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观心术
3269100000016

第16章 何谓练达我们的心 (5)

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就在这个世界上。简单的夜晚,泡一杯清茶,听那如水的音符从耳膜流过,我以为那时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就在我心里,仅仅是一个看的表情,一个听的动作,某些默契的感觉便如约切入。世界原本如此美好,只要你的心灵善于发现。经历过多少世事的人生,有时会疲倦,放弃一些何尝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必然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在前方等待。放松自己,在音乐里,我们会发现灵魂需要这样一种张扬的释放,世界在音乐中与我实现同一,这是多美丽的感受。

◆ 在音乐中同一

音乐传递给世界一个表情。

一列列马队从黑洞洞的城门鱼贯而出。人群中回头窃窃私语的女子,她那时望着满身盔甲的男人,那是描绘的目光,属于历史墙壁一段停止挣扎的青苔。

正当时,张靓颖清晰的声音恰好响起。音线滑过丝质的空气,颤悠悠地停留在某一个空间。“你的心被什么蛊惑,你的轮廓在黑暗中淹没。”群山之间是一大片亮光,必然有一处通口,属于就此经过的故事。她是戴着耳麦的女子,面对着文明的麦克风或低或高地唱着什么。或如我们安静或浮躁地惦念着什么。

有一种安然的抵达。它蛰伏在心的一隅,带着浅浅的微笑,在音线的波纹上下高低起伏。在某一刻,它延伸了翻飞的思念之花,过滤了浮躁之后,忽然安静下来。戴耳麦的女子,在故事中无法自拔,她的演绎属于今夜的温暖。寒冷即使在多年后到达,但就此定格的嗓音却已封存在彼此欢笑的容颜中。

几粒干净的音符,在秋天的风中跳跃,它慢慢地饱满。空荡荡的录音间,现代的镭射光在不动声色地闪烁。在凌晨,没有天光的斗室,寂寞的灯火一盏盏地熄灭,一双手拉开密不透风的窗帘。“看不穿,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天光进来。窗帘的衔扣沿着光滑的圆杆从左到右的方向滑动。窗帘遮蔽的世界是否是瞳孔的颜色,在黑暗与光明之间,那是一双看清“生命般莫测”的眼睛。就此拉开,在平静中,丝丝滑动的声响如此逼真,如此沉闷,曙色成为瞳孔的颜色。带着耳麦的女子“看桃花开成怎样的结果”,爱情却已风驰电掣经过。所有的期待,为了一个桃花盛开的结局。

一大截木头,它成为纸张,后来上面写成历史。所以历史是由木头书写的,在暧昧之外,浮着一层恍然大悟似的木屑清香。这使它接近我们的熟悉。

“画着你,画不出你的骨骼;记着你的脸色,是我等你的执著,你是我一首唱不完的歌。”麦克风使声音沾染一层凌跃于真实之上的华丽,戴耳迈的女子,她的声色清质,把所有的描绘于一瞬间,如跌落心湖的月光,好整以暇地充盈暖暖的世间。她就此在音乐忘记自己,止水澄波般掠过,所有关于我们,关于爱情,不得不倾诉的一切。

黑洞洞的城门开始关上。里面是爱情,外面是战争。从罅隙中挣脱而出的衰败的气息,弥漫在历史的天空。男人与女人演绎着世界。城门关上,桃花盛开得艳。如此,生命在继续。

一生中,有几朵属于花开之间的秘密,有几片“目光比月色寂寞”?群山之巅,俯瞰世界,是人间渺茫,还是你渺小?我们不知道。一阵风,一场梦,桃花花瓣片片坠落,城门关上的声响,喑哑沉重,所有的爱情刻上一层尘世的尘埃。张靓颖不加掩饰的忧伤,是浮于空气之中的重力,像磁铁,使爱情的零落花魂积聚,归拢成一朵含苞欲放的花,种植在每一个寂寞的人的心灵土壤里。她或许唱着唱着,台下的我们就在这里被遗忘。所有的过去属于心跳般难以触及的惆怅。而在惆怅里,我们把所有的古典情节,打包成《画心》的动作,即使一掠鬓角,一扬眉,仿佛都已在时间里沉默多年。

火红的一轮落日,在黄沙漫漫的大漠上空悬挂。所谓的爱情,仅仅如目睹落日悲壮一瞥,彼此相视一笑的心动。遥远的驼队,还在历史的那头行走,炽热的沙粒烙痛骆驼的行脚,历史的那头,王朝的城门洞开。清晰的空气,人们吃着早点:馒头、大饼、油条。如果在一片喧哗中,那么就是驼队的行商,在千里跋涉后,走进城市。历史何尝不是这样,你安然地坐在油腻的条板凳上,喝完这个早晨最后一口豆汁,抹抹嘴;或者你隔着时空,在华丽抑或粗糙的录音棚里,唱完最后几句歌词,时间把这些真实记录下来,这些瞬间成为后来的历史。而此刻,我们需要在歌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安静。它迟迟没来,但终于还是来了,大幕拉开,所有的人生进入半场休息。空荡荡的世界,空荡荡的你我,在一场歌唱中,把岁月封闭。属于自己的时间,开出属于自己秘密的花朵。

在世界上,我们只是一个人,一切繁华在我们眼前曾经盛大开演。包括历史、战争与我们相濡以沫的爱情。即使用几分钟演唱的歌,它也一定经历开始、高潮到落幕的必然过程。所有的生命过程就是这样,我们不知道此刻的我们还在哪里。唱着《画心》的戴耳麦的张靓颖,她也不知道,她只想“看桃花开出怎样的结果”,她看到了吗?她在自己的心灵呼唤出来的声音中迷失,她快乐于这种秘密。

