子做值日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一位妈妈说,她曾经帮儿子打扫过两次教室。她说,自己的儿子这学期刚上一年级,个头也比较小,第一次轮到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时,就把一桶水给弄翻了,裤腿和脚完全湿透,回到家里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心疼。

“孩子这么小,扫帚都拿不稳,我们只好帮他打扫一下,等他长大点再自己做这些事情。”这位妈妈说,“学校作为提供教育的场所,理应提供干净的桌椅板凳、整洁的教室等设施,应该请工人来打扫教室卫生。”

另外一位家长则担心的问题不少:孩子打扫卫生的时候,擦玻璃把手划伤了怎么办?肺里吸进灰尘怎么办?擦桌子摸冷水感冒了怎么办?她说:“孩子在家连扫帚放哪儿都不知道,怎么会扫地呢?还是家长帮着做吧!”

在场的许多家长都表示,孩子在家几乎不参加劳动,从来没有扫过地。正因为担心他们不会劳动,入校为孩子代劳的家长并不少见。

对孩子来说,做值日、参加劳动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值日缺乏,必然会失去这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在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分析表明,孩子参加劳动的时间与孩子独立性显著相关,即孩子参加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不能设想一个孩子没有劳动的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也不干,在学校里值日也不做,在离开父母的时候能够完全地独立地生活,独立于社会,因为任何劳动毕竟不是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胜任的,它需要一个由生到熟、由简到繁的实践锻炼过程。因此,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做值日,帮助孩子树立劳动观念,训练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增强孩子的劳动能力等。

不过,让孩子做值日一定要让他们力所能及,比如擦高处的玻璃窗,存在很大危险,这时候需要家长或老师在一旁小心监护;家长可以建议,比如给孩子们做卫生时准备好口罩、肥皂等,让他们在劳动中保持自身健康。

7 准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独立起床

“乖儿子,快点起床,已经早晨7点了!再不起床你就要迟到了。”妈妈又像往常一样焦急地催促着小岚。

“我再睡5分钟嘛!”小岚在床上扭动着。

这样的情景在小岚家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出现。每天,小岚都要妈妈催促好几遍才肯起床。为了能够晚起一点,小岚可谓招数用尽:装作没听见、装睡、磨磨蹭蹭、讨价还价……总而言之,就是不愿意干脆利落地起床!对于孩子的这个毛病,小岚的父母也是极为头疼,时常是软磨硬泡,以致最后发火。

就像今天,妈妈6点半的时候就去叫她了。然后就是一场你来我往的“较量”。眼看着已经7点多了,孩子还没起床!妈妈不禁有些生气。小岚爸爸看到妻子要发火,赶紧去小岚的卧室,把她强拉了起来。受到威胁的小岚看着一脸“乌云”的妈妈,嘟嘟囔囔地洗漱去了。

看到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每个父母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可是,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就快到了,孩子还赖在床上,怎么喊都不起来,这时,做父母的除了抓耳挠腮之外,常常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赖床给父母带来的麻烦很多,许多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从床上拉起来,但孩子仍然睡眼惺松,刷牙、洗脸、穿衣的动作又拖拖拉拉,不吃早餐又怕没体力,吃了早餐又怕上课迟到,孩子会给老师惩罚……最后连自己上班也迟到。

自博博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相当负责任地做了他的“小闹钟”。她每天都会很准时地催博博起床、吃饭和去幼儿园,几乎从未出过差错。一两年下来,博博也似乎形成了习惯,他不会早一分钟起床,也不会晚一分钟出门,在他的潜意识中,有妈妈这个守时的“小闹钟”做保障,他永远不会像有的小朋友那样因迟到而被老师批评。

有一次,妈妈感冒发烧,临天亮时迷迷糊糊睡着了,当她睡醒时,已是早上8点零几分了——迟到那是肯定的了。她匆匆叫醒儿子并道歉似的告诉他已经迟到了,博博听后张着嘴就哭了起来,他一边慌乱地左腿伸进右裤腿地穿衣服,一边不停地抱怨妈妈为什么不早一点叫他。看着他委屈加恐慌的样子,妈妈也在一个劲儿地抱怨自己。

有了这次教训之后,妈妈特意买了只小闹钟放在了博博的床头,让小闹钟每天早上直接将他闹醒。刚开始几天,博博真不大适应,他一会儿说小闹钟闹铃时会吓他一跳,一会儿又说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吵得他睡不着觉,总之,博博想出各种理由不愿离开妈妈这只善解人意的“小闹钟”。但在妈妈的耐心劝导下,他总算勉强接受了。

