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3142100000007

第7章 看看受娇惯孩子的表现,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3)

大概学了半年的钢琴,萌萌参加了市里面举办的一次钢琴比赛。比赛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当快要轮到萌萌上场时,她突然压低声音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参加比赛了。”这句话让妈妈感到非常意外,心想:练了这么久,说不参加就不参加,真是没出息。因此,妈妈抱怨道:“你练习了这么久,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能临阵逃脱呢?”但萌萌还是不愿意上场。

眼看着就要到萌萌上场了,妈妈见她脾气那么倔,只好改变了态度,对萌萌乞求道:“妈妈求求你了,你答应妈妈上场好吗?”最后,萌萌在妈妈的软磨硬泡下总算是上场了。

回到家里,妈妈对爸爸抱怨道,今天萌萌突然临阵脱逃,最后我没办法只好求她上场。爸爸听了,马上对妈妈说:“孩子不愿意参加,是有原因的,极有可能是不自信,现场人那么多,紧张了,所以就退缩了。”

“其实,你最大的错误不是不理解孩子,而是不该乞求她听话,这种做法很不恰当。”爸爸接着说。

“为什么?”妈妈有些不解。

爸爸说:“你这样做是在纵容孩子的任性,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变得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变得任性。”听到这里,妈妈恍然大悟。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诚心接受爸爸妈妈的教导。因为无论现代教育理念如何强调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有一点是不能否定的,那就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很有必要听父母的话,而父母也有必要让孩子听话,否则,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就有失职之嫌。

其实,让孩子过于听话并不是一件好事,“听话”的孩子在家长的指挥下放弃了童年的欢乐,早早地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就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欺骗,造成办事能力的不足,所以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多么不让人省心。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问题。

家长只有改变这种教人“听话”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所改变。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听话”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们把想法正确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6 别对孩子应有的好表现大惊小怪

9岁的青青是家中的独生女,在平时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式的生活,家务活儿是从来不干。

一天,青青学校的老师告诉他们要热爱劳动,回家要多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并且要写一篇做家务的作文。青青一放学回家便试着帮妈妈收拾厨房的杂物,哪知妈妈看到后,一把搂过青青:“宝贝,你都会扫地了啊!真乖,真勤快!”说完,还把这件值得惊喜的“大事”分别告诉了青青的爸爸、爷爷和奶奶。奶奶听了,也是乐得合不拢嘴,赶紧跑到青青房间去看,看到青青正着手收拾自己屋子里散落的玩具,奶奶更是被“惊”到了,连连说“我家青青长大了,知道帮家里人分担了啊”。

后来几乎每次青青帮做家务,妈妈都要“大惊小怪”一番。时间长了,青青便觉得帮妈妈做家务是额外的事情,做与不做取决于自己的心情,于是家务就做得越来越少了,最后几乎什么也不做了。

今天,许多当家长的只要孩子不逃学,不进网吧,不沉迷于电视,心里就会有莫大的宽慰,如若孩子能帮他们下楼去买一包盐,就会高兴几天。也许现在孩子少了,没有表现的竞争压力,也许家庭的事情不多,父母早已包办代替,因此,孩子偶有为数不多的好表现,家长就大惊小怪,就超乎寻常地表扬,加上周围大人的奖励,历经多次,孩子的好表现会越来越少,过后,可能要作秀、要作弊了。

就拿做家务来说,做家务本来就是家里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孩子帮忙做家务有时是出于新鲜和好奇,家长表扬一番也未尝不可,这样也会有助于调动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可是,每次家长都对孩子应有的好表现大惊小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做家务只是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做了会受到表扬,不做也无所谓,当新鲜感过去后,便什么也不做了。

亮亮才1岁就学会走路。小孩子天性好动,刚刚学会走路的他便试着去爬楼房后面的楼梯,不料他妈妈看到了,一把抱起他,大声喊道:“乖乖,太危险了,怎么可以爬楼梯呢?”亮亮吓得哭了起来,从此再也不敢爬楼梯了。

