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27

第27章 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4)

听了妈妈的话,儿子飞快地跑进自己的卧室,把自己的百宝箱搬了出来。母子俩一起动手用废弃的酒瓶盖子做鱼头,然后,又用剪刀剪好鱼尾巴,最后,他们还用胶水把它粘到作为海洋的平面上,做了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为了形象,儿子还为这幅图上了颜色。

从这以后,丛姗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和儿子一起玩。为了不断地变换花样,儿子还收集了很多的废弃物,而且还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这些宝贝不仅大大激发了儿子的求知欲,而且,还使儿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实生活中,最令父母担心与着急的事情,恐怕就是孩子喜欢上了学习以外的事情。尤其是当这种喜欢达到了茶不思、饭不想,以至痴迷程度之时。

确实有些孩子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作业,而着迷于动漫卡通、着迷于网络聊天、着迷于听歌追星、着迷于广告时尚……每当这种时候,父母会经常被请到学校,听老师告状,为孩子的行为羞愧难当,无言以对,然后强压着怒火,回到家后则往往不由分说,对孩子大打出手,但孩子却总是屡教不改,甚至毫无反悔之意。

“痴迷”是少年儿童时期一种普遍规律,很多孩子通过“痴迷”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当然,各种痴迷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也有许多不利影响,既消耗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桃子是一个开明的妈妈,当别的家长都在努力制止孩子“涂鸦”时,她却从来都不限制女儿画画。只要一有时间,桃子都会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

女儿要画秋天的落叶,桃子就带她到公园捡了许多树叶回来,把它们排列在一起,让女儿观察、比较。桃子甚至还会时不时地启发女儿,每次,女儿都会转动自己的小脑袋,积极回答桃子的问题。

在女儿进行“涂鸦”的时候,桃子还为女儿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幼儿图画,和她的画放在一起,请她点评。在这样的观赏对比中,女儿不仅体会到了构图的独特,还发现了色彩运用的妙处。

女儿在“涂鸦”中常常敢于“大胆落笔”,有时候明明想画太阳,却画出个似花非花的东西来。这种时候,桃子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因势利导地对女儿进行教育。

在桃子的鼓励下,女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现在,女儿已经上二年级了,画画的技术见长,而且,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如果孩子沉迷在课外事物中,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孩子的这种兴趣就能持续下来。为了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家长要积极地为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事物,这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只让孩子做与学习有关的事,而禁止孩子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外事物中去,只能让孩子的眼界变得越来越狭窄。因此,父母们可以鼓励孩子把所痴迷的课外事物当成一种专长来练习。不过,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的自控力,父母就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限制孩子做课外事情的时间,保证孩子在学习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门特长。

9 莫让孩子的成绩依赖家教

上高一的玲玲觉得高中数学比初中的难度增加了许多,单凭老师的课堂讲解自己掌握得不充分,面对稍有难度的习题不知从何下手。经过和父母商量,家长为她请了一名在校的某数学系大学生作为家庭教师,专门给女儿补习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家庭教师发现了玲玲数学成绩不好的症结所在,即她的解题思路不灵活,没有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家庭教师采取了相应措施,启发玲玲的思路,使之逐步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果然,玲玲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她已经能够独立地解决各种数学题了,不再需要家庭教师的辅导了。她也和自己的家庭教师成了好朋友,经常通信、打电话,玲玲的父母也非常感谢这位家庭教师对自己女儿的帮助。

可与玲玲相比,上初三的强强的情况却不太理想。由于他的几门主要功课成绩都不好,父母替他请了几位家庭教师在家里给儿子“开小灶”,可补了近半年的时间,强强的学习起色不大,而且据他自己说,自己已经离不开家庭教师了,上课时无法仔细听讲,没有家庭教师的陪伴就不能安心学习。为此,强强的父母非常头疼,没想到弄巧成拙,如今反倒骑虎难下了。

虽然说请家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很多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家教为家长减轻了这方面的苦恼;另外,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要求掌握的新知识多,作业量大,难免会有一些消化不了,而一些思维较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课后家教为其进行辅导,及时把所欠缺的知识补上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很多孩子却因此对家教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他们觉得既然有家教上门辅导,上课的时候就不用再听老师讲课了,反正不懂得的地方课下还有人再给讲一遍。但孩子没有意识到的是,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远远比家教讲的更系统更全面,课上老师讲的是基础,课下的家教老师只是对课上的一个巩固与补充。如果过度地依赖家教,就容易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一旦离开家教,就无从适应。

