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23

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这是让孩子形成做出正确决定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关键。父母在告诉孩子一些事情的后果之后,就一定要让孩子及时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孩子只有在品尝到苦果、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到机会的平等和把握机会的重要,也会体会到许多苦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品尝苦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再马马虎虎,草率了事。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是非观,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习惯性地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做出行动。当然,家长最后要告诉孩子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它能让孩子在品尝苦果后重新树立起信心,那就是:“这次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下次别再错!”

7 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辛劳

小倩是一个独生女,为了小倩能够学习好,有一个好的未来,爸爸妈妈平时总是对小倩说,“你是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家里其他事你都不用操心。”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15岁的小倩衣服是父母洗、书是父母帮着买,就连考试需要用的铅笔都是父亲帮着削。

为了小倩,即使再苦再累,爸爸妈妈都要想办法安排好她的生活。可是,小倩却一点也不懂得体谅父母。爸爸妈妈下班后回到家,小倩从来没有主动给他们开过门。饭后,更别说是主动帮着收拾碗筷了……

一次,小倩的母亲生病住院,父亲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每天下了班匆匆给小倩做好饭之后,又急忙赶往医院给妻子送饭。一次,得知第二天要加班后,父亲对小倩说:“爸爸明天要加班,你去给妈妈送饭好不好?”谁知小倩竟愕然地望着父亲说道:“那不是你的事情吗?”父亲一时无语。

现在的许多孩子根本就不懂关心体贴父母,不知道父母的工作辛苦,不知道钱是用劳动换来的。曾经有一位家长告诉孩子,咱家现在没钱了,孩子反问:“没钱了不会买点儿钱吗?”这固然反映了孩子的天真,但也反映了孩子责任意识薄弱。

孩子不能够体谅父母,缺乏责任心,根本原因还是在家庭教育。毫无疑问,如果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无微不至地为他安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到地为他处理一切问题,那么孩子当然会觉得所有的责任、义务都应该归父母负责,他自己只要“负责”接受现成的结果就可以了。

父母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常常认为,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学习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其实,正是父母的这种认识,才让众多的孩子失去了责任心。父母的这种意识只能让孩子在父母的无偿付出中变得渐渐麻木,让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而且,如果有一天父母告诉他说“你要学会照顾自己”,他还会觉得委屈和不满:“居然把你们的事推给我!”

林伟妈下班回到家,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房门。林伟正在看电视,看见妈妈回来了,林伟摆出一副气呼呼的样子,对妈妈嚷道:“你怎么才回来啊,我都饿死了,快点做饭啊!”

林伟的同学要过生日,林伟准备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翻遍了所有的衣橱,却找不到想要穿的那件白衬衣,就冲妈妈大喊:“你把我的那件衣服放哪里去了啊?”妈妈把衣服送到他手上,他看到衣服上有个污点,顿时发火了:“这上面有脏东西,你怎么不给我洗了呀?”

看到已经20岁的儿子这样,妈妈忍不住背过身流下了辛酸的眼泪。儿子读初三时,她做生意亏了三十多万元,为了不影响儿子中考,一家人瞒看儿子,咬看牙保证儿子的生活不受影响。儿子上高中了,每月给500元,儿子还经常向家里伸手。去年,读大学的儿子要买电脑,给了他5000元,那时,家里已经是债台高筑了。她真想不通,自己如此付出,为什么儿子越来越不体贴父母,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他们要钱。

自古以来似乎只有父母心疼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而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太少了,孩子多视父母的疼爱为不见,甚至不觉得那是幸福的事,自以为是每个做父母都应当作的事,难道只有“养了儿才知父母恩”吗?事实上,只要父母教育得当,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情形。

家长不妨把自己的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指出自己上班的路线,自己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回家后还需要做什么等等。或者告诉孩子一个月来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让孩子体谅自己的辛苦,从而产生有节制或有计划花钱的意识。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了事情,自己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也要多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等。这样,才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原来挣钱不容易。家长平时可以让孩子每天做些家务,如扫地、打水、洗衣、淘米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既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又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为家庭服务。

8 告诉孩子,做错了事不要推脱责任

浩浩今年12岁了,上初一。因为父母的娇惯,他听不得任何人的批评,在学校里,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就竭力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或者找别人犯的错误来垫背。

有一次,由于贪玩,他忘记做数学作业了。因为害怕老师责备,于是便绞尽脑汁想一些办法来逃避老师的责罚。

“浩浩,你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啊?”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他。

“妈妈叫我上兴趣班,所以没有时间做!”浩浩吞吞吐吐地说。

“哦,是这样,你可以先做完作业再去啊!”老师似乎发现了其中的破绽,但并没有明指出来。

“我妈妈让我去的!”浩浩不敢看老师,心虚地回答。

只要浩浩没有完成作业,就用这个借口来搪塞老师,老师后来进行了家访,发现浩浩的父母虽然让浩浩去上兴趣班,但是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是浩浩自己偷懒不写作业,便拿这个当作借口。

现在很多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孩子传递着这样一个理念:面对错误,逃避是非常聪明的做法,而承担责任则是非常傻的。这从很多的事例中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在外面惹祸的时候,把别人的东西给弄坏了,有的父母会教唆孩子撒谎。其实孩子知道是自己错了,但因为家长的误导和阻挠,会让孩子在承认错误与不承认之间迷惘和徘徊,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受到消极影响,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常常会选择逃避了。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就认为逃避是一种很“高明”的做法。

