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不要相信美国
3160900000040

第40章 慈善殖民,“打扫”后院 (1)

“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该会议提出所谓“20∶80”的著名公式,即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即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而所谓的西方精英给主要由第三世界人民组成的世界绝大多数人口安排的21世纪的出路,就是失业、饥饿和死亡……美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究竟有多大关系,不得而知……

1.美国的“枪杆子”与“笔杆子”

“9·11”反恐战争后,美国曾一度把目光投向了它的传统国际利益上,例如中东、欧洲和亚洲,拉丁美洲似乎已经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雷达中消失了,但事实上,美国对拉美的资源是十分依赖的,它不会轻易放弃这一“资源后院”。

从历史上看,美国对拉美国家的盘剥不仅是大规模的,而且是赤裸裸的。仅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资本家就在巴西以每英亩7美分的价格买下了一大片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罗德岛之和的土地。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出口给美国的石油市值达11美元,而自己却只能得到1美元的收入。

1995年9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西方高层政要参与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讨论关于全球化以及如何引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问题。会议认为,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业已到来。这个时代将是非工业文明的时代。工业时代与它的大规模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已成为经济史的短暂瞬间即将不复存在。欧洲模式的福利资本主义已经过时。该会议提出所谓“20∶80”的著名公式,即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

要解决这一问题,即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而所谓的精英给主要由第三世界人民组成的世界绝大多数人口安排的21世纪的出路,就是失业、饥饿和死亡。接着主张由西方发达国家单独作出决定,第三世界必须走什么样的道路,直到“重新殖民化”,像对待前苏联一样“把三叉戟导弹潜艇瞄准它们”,“使非殖民化的过程颠倒过来,恢复古老的帝国价值观,甚至倒退到白人统治的旧制度”。美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究竟有多大关系,不得而知,但是,美国的政策效果似乎正在印证这次会议的共识(据《瞭望周刊》,2005年1月19日)。

在美国,许多美国人都不知道感恩节——这个真正的新大陆节日的由来。1620年,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船载着102名清教徒从英国来到了新大陆,在生死挣扎的状态下,是印第安人给他们食物,教他们打猎和寻找食物,让他们熬过冬天。但这些人并没有真正记住那些棕色皮肤的“异教徒”带来的恩惠。1622年,战争爆发了,它被称为“印第安人战争”——一场殖民者与原住民之间的战争。战争迅速演变成一边倒的杀戮,火枪是主要武器,霍乱和天花是帮凶,一直持续到1890年才结束。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的短短100年间,美洲印第安人口从4000万锐减95%,而500年后的今天,美国仅存300万印第安人。这剧情在500年中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一本介绍美国崛起历程的美国学术著作《登上主宰之路》也指出,清教徒们并非继承了上帝许诺给他们的空旷大陆,而是他们把这片大陆变得空旷了。这些冒险者和掠夺者,开始是个人行为,最后发展成为国家行为。在拥有大量财富基础后,欧美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改变其殖民文化,开始强调人的自由、和平、公平等普世价值观,另一方面不断发动战争以获取利益,这种矛盾集中体现于这些所谓先进国家一身,两种形象相互交织,既统一又不相融。这就是美国立国时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美国自独立之后,给全球带来的是数百次代理人战争与军事政变,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重灾区是美国后院的拉美国家,尤其是中美洲国家,军事政变的次数数倍于其他拉美国家总数之和。墨西哥有一句辛酸的谚语:“我们离魔鬼太近,离上帝太远。”美国这个“文明”大国,给南方邻居墨西哥带来了无数苦难。

从1823年美国门罗总统宣示所谓“门罗主义”起,美国就开始视中南美洲为自己的后院。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国家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国家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国家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次沦为欧洲国家殖民地的作用。

门罗宣言最初并未引起国外足够重视。1870年以后,始有“门罗主义”的提法。1904年T.罗斯福提出“罗斯福推论”,进一步补充了门罗主义。他指出,某个拉美国家一旦“闹事”,美国可以干涉其内部事务。在罗斯福、T. W. 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丁美洲,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内部事务。1933年以后F. D. 罗斯福执政时放弃干涉政策,转而推行睦邻政策。

拉丁美洲“独立之父”玻利瓦尔曾不无道理地把美国人称作“美洲的英国人”,美国哲学家威康·詹姆斯也曾做出断言:“美国已经把《独立宣言》彻底吐了出来。”

美国极其重视文化的力量,自建国之初便有了天定命运论(Manifest Destiny)的说法,表达美国凭借天命,对外扩张,散播文化的信念。天定命运论的起点自然是一种优越论,它一直是笼统的观念而非一个特定的政策。如果再加上领土扩张主义,此词也包含美国卓异主义、罗马式国家主义、与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等信念。

美国每一次战争或扩张浪潮的背后都有其国内矛盾无法调和的根源,扩张同时也是转移国内不满情绪的一个策略,即把一些落后的弱国当作他们的出气筒、旧货店、垃圾场和溢洪闸。19世纪4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经济恐慌,也就是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天定命运论甚嚣尘上。1845年7月,美国民主党人报刊《民主评论》主编约翰·奥沙利文正式在他的刊物上写下了“天定命运”这几个咄咄逼人的字。1856年,旅居法国的诗人卡依塞多曾写了一首题为《两个美洲》的长诗,诗里描述美国式的思想:“有用的就是好的”。

在最初的年代里,美国人的行为还打着神秘主义的“天定命运”旗帜,但很快,“实用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大行其道。美国哲学家查尔斯·皮尔斯和威廉·詹姆斯创造了“实用主义”哲学。由此,哲学不是人们的信仰指导人们的行动,而是行动的准则成为人们的信仰,这些信仰必须由行动的实际效果来检验。由此,人只信仰他愿意相信的事情,人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往成功的历史经验和希望今后成功的心理,两者组成了行动意志,这个意志不断给哲学灌注生命力。这一观念简单打个比方的话,可以这样来概括,一个人出于一个坏的念头干了一件坏事,又成功了,这个坏念头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今后的行动准则,即适合于他的哲学。

实用是美国人指导行动的准则,实际就成了美国的行为风格。美国领土扩张有三个来源,从本土印第安人那里掠夺来的土地、向欧洲列强购买的殖民地、从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包括墨西哥在内抢土地。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脱离英国时,它的领土只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面积仅94万平方公里,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宣布放弃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其他领土使其并入美国版图,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仅400万人。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刚刚成立的美国很快就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乘欧洲殖民者们混战无力兼顾美洲之机,继续向西向南进行扩张。1803年,美国总统杰斐逊与法国谈判,签订“路易斯安那购地条款”,法以27267622美元将该地卖给美国;每平方公里地价仅为12.7美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土地交易。

于是,美国突然扩大疆地一倍多,用这块土地编成6个完整的新州,还让9个州扩大了辖区。美法签订和约后,美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1830年5月,杰克逊总统又通过了《印第安人迁移法》,把印第安人强迁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后,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便成了下一个目标。美国一度曾提出路易斯安那的购买也包括佛罗里达,但遭到了佛罗里达的拥有者西班牙拒绝。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拿破仑占领。趁此机会,大批美国人迁入佛罗里达。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1819年2月22日,美西签订条约,美国仅花了500万美元就获得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美法、美西这两项交易使美国在不到20年时间,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1倍多。1846年美又强迫英国订约,把美国北部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排挤走了这个地区的英国人。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的扩张使美国尝到了甜头,接着,美国又相继通过策反与威胁的方式从墨西哥和英国手中得到了得克萨斯和俄勒冈地区,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