航航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爸爸妈妈特意给航航请了一个家教,来负责他的学习。平时家教给航航讲完课,还总是陪着他一起做作业。随着年纪的上升,航航的作业量也越来越多,主要是抄英语单词、背课文、做练习之类。为了航航能将学习基础打好,能够及时消化和吸收每天学习的知识,妈妈总是请求家教耐心地陪伴在航航身边,最大程度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渐渐的,妈妈发现,随着作业题目难度越来越大,儿子越来越依赖家教,有什么问题总习惯问家教,而自己却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家教因为家里有事,回去了一段时间,航航那段时间竟然连作业也做不完,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为此。爸爸妈妈很是担心。

家长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之所以依赖家教,其根源在于家教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自觉主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时间长了,即使在家教的严密监督下目前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如果依赖家教而缺乏学习主动性的话,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也会下降,一旦到了初中或高中,就会由于缺乏后劲,成绩直线下滑,甚至会彻底垮下来。

因此,为了让孩子迈上成才的康庄大道,家长们必须实施能够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的自主式的家庭教育。采取各种巧妙的办法,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求知和探索,使他们在强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的驱动下欲罢学习而不能,使他们真心实意地爱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10 给孩子一个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

有一个叫辉辉的小学生,从小天资聪颖,许多难题一点就通,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但他也非常爱玩,自控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消沉。

在初二时,辉辉转入了一所新的学校。一天上数学课,老师叫辉辉起来回答有关几何的问题,可辉辉在转学之前从没学过,所以回答得不好。这时,老师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挖苦道:“简直是个傻子。”老师的话严重挫伤了辉辉的自尊心,他怎么也想不开,反复要求妈妈再把他转到其他的学校。面对儿子泪汪汪的双眼,妈妈心里像刀绞一样,但她却耐心地说:“你同班的同学学习这门课程已经有好几个星期了,而你只学了三天。妈妈相信你还是很聪明的,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超过他们。”在妈妈的鼓励下,后来辉辉不但赶上了其他同学,还被选为数学课代表。

对一个孩子来说,制订清晰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目标,孩子就没有学习的方向,也就没有学习的上进心,更别说什么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主动性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为自己树立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没有目标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有理想、有目标才能促进孩子自主学习。

但是,给孩子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太高,因为如果用太高的目标要求孩子,孩子往往看不到希望,难以获得成就感,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以至于望而却步,影响学习的热情。

杜锋从老师的手中接过考试成绩单时,心都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就要大祸临头了。果然,当他将成绩单递到爸爸手里时,爸爸一看是58分,一气之下痛打了他一顿。

这种生活,他不是第一次经历了,每次接到成绩单都提心吊胆的。慢慢的,他开始不想上学了,最后干脆逃课。

爸爸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便到学校里找班主任,请他到家里给杜锋做思想工作。

班主任单独把杜锋叫到身边,然后问:“你为什么经常逃课呢?有什么难言之隐?”

杜锋说:“我爸爸每次都要求我考90分。我努力了,但考不到90分,还得挨打挨骂。”

明白了杜锋的症结后,杜锋的爸爸检讨了教育中的失误,然后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给孩子提出了下次考63分的要求。

杜锋同意了,结果第一次考试就考了70分,超过了63分的要求,杜锋非常高兴。爸爸对杜锋说:“你努力了,下次准备考多少分?”“85分。”

爸爸说:“下次你考75分我们就满足了。”结果杜锋又超过了要求,考了79分。这样,爸爸逐步提出新要求,杜锋的成绩也一级一级地上升,后来几次考试都达到了班级里的中等、中上等水平。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动力。所以,家长给孩子制订目标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这种目标实现起来才更有操作性。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一步登天,目标的实现也是这个道理。父母要教会孩子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比如月考,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每次都是100分,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目标订得太高,只要孩子每次月考的成绩比前一次好一点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多鼓励孩子。虽然每次的进步不是很大,可是,一点一点进步,长期积累,也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另外,在孩子树立了自己的目标之后,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信心、勇气与支持给予他们。实现目标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就要帮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加以鼓励,千万不能让他们气馁。家长也要具备对孩子的耐心和信心,同时,还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重视身教言传。其实,家长在给孩子设立目标的同时,也是给自己设立了目标。父母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把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