自此以后每逢亮亮摔跤,伤病等,他妈妈都会大惊小怪,并告诫亮亮以后不要做这做那,不要老是让妈妈操心。从此小亮亮在生活中谨小慎微,生怕给妈妈惹麻烦。

上小学时,亮亮和小伙伴一起去玩,小伙伴们都爬树摘柿子吃,亮亮却怎么也不敢爬,小伙伴们都骂他是胆小鬼,亮亮哭着跑回了家。他妈妈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说是别的孩子不懂事,并跑去找其他家长理论。

其实,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就不要娇惯孩子,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比如说做家务,帮助家长买东西,把东西让给爷爷奶奶等,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应有的好表现,父母一味地大惊小怪,孩子会以为自己做了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孩子有好表现时,父母应该视为正常,让孩子觉得这些事是他应该做的。当然,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恰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孩子做事的热情,激励孩子保持好的行为。这样孩子的好表现才会越来越多,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父母所期盼的高素质的人才。

7 当面袒护孩子的不良行为

咪咪是个独生女,父母平日对她娇宠有加,长此以往她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脾气、性格。

这天是星期天,爷爷、奶奶和姑姑到咪咪家做客。到了午饭时间,几盘佳肴上桌,平日一贯吃喝先行的咪咪不向任何人打招呼就大吃起来。咪咪的爷爷和奶奶的脸色似有不悦,姑姑也不说不笑,咪咪的妈妈看到女儿这样却说:“小孩子嘛!饿得快,让她先吃好了,大家不要介意啊!”

一天,咪咪的妈妈带着女儿和她的小伙伴在小区里玩耍。咪咪和她的小伙伴玩起了拍皮球的游戏,两个人还比赛起来。对于这个游戏,由于咪咪平时练得较少,所以对拍球比较生疏。

大家正玩得高兴时,谁知拍得较少的咪咪把球一扔,还一把把小伙伴推倒在地,说:“不玩了,不玩了,会拍个皮球有什么了不起,我踢毽子踢得可好了!”

咪咪的妈妈看到女儿这样,上前把小伙伴拉起来后,对着女儿说:“咱们不玩拍皮球了,咱们回家踢毽子去!”

袒护孩子是指父母或长辈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或思想,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很多时候,父母明明知道孩子有错,可还是会在家人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袒护他而不是去制止孩子的错误思想言行。其实,这些父母往往是出于自私和狭隘的偏见心理。这对教育孩子来说,是个致命的错误。

有时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有时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说话:“你们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就像贾政、贾母管宝玉一样,其结果不仅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难度非常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因为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所以,大都不会形成是非观念,其后果只能是造成孩子性格扭曲,让孩子错上加错,在迷途上越走越远。

勇勇今年11岁,很淘气。他在楼下玩时不是把人家停在楼下的车胎气儿给放了,就是跑到人家菜园里拔菜苗,有一次还带着小朋友跑到楼顶玩,打坏了许多太阳能。邻居们很生气,找到勇勇家时,勇勇的父母轻描淡写地说:“孩子太小不懂事,大人就别跟着较真儿。”这显然是在袒护孩子。邻居们不想把关系搞僵,就不追究了。

不料,被损坏的太阳能更换没几天,勇勇又带着小伙伴把太阳能打坏了,而且比上次还严重。邻居们非常恼火,一起去找勇勇父母。看到邻居们态度强硬,勇勇的父母不得不给邻居们一一道歉,还答应尽快赔偿。勇勇目睹了大热天里,父母楼上楼下地跑动,又是给人道歉又是给人送钱,他终于明白自己惹下的祸有多大……

孩子过分淘气不能视而不见,有些淘气会导致恶果,甚至家长还得出面承担由此产生的看护失职之责。闹得众人不爽、邻里不和,甚至经济上受损失。因此,家长要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明白淘气惹祸于人于己不利,要让孩子吸取教训、积极改正。

一般来说,家庭中的所有成年人都对孩子有教育的责任。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性格、教育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别,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上也不尽相同,这样难免会造成“一方批评孩子,一方袒护孩子”的情况。这样也就很难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好的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家庭教育中要有一个核心,一般由孩子的父母担当这个角色。因为父母与孩子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感情上易沟通,也是义务和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年轻的家长思想新一些要注意与自己的长辈协商,统一看法,在教育孩子时,全家人的意见要一致,不要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只有一家人统一认识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成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不让孩子发现内部的分歧,即使某个成人教育不当,也不宜当即干预,要背着孩子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