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18

第18章 战争红利,谁吃肉谁喝汤 (2)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1年发布的报告,2010年全球军费总开支为1.6万亿美元,而美国2010年军费已达698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2010年美国军费支出比上一年增加了196亿美元,占去年全球增加支出206亿美元的95%以上。每年美国政府花在军队的钱都超过排在美国之后军事开支最多的30个国家军费的总和。作为第二大军费开支国,中国的军费仅占美国军费的六分之一,很难把这种水平的军费开支视为试图对美国权势进行挑战。

历史上,所有的战争都打着正义旗号,而与战争有关的是平民伤亡人数,利比亚战争,在北约空袭下,利比亚两个阵营展开内战,除了双方的军队和支持本方军队的民众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第三种人,他们是躲在家中而没有明确政治立场的平民,是无意介入内战而举家出逃的难民。难民不是英雄,也不想做任何一方的英雄,他们只想在这个非常时期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他们遭遇着炮火弹雨、病痛、缺医少药、饥饿和无家可归的焦灼。他们往往被参战各方打着各种旗号的政客们所漠视。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自2011年利比亚危机爆发以来,已有百万难民流离失所,辗转躲避战火。难民死亡事件层出不穷,2011年5月,72名利比亚难民乘船从利比亚驶往意大利,在地中海途中水尽粮绝、燃油耗光,船只曾靠近北约航母,多次求援结果被拒。漂流16日后,包括妇孺在内的61人活活饥渴而死。

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曾说“我们马上就会怀念冷战”,可以说在二战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几乎没有停止过。甚至可以说,因为美国已经长时间习惯了战争。据德国学者妮科勒·施莱、莎贝娜·布塞的调查数字,美国自二战以来打了30场较大规模的战争。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冷战前,美国平均2.4年打一仗,冷战后平均1.4年打一仗。从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美国军队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今天还同时进行着两场战争;美国已经连续打了20年,目前还看不出有任何歇手迹象。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与测算二战后战争死亡人数,包括平民在内,越南战争死亡人数约380万人,朝鲜战争中死亡人数约200万人。仅这两场战争死亡人数已达580万。新的估算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驻这些国家的代表在本世纪初完成的人口调查。

伊拉克战争平民丧生的数字没有精确统计,不同机构提供的数字差异明显,美国和伊拉克当局公布的数字相对较低。根据世界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06年10月刊登的调查报告,自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已有65.5万伊拉克人死亡。调查报告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布鲁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撰写的。根据这份报告,伊拉克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伊拉克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以来,每3分钟就有1个伊拉克人死亡,每4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死亡。该学院的美国和伊拉克流行病学家在伊拉克的47个地方对1849个家庭、12800多人进行了抽样调查,问题包括家庭成员的出生、死亡和移民情况。研究人员还指出,被调查对象中80%的人都能提供家属的死亡证明。结果显示,受访家庭中共有629名家庭成员丧生,其中87%发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40个月中。按此数据推算,伊拉克战争期间每千人死亡率为13.3人。在死亡的65.5万名伊拉克人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死亡是由联军导致的,超过60万人死于暴力,56%是由枪伤导致的。另外,空中打击、汽车炸弹和其他爆炸导致的死亡占13%多。这使得伊拉克战争成为21世纪最血腥的国际冲突。

而英国一家独立民意调查公司(PRB)2007年9月公布的民调显示,120万伊拉克人死于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的持续战乱,近半数死于枪伤。PRB曾指出,根据调查数字,每4名伊拉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家庭成员死于暴力冲突。调查显示,在巴格达地区,每2名伊拉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家庭成员死于各种暴力事件。调查还发现,在死亡的伊拉克人中,48%的人死于枪伤,20%的人死于汽车炸弹,9%死于空袭。

从军事意义上说,战略是将敌人打成朋友,从而将战争转化为和平的工作。明智的战略是对手越打越少,而不是相反。然而,美国的对手是越打越多。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为了“报仇”,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反恐战争。起初战争只局限在阿富汗境内,当时情报显示拉登藏身阿富汗。但随后这场战争蔓延至伊拉克,甚至波及非洲的部分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

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机构(CRS)的计算,迄今为止,美国已经为这场反恐战争付出了1.28万亿美元的巨额代价。其中63%的资金,也就是8060亿美元花在了伊拉克战争上;35%,即4440亿美元花在阿富汗战争;290万美元用于加强世界各地美军基地的安保;另有6%投入不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截至2012年,这场反恐战争的代价将为1.8万亿美元。