如今,博博已上小学四年级了,经过这几年小闹钟“揪”耳朵“拉”他起床的硬性训练,他已经养成了准时起床、吃饭和上学的良好习惯,再也不需要妈妈这只“小闹钟”了。

孩子赖床,这个毛病看上去并不能算是很大。因为虽然父母三番五次地叫,孩子绞尽脑汁地“赖”,弄得双方都有些起火,但最后孩子还是会不得不起来的。所以,父母最好是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孩子能够独立起床。

为孩子买个小闹钟,就是鼓励孩子独立起床的好办法。孩子比较小时,可能还不懂得用闹钟,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叫你起床时只叫一次,如果你不肯起来,迟到了可不能怪爸爸妈妈!”而且每天坚持只叫一次,让孩子自动自觉起来。等到孩子大些后,就教他如何调校及使用,爸爸妈妈就不再叫他起床了。

如果孩子能够根据闹钟响时间按时起床,家长要适时地称赞他,比如说:“我发现你今天起床、穿衣服的速度很快,如果坚持这样肯定就不会迟到了。”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己独立起床了。

8 让孩子自己上下学

下面是一位妈妈的日记:

从孩子从出生开始,我就没睡过几个整觉。好不容易孩子上幼儿园了,我原以为生活会从此轻松一些,没想到比原来更忙了。先不说别的,光一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就够我受的。

看看我一天的安排:早上做好饭,等帅帅吃完饭,送到学校之后,我再回来上班往往是迟到的。然后是下午4∶30放学,我就得提前10分钟去接帅帅。接完送回家再接着上班吧,椅子还没坐热乎就又下班了,而且有好几次,我都忙得忘记了接孩子,最后一个才把帅帅接回来,帅帅自然不乐意,还影响了老师下班,我真有点应接不暇了。

自从孩子上学后,我就一直绷紧了神经,总是怕忘记接孩子。其实,帅帅上学的学校就在小区里,不到5分钟的路程。可我宁愿自己受累,也要接孩子回家,因为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常能听到一些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们在一起闲聊,以前家里好几个孩子,上学的事从来不用大人操心,上学、下学都是自己的事,而现在就不同了,学校离家远,上学要过马路,车辆比较多,交通和秩序比较差,让孩子一个人上下学还真是不放心。

怕孩子出现交通意外,是家长送孩子的主要原因。为了孩子的安全,即使家长很累很辛苦,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来接送孩子上下学。一个孩子上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个人跟着忙,接啊、送啊的不说,一旦孩子忘带了什么东西,一个电话,家长不管在忙什么,也得放下手中的活赶忙为孩子送去,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这也难怪,一根独苗苗,肩负着整个家庭的重负,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但是长期如此,孩子离开了父母,自己便不敢独自上下学,这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极为不利。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会到处寻找帮助,然而家庭之外是找不到父母式的照顾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从让孩子独自上下学开始,多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经验,这样才不至于孩子长大后因为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而被社会淘汰。

阳阳从小就胆小,所以父母以前对她一直都是很担心。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在几个同学的鼓励下,曾经提出过要自己独自上学,可是父母考虑到她年龄太小,再加上她没有离开父母自己行动过,所以就没有人同意。此后,一直是爸爸妈妈和奶奶轮流接送她上学、放学。

转眼,今年阳阳就要上小学五年级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几乎都是自己上学了,可阳阳就是不敢。并且阳阳的爸爸妈妈还是不放心,他们总觉得,阳阳一直是大人接送,没自己走过,现在乍一自己走,恐怕会出事!再说,现在外面那么乱,大街上汽车横冲直撞,大人出门都有些害怕,更别说一个11岁的小姑娘了。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受累,也还是坚持接送阳阳上下学。

父母担心孩子出事,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不能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就放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上了小学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有自主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出来就是要求自己上学、自己睡觉等等。如果家长不注意孩子的这种需求,或者说刻意地去反对孩子的这种需求,那么孩子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得胆小起来,而他们对大人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说,要想让孩子自己上学,父母首先就要打消自己的顾虑。

家长们可以采取分阶段训练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今天送到离学校还有100米的地方,剩下的路你自己走好不好?100米对孩子来说不算太远的距离,他们也有完成的信心与把握。等孩子适应了这个距离以后,家长就可以再将孩子自己走的距离延伸为200米、300米……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敢自己上下学了。

对孩子来说,人生的路最终要他自己去走,而能独立上学是孩子成长的起步。所以,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狠下心来,要舍得放手,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