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34

第34章 “肢解”前苏联 (1)

普京有一句名言: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1991年8月25日之后,一个拥有2240万平方公里土地、2.9亿人口的大国瞬间倒下。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在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并对蒙古实施军事援助,从东面楔入“心脏地带”。这种战略格局表明:昔日强国为保护其战略竞争优势而建立的壁垒土崩瓦解,其在“心脏地带”的势力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1.前“第一威胁”

据2011年9月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美国外交密电,俄军事专家认为,美国驻欧洲外交使团的电报包含了有关对俄罗斯不同寻常的评论。从中得出结论,尽管西方宣称与俄关系重启并克服因南奥塞梯战争引发的危机,但事实上仍将俄视为威胁,并采取遏制措施。

维基解密所公布的消息大大刺激了俄国政界,例如,关于欧盟发起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文件。六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加入了这个2009年在布拉格正式启动的计划。美国外交官在信函中援引与欧洲同行的秘密对话称,“东方伙伴关系”是“对俄入侵格鲁吉亚优雅但强有力的回应”,是“对俄的惩罚”和“更强烈地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吸引进西方势力范围的机会”。

电报显示,欧洲官员在保证计划与安全无关时并不是完全坦诚的。美国驻斯德哥尔摩临时代办西尔弗曼在电报中说,“尽管这个倡议不是国家安全政策的工具,但它可能对安全形势产生长期影响”。关于白俄罗斯在“东方伙伴关系”中作用的话也很有针对性。

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多博林科夫认为,21世纪,美国的主要目的不是战胜单个国家或单个军事政治集团,而是全面统治整个世界。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实际上已经开始进行,这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全球性,是完全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它将逐步蔓延到整个世界、所有民族和国家(据《环球时报》2011年6月2日)。

这场战争将沿着三个方向进行(以“冷战”或“热战”形式)。第一,向那些被选择为进攻对象国的居民和政治精英的社会意识进行大量信息心理宣传。第二,在这些国家建立专门的代理机构,通过“第五纵队”来发挥作用,向这些机构提供一切帮助,借此影响大众传媒,达到直接在这些国家内部操纵人们意识的目的。第三,对那些不顺从、强调独立发展的国家,搞“颜色革命”、直接投资,甚至诉诸武力,用武力推翻这些国家的政府并建立亲美政府。

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则是东西方之间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全球冲突,它将决定当代世界的整个政治建构和发展。

俄国与美国及欧洲之间的宿怨,不得不追溯其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俄国古时是莫斯科大公国,通过扩张,统治东欧半壁领土,全国上下崇尚武力,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的沙皇俄国,并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完成第一次崛起,让欧洲视为大敌。此时欧洲在拿破仑的征伐下趋于一统,并开始向东欧扩张,最终与沙皇俄国交战,俄国仗其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最终战胜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帝国,使其后数百年内欧洲没有一国对俄国提出挑战,后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俄国逐渐建立起军事资本主义帝国。一战前,俄对外不断扩张,然其扩张的矛头乃是在亚洲部分,但此时东亚核心地区已被欧美列强划分为势力范围,俄国突如其来的强盛使欧美视为巨大威胁,但其因俄国靠着优越的地缘优势,欧美难以与其在东亚一较高下。但此时日本正在崛起之时,欧美列强于是支持日本采取北进策略与俄相争,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败于日本退出中国东北,之后一战爆发,俄国卷入欧战,俄国国力不济,屡屡受挫,国内爆发起义并夺取政权,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即后来的前苏联。

