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4 让孩子适当分担家务劳动

一位女中学生在一家杂志社投了一封给妈妈的公开信,诉说了对妈妈十多年来对自己教育方式的不满。其中一段写道:“还记得吗?妈妈!那次你发高烧,我开煤气灶,当时已15岁的我,因为平时你不让我干这些家务活,结果鼓捣了半天也没打开,最后还是你拖着发烧的身体打着的。事后,你安慰我说:‘别看急,等你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煤气灶就已经淘汰了,你主要是把学习抓好。’妈妈,让我对你怎么说呢,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重,但还不至于连—点家务事都没时间做,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也是一种学习和创造呀!妈妈,那时我是得懒便懒,现在,当我独立生活感到吃力的时候总要想:当时妈妈你为什么没有想到我不会永远生活在你的身边?为什么不教我做家务,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我又为什么当时没有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呢?”

在我们身边也常常充满着这样的声音,“要宝宝做家务,怎么可能?他才3岁呀!他只要不捣蛋、越帮越忙就好了。我看还是我自己来做较省事。”这些家长之所以拒绝孩子做家务,一方面是觉得孩子还小,不具备做家务的能力,害怕他们“越帮越忙”;另一方面,是害怕孩子累着,所以宁愿自己辛苦。

父母们的想法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做父母的希望他们从小好好读书,将来能进重点中学,再考上大学,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父母如果只抓孩子学习一头,不顾及其他,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不仅会使孩子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会让孩子失去承担责任的意识。

所以,父母们不应该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更不要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会有大出息。一个缺乏责任心、四体不勤的孩子,即使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小航很爱吃土豆,隔三差五总是吩咐妈妈要买土豆。有一次,妈妈突发奇想,既然儿子这么爱吃土豆,何不以此为契机让他参与到厨房里来?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到家,小航又嘱咐妈妈说:“妈妈,今晚要煮土豆。”妈妈说:“好啊。不过妈妈今晚的菜不太好摘,要费比较长时间摘菜,你想吃的话,不如帮妈妈把土豆皮刨好行吗?”

小航很乐意地拿过工具,妈妈教他如何刨,因为小航从没有做过,所以笨手笨脚不算,没刨几下,竟然刨到手了。看着儿子流血的手,妈妈尽管也很心疼,但是没有像往常一样表现得那么紧张,只是安慰儿子说:“不要紧,就是刮破点皮,妈妈第一次刨土豆的时候比你还惨,指甲都刨掉一大块呢,儿子比妈妈小时候棒多了。”接着妈妈又趁热打铁,告诉小航煮饭的不容易,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小航听到妈妈表扬他,在手上缠了一块创可贴后继续把土豆刨完。

从此后,所有刨土豆的任务都交给了他。慢慢的妈妈还吩咐他干点别的,小航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

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它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养其责任心。所以,父母们不要用“玻璃罩子”把孩子罩起来,不要过分溺爱和娇惯孩子,而要让孩子适当作点家务,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训练孩子做家务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般来说,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报纸、给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劳动。四五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家务,如打扫房间时让他抹桌椅、吃饭时让他收放餐具等,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五六岁的孩子劳动技能有较大提高,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如洗碗筷、倒垃圾等。

在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父母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让他自己干。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应及时给孩子以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能让孩子有一个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5 不要替孩子承担犯错所造成的惩罚

丹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5岁小女孩。她平时非常好动,去别人家玩时,经常不是摔碎人家的杯子,就是弄坏人家的玩具。以前妈妈总觉得孩子还小,把所有的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可是后来,妈妈发现,丹丹犯了错后,不但不改正,还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还小嘛!你们应该原谅我。”这让妈妈很是吃惊,下决心不再代替孩子承担错误,让孩子自己受一次惩罚。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洁白的床单上留下了几个黑乎乎的脚印。她非常生气,决定借机教育一下女儿。她平静了一下心情后,问女儿:“丹丹,你知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丹丹看着妈妈拿着的床单露出了胆怯的神情,但不一会儿就定住了神,撒娇道:“妈妈,我错了,我不是故意的!”妈妈对她说:“你打算怎么补救这个错误呢?”丹丹红着脸说:“妈妈,我还小,不会洗床单,你替我洗了吧!”谁知妈妈这次严肃地说:“你必须自己来补救这个错误。”

看到妈妈严肃的面孔,丹丹只好动手去洗,当她用自己的小手费力地搓着床单的时候,妈妈告诉她:“洗床单很累吧!妈妈洗的时候也很累,所以你应该爱护床单,不能随便弄脏,对不对?”丹丹立即点了点头。