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曾说“我们马上就会怀念冷战”,可以说在二战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几乎没有停止过。甚至可以说,因为美国已经长时间习惯了战争。

据美国官方的统计,自1946~1989年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较大规模军事行动计约125次,平均每年2.8次;而整个90年代,美军平均每年对外用兵5次以上。据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有关材料统计,自1990年以来,美国先后40余次对外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直接使用武力13次,威胁使用武力5次,空中禁飞行动3次,海上封锁3次,派地空导弹部队协防2次,撤侨行动5次、参加维和行动6次,“人道主义”援助及救灾行动6次,扫毒行动1次。这些行动中,亚洲18次,欧洲14次,拉美5次,非洲8次。

通俗说,美国的战争有几种结果,首先是在战争中一方示弱投降或双方停战,再谈判,然后维持几十年的地区和平。有一种结果是将对方彻底击溃,如伊拉克战争。还有一种结果是打打停停,谈不好就打,打完了继续谈,谈不好再打,例如中东地区。

在1940年代全球19场战争中,美国支持和插手的就有8场。在50年代,美国先后打了7场战争。针对国包括朝鲜、中国、危地马拉、黎巴嫩、伊拉克、多米尼加等国。60年代开始,美国又先后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发动了战争,只是在遇到巨大的麻烦之后,才不得不在70年代结束了这一区域的战争。然而,当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又马上就发动了海湾战争,以后又开始科索沃战争。

“美国例外论”和“天赋使命论”也赋予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思想动力。很多美国人就认为自己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为了消灭这些“异类”,让自己推崇的体制一统天下,即使动武也在所不惜。美国发动越战就是为了阻止苏联在东南亚的链式反应。由于战场总是在别国领土上,本土免受战火之灾,战争的损失轻微,美国战争的相对成本不高。不应忽视的是,美国通过发动战争,把别国变成美国新武器的试验场和美军的练兵场,从而使美军通过不断的厉兵秣马和实战,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并取得战斗经验。

美国作为弱小国家保护神的形象,与它在世界事务中的实际行为根本不相符合。美国从1787年开始至少介入数百次海外征战,基本上都是不宣而战。自1787年行宪以来,美国国会只宣战过五次:1812年美英战争、1846年美墨战争、1898年美西(西班牙)战争、1917年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年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这五次正式宣战,美国其他的海外征战,从未正式宣战,包括死伤惨重、影响极大的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都是不宣而战。美国国会看到白宫总统权力太过膨胀,于1973年越战渐入尾声之际,通过《战争权力决议案》,规定总统如未获国会批准而出兵介入敌对行动,必须在六十天内撤兵。

尽管如此,美国白宫还是我行我素,丝毫不愿片面放弃宣战(或出兵)权,如里根1986年打利比亚、老布什1989年打巴拿马、克林顿1992年出兵索马里、克林顿1995年介入波斯尼亚、克林顿1999年打科索沃等,没有一桩事授权国会批准。美国国内难道没有反对发动战争的力量?当然有。只是,美国的政治结构无法有效遏止战争。美国的政治体制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但在涉及到外交决策尤其是重大突发危机时,由于各部门掌握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外树立核心领袖形象的需要,行政尤其是总统的权力会在无形中扩大,制衡机制往往失灵。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林立,军工集团尤其实力雄厚,军方与军火商组成的军工复合体历来主张对外强硬以便谋取自身利益,一旦保守派、强硬派或极端民族主义者当政,他们之间很容易一拍即合,这时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其发动对外战争的野心了。

由此可见,美国之所以喜欢打仗,主客观因素都在发挥作用。和前期的世界列强相比,美国发动的战争具有明显“欺软怕硬”的特点,除了事关国家生死存亡而选择与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开战以外,美国发动或参与的其他战争,其对手均是不能与它势均力敌的国家,即使是面对次等强国,如一战和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美国也是等到盟友大量消耗对方的实力之后才参战。可见,美国发动战争是很注重利益权衡的,而且见好就收。

对美国来讲,它着重从长远谋取优势,不会从狭隘的角度看待一次战争中它的军费开支。战争客观上是经济及科技的催化剂。军事对抗以及战争对国家政权的生存提出严峻的挑战,使得交战方倾其国力研制最先进武器并投入使用。化学武器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广泛使用,而核武器的研制与使用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成,并由军用向民用发展。据美联社2010年初发布的伊拉克战争数据:至2010年初,美国在伊拉克驻军为11.2万。伊拉克战争费用近7150亿美元。美军作战人员的维持费。无论美军驻扎何方,都有一个基本维持问题,只不过在海外驻兵,要是得不到驻在国的后勤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