前苏联的建立是俄国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掌权期间更是快速发展并靠沙俄在海外的利益建立起强大的军工产业,令欧美国家震惊,美英等国试图利用纳粹德国东进打击前苏联,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英等国的战略目的已达到了,前苏联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综观现代社会历史,超级强权在各个时代建立了统治秩序,所谓“大国的悲剧”,主要不是说几乎所有的区域性和全球性“霸权国家”最终都会失去霸权,而是说所有向世界领导国挑战的新兴大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所谓“大国的喜剧”,是指作为先前世界领导国的追随者和主要伙伴如美国,则有机会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国。在20世纪,德国、日本、前苏联是既有世界秩序的三个主要挑战者,也是失败者。德国与美国不同,当它的经济总量超过英国后,立刻向后者的世界领导权发起挑战,谋求建立与英国舰队规模相等的海军,在世界范围内争抢殖民地;依靠强大陆军打破欧洲均势,建立起不容英国插手的独霸地位。德国咄咄逼人的挑战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被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前期还有俄国)的联合力量打败后,德国的军人、政客、知识分子和民众普遍不能接受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最终导致希特勒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再次成为挑战世界秩序的失败者。两次大战间的世界秩序可以称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主要挑战其中的凡尔赛体系,日本则是挑战其中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日本明治维新后,首先要挑战的是在东亚已经持续上千年的“中华秩序”。它通过甲午之战打败了清帝国,为建立自己的区域性霸权排除了首要障碍。但是西方列强不允许它在中国取得独占地位,先是“三国干涉还辽”,即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于1895年4月23日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劝告”日本放弃它根据《马关条约》所得到的辽东半岛,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三千万两。然后就是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的两个主要文件都是针对日本的,“九国公约”保障中国的领土完整、行政自主与门户开放,不允许日本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或者势力范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英、美、日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把日本固定在二等海军强国的位置。东亚和太平洋区域在英美双头领导格局中是属于美国的管辖范围,日本打破华盛顿体系的限制,逐步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就是挑战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领导权——日本当时的口号是“打倒白种人的霸权”,建立“东亚新秩序”——所以当美国动真格的,以石油禁运惩罚日本侵华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前,日本在西方列强不干预的情况下打败了清帝国,在缔结“日英同盟”的情况下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又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而这一次它联合其他挑战者(德国、意大利),颠覆既定的世界秩序,却遭到了彻底失败,把前面几次战争的战利品也全部赔了出来。

美国战略学家斯坦利·霍夫曼在《支配地位还是世界秩序》中认为,在二战后的全球范围内,有三个秩序结构:首先是审时度势的秩序,这就是由两个超级大国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的博弈规则;其次是联合国;最后是经济秩序,包括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C)即后来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雅尔塔体制是军事实力的直接反映,前苏联只是在这个范围内取得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联合国范围内,前苏联早期处于非常孤立的境地,只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少数几个伙伴。在经济领域中,美元是硬通货,在前苏联阵营中同样是香饽饽,而卢布是软通货,只能作为经互会国家的结算货币。

2.一战功成,“金融战士”肢解北极熊

普京有一句名言:前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1991年8月25日之后,一个拥有近2000万党员,70余年的政治庞然大物的前苏联政权,重重地倒在地上。一个拥有2240万平方公里土地、2.9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曾说过,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而不考虑谋杀。许多人将前苏联垮台的原因归于计划经济,事实上并不仅此一条。尽管前苏联、东欧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远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俄国曾是欧洲非常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日俄战争中无论海战、陆战均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但是十月革命后前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战时期,前苏联的坦克、飞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领先于日本,以致在东北的战争中日本已显得不堪一击。

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提到美国对冷战老地缘政治对手前苏联的胜利:“对于美国来说,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即有目的管理地缘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用古代帝国那个更野蛮时代的说法,帝国的三大地缘战略定律是:在各诸侯之间保持安全的依赖性,避免相互串通;让附庸者保持顺从、得到保护;防止野蛮人聚成一伙。”

早在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开始怂恿艾森豪威尔将军和罗斯福总统用多达12个被俘的德军师作炮灰,立即发动对前苏联的全面战争,从而一劳永逸地摧毁俄罗斯。华盛顿拒绝了丘吉尔的想法,认为美苏直接交战过于冒险。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后,哈里·杜鲁门总统命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准备对前苏联约20个城市实施原子袭击的秘密计划,此计划如实施将是美国发起的首次核打击。这个秘密战争计划的代号是“总体”。这是美国第一个企图全面抹掉前苏联的战争计划,但它不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