孩子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害怕不去承担这份责任,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会是莫大的损害。因为一旦孩子为自己的过失找到了借口,就会心安理得地逃避应有的责任,就会失去责任感。

乡下的亲戚给了亮亮家好几只大活公鸡,说吃之前再杀比较新鲜。于是,爸爸就在院子一角用砖头垒了一个鸡窝,还给鸡窝安了一个小铁门,每天给鸡喂些玉米粒什么的。一天早晨,亮亮自告奋勇地前去喂鸡。妈妈特意叮嘱他,喂完鸡一定要把鸡窝门拴好,否则一旦那些鸡跑出来就会弄得院子里乱七八糟的。亮亮回答得很干脆。

上午的时候,爸爸妈妈出去上班了,一直到下午才回来。一开大门,爸爸妈妈就被满院子的惨状气坏了。那几只鸡不知怎么的就跑出了鸡窝,在院子里一阵祸害!院子里到处都是鸡粪,妈妈养的花也被它们啄得七零八落。这些鸡怎么会从鸡窝里跑出来?

仔细查看鸡窝门,妈妈发现锁鸡窝的锁没有在门上挂着。早晨喂完鸡没有锁门——这是妈妈的第一反应。妈妈把亮亮叫过来,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亮亮马上说:“这不怪我!我绝对把鸡窝门锁上了!可能是那些鸡自己把锁弄掉的!”

看着强词夺理的儿子,妈妈有些哭笑不得——鸡会开锁?于是,妈妈仔细问了亮亮好几次,可他就是死活不承认!妈妈回想起他平时的表现,发现,这孩子每次犯错误都不会老老实实地承认,就是承认了,也要为自己找很多理由……

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往往害怕自己受到惩罚,所以想办法来推脱责任,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就采取回避的态度,所以当自己的孩子找一些借口来推脱责任的时候,父母往往不再多加追究,这样就使孩子逐渐养成逃避错误的习惯。这种孩子将来是无法适应社会,无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因为他们遇事畏缩逃避,非但不善于防微杜渐,甚至还会使错误扩大化。

因此,孩子出现了错误时,父母要帮助孩子首先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发生错误之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别人。

孩子对事情的认识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做父母的要时常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做勇敢的人,逃避错误时懦弱的表现,也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但要给孩子说这样的话,而且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

9 让孩子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芸芸已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她很喜欢她的幼儿园,也很喜欢她的小朋友和老师。

通常芸芸都会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玩。可是有一次,芸芸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把玩具带给小朋友们玩。

原因是芸芸在妈妈的帮助下收集了一套水浒英雄图片,要知道这些图片是好不容易才收集齐的,并且每个图片后面都有一个相关的英雄故事,妈妈想用这些图片来教芸芸“读”水浒,所以妈妈对这套图片也很在意。

有一次,芸芸把幼儿园的好朋友宽宽带到家里来玩,他们还一起看了水浒的英雄人物图片。宽宽对芸芸的水浒图片爱不释手,可是怎么看也看不完,没办法,宽宽对芸芸说:“明天上幼儿园时,你把这些图片带给我看看好吗?”芸芸很痛快地答应了,可是到了第二天上幼儿园时,妈妈则不想让芸芸带了,因为妈妈觉得图片太多,怕弄丢,所以妈妈试图阻止芸芸。可芸芸却告诉妈妈她已经答应宽宽了。妈妈说:“你就告诉他你忘了吗,你可以约他星期天再来家看呗!”芸芸听了妈妈的话,没有把图片带给宽宽。

从那以后,芸芸就经常言而无信了,很多次,她答应了小朋友把玩具带给他们玩,却没带。老师老是接到小朋友们类似的“告状”。有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私下给芸芸妈妈说了芸芸的这个缺点,而直到这时,妈妈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一次不良的教育竟然在孩子身上起了这么大的反作用,妈妈后悔极了……

孩子不守信用多半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对,原因是有些父母自己常常不履行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做不到,言而无信,所以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也就不守信用了。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常失信于孩子,本来说好了要做的事情,孩子守信完成了,但大人却破坏了约定,孩子虽然无力反抗,但在孩子心中,他却对大人越来越不信任了。同时受大人的影响,他也就不守信用了。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是很重要的,古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身教和言教,所以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平常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鼓励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果哪天,你发现孩子言而无信了,请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言行,因为孩子的行为大都得益于你的身传。

晓峰下午放学回家后告诉父母,今天老师讲了很重要的课,可是他们班的小强因为生病没有去上学。晚上吃饭的时候,小强妈妈打来电话问晓峰今天的功课。晓峰在电话中告诉小强妈妈,我做完功课后就去给小强补课。

晓峰做完功课后,天已经黑了,父母让晓峰给小强打个电话,明天再去补课。可是晓峰却坚持不管多晚都要去。他认为答应了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否则就是没有诚信和责任。

爸爸妈妈非常理解和尊重晓峰的做法,爸爸陪着晓峰去给小强补了课,很晚才回到家。看得出来晓峰虽然很累,但是他的心里却非常高兴。

虽然孩子的话只是随口说说,但父母一定要重视。毕竟,对于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来说,不管他年龄有多大,也不管他对谁说了话,都是要负责任的。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正确的言谈,父母要时刻给予纠正。而父母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学会三思而后“言”,千万不能不假思索就信口开河。毕竟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缺点不改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说话”,那么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三思而后行。而且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灵本来是非常单纯的,自身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但是受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就可能说话变了味道,所以父母还要注意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