而实际上,丹丹毕竟还小,床单是洗不干净的,妈妈事后又重新洗了一遍,她的目的是把孩子洗床单的过程作为对孩子的惩罚,也让丹丹明白自己犯的错误必须自己来承担。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不容任何闪失,自然而然地无论何时何事都走在孩子的“最前面”,为其挡风挡雨。“你要‘得罪’我孩子,就跟你往死里磕!”往往是众多家长爱子心切的真实写照。甚至孩子做错事了,家长要么“顿生爱怜”替孩子认错,要么“坚定不移”相信孩子,跟他人唇枪舌剑。

譬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等。对这类过失,许多父母会责怪:“你怎么搞的?能这么做吗?快走吧,回家写作业去。”于是,孩子没事了,什么责任也不必负,回去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父母则留下来承担责任,又是道歉,又是赔偿。又如,孩子碰倒了别人的自行车,父母替孩子向车主道个歉,或者父母掏钱来处理。

然而,这些父母这种“别出心裁”的疼爱有加看似合情合理,事实上却是在纵容孩子“放任犯罪”,因为,严肃点来说,你是在害自己的孩子。父母太宠爱孩子,过度保护,事事代劳,不仅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更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不负责任的习惯。这样做只会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有关系,长此以往,就会丧失责任心。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还容易让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

龙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在小区里玩耍时,不是推倒邻居家的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龙龙每次闯了祸,妈妈总要不停地出来为他解围,可龙龙自己却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龙龙到阿姨家做客。龙龙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医生而吵起来。龙龙还把妹妹推倒了,妹妹在龙龙的爸爸面前告了一状:“叔叔,龙龙哥哥欺负我!”

爸爸拉过龙龙,要他向妹妹道歉,可龙龙就是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龙龙才不服气地拉长了声音说:“我错了,怎么了!”

看着龙龙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虽然,现代教育的内涵是越来越丰富了,但其核心还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让孩子自信而富有责任心地生活。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才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现代人。

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正是对其进行教育的好机会,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会使他们刻骨铭心。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6 让孩子品尝一下不负责任的苦果

粉粉经常丢三落四,还总是习惯于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为此妈妈决定让女儿尝尝不负责任的苦果。

一天上午粉粉在少年宫学画,结束时她拿着画跟着奶奶回家了。下午,她又要画画时,找不到画画工具了。她马上眼泪汪汪地说:“我叫奶奶拿的,都怪奶奶……”妈妈静静地看着她。态度很明确地说:“画画是你的事,不管谁来接你,带好画画的工具都是你自己的事。你说怎么办?”

“那我去拿。可是我还小,怎么去呢?”粉粉停止了哭泣。

“妈妈可以陪你到少年宫的门口,你自己进去拿。”

到了少年宫门口,她一个人进去了。过了一会儿,粉粉垂头丧气地拎着她的袋子出来了:“妈妈,里面只有水粉了,油画棒、勾线笔、荧光笔都没有了,怎么办呢?你帮我买新的吧。”粉粉一脸的恳求。

“不行,这件事情完全是你自己丢三落四造成的,妈妈不能帮你买。”

“那我要画画怎么办呢?”粉粉又快哭出来了。

“妈妈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用原来用过的油画棒。”

“那些颜色少,有的很短了。”

“你将几盒拼起来用就可以了。反正妈妈目前不会买新的给你了,你要自己想办法。”

回到家,粉粉找出了原来几盒残缺不全的油画棒拼凑成一盒,又从旧的里面找了还勉强可用的勾线笔、荧光笔。这盒拼凑起来的油画棒,粉粉非常珍惜,一直用了一个学期。再也没有出现过丢三落四的现象。

当今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经历磨难,也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千方百计为孩子铺垫人生坦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比较差,往往不愿意承担自己犯下的后果。

许多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喜欢为他们承担后果,如孩子迟到了,妈妈向老师道歉“不好意思,我起晚了”。这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更会使他不知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从不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让他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当孩子犯错或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和承担,这种做法无疑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大有帮助的。孩子正是在困难和挫折中学会负责的,父母的责任就是在生活中教会孩子怎样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小杰今年6岁,每天下午一放学,他就会跑去与院子里的小朋友玩,常常是玩到吃晚饭时还不回来,爸爸妈妈为此特别生气。

一天晚上7点多了,小杰还没回来,爸爸便说:“不等他了,我们先吃!”

快8点时,小杰回来了。他使劲地按门铃,爸爸不仅不开门,而且还站在门口告诉门外的儿子:“外面很好玩,继续去玩吧,不用回来吃饭睡觉了。”

听了爸爸的话,小杰觉察出了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在门外哭泣。半个小时以后,小杰的哭声越来越小了。爸爸这才打开门,让他进来。

进来后,小杰直奔餐桌。爸爸说:“如果明天晚上你还回来这么晚,我们还让你待在外面!”

那晚,小杰噙着眼泪睡觉了。爸爸对妈妈说:“今天不让他进门,就是让他明白,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记住教训。”

第二天晚上还不到6点半,小杰就回来了。从那以后,小杰每天都很早回家,尽管有时候很不情愿。

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