“你的轮廓在黑暗中淹没”,随之淹没的还有时间、心灵。在一首歌如期进行时,这句话已是这种过程的最佳诠释。历史与黑洞洞的城门,木头变成纸张的清香。桃花树下的女人仰头凝视着奔腾的马队。遥远的黄沙大漠中的驮队,他们今夜必然在月光下露宿。就是这些,它们刻满时间的痕迹,又何尝不是“轮廓在黑暗中逐渐淹没的过程”。

透视人生,张靓颖的声音,有一阵在风中颤动,如暮色里飘落的叶子,它逐渐淹没在自己寻找的路上。那种抖动,似乎包容了世界的一切无奈,终于还是向前游动着,落在我们的掌心里,世界开始满腹心思地沉思。

如果世界是一块空地,那么谁将是这空地上唯一的孩子呢?

比如在一个阳光哗然的上午,楼下空地有人在劈柴,孩子稚嫩的手推开沉重的铁拉门。那些沉闷的声响弥漫在夏季你我共同拥有的风中。我看到对面房子的一个女人,翻身骑上自行车,她像往常一样在我眼前出现,又消失。所以我想起与你拥有的相关片段,那些花儿。

你不知道这楼下是片空地,除了风很多时候远远吹来,我时常会听见有人在楼下叫我。我向窗口探出身子,就像一只手蒙太奇似的伸向远远的麦地。如果秋天来了,麦子会饱满地垂向土地,漫山遍野的雏菊,在暖暖的风中摇曳。我看见你坐在那里,在麦地里守着那片花儿。

亲爱的,你不知道,在你熟睡的时候,我的一只手已经把声音放进那台老式的CD播放机里。整个上午,我一直在听那首歌。除了偶尔喝茶和疲倦。就是小小地想着这个夏天,你沉闷欲睡的模样。你告诉我是范玮琪的《那些花儿》,那些日子,我沉浸在音乐伤感的旋律中,久久敲不出一个词。

这个夏天还没过去,风里却隐约有秋的气息。“那片季节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歌声就这样开始,恍若经过人生春华秋实的所有铺垫,一只小鸟安然地落在麦地稻草人的肩上;墙上老式座钟的指针正指向中午最清脆的时光,乍然响起的,如风过后,雏菊的花瓣片片绽开。如此静谧,所有褪去浮华的表达,径直跌落光阴的深处。

许多少年坐在天空下,他们不知是在看着天空,还是在看着麦地。属于生命的深处,必然有一个瞬间使他们想起曾经淡淡的过往。没有谁会要求他们这样,正如现在的你,有时候会想到瘦窗台上爬满的常青藤,露水打湿了书桌上泛黄的日记本。一只鸟会从灰色的天空掠过。

往事是一种什么颜色呢?小睡初醒,可以就着一盏残茶,涂抹心情。身边的播放机还在固执地唱着一段属于消失的过去。“今天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亲爱的,你实在无法想象我是怎样抵达,世界已经是片空地,唯一的孩子在空荡荡的礼堂里模拟着飞行的姿势。

那些花儿,那些歌声是什么呢?如果你知道,请不要说出来,就在那片安静的麦地,远远地坐着。天亮的时候,我会叫你。而此刻我试图从这首歌中描摹出岁月的影子。它必将在世界的一个角落,等着我。

你可以看见灰蒙蒙的往事天空,那些在老式红砖青瓦房与大树之间拉着的一根电线上,许久没有小鸟停在上面;宽大的铁门沉重地拉上,关住了你曾经舞蹈的身影;还有一些,我可以补充的是,当我的手按住播放机的按钮时,那片麦地的田垄上,孩子们勾肩搭背地从眼前经过,而那个姿势,很多年以后,我再也无法清晰地向你作出示范,“他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一生里无法言喻的情感,那些怀旧的情结,就在此刻迫不及待,沽沽流出,明朗得像一面镜子。鱼在鱼缸里,吃力地吐出一个泡泡。鱼缸外的人们如释重负。你可以在睡眠里轻轻地翻一个身,从左边到右边,门外有行人在窃窃私语,他们会不时望着彼此,他们在说话。他们的脚步很轻。你可以看见窗台的那盆菊,在风里,拉着阳光的手,含羞地舞蹈。然后你再睡去。那些花儿,在梦里是一个巨大的旋涡,它把往事支离破碎的形象拼凑出粗线条的图案,然后交给记忆。

关于记忆只是我们一个无法摆脱的来源。在岁月里,我们彼此对忘。许多时候,对着一首歌,比如《那些花儿》,可以沉闷地想上一个上午。我们不再说话,所有要表达的,歌声已经表达。你尽可以缓慢地在纸笺上写下几行诗,会心一笑,然后让它随风飘走。

时间它是个巨大的黑洞,艺术比如文字、音乐是填充这黑洞的暖色。一列火车在黑暗的隧洞长时间穿行,车厢里次第亮起的灯火,照见旅人疲倦的脸,他们有一刻对着自己沉默,然后豁然。人生总是要过去的,尤其青春,唱着《那些花儿》的女孩也会老去。我们各自挥手的天涯在哪里?在黑洞洞的隧道,噙着一些灯火的温暖,便是人生最简单的归宿,我们不知道自己藏在时间的哪个角落,但我们知道身边有许多一路同行的人。就这样各自天涯又如何呢?

我看见你站在曾经的麦地里,风吹过空旷的天空,吹得漫山遍野的雏菊扑扑地响,又吹过你的长发。我的眼里却想起十多年前读过《麦田里的守望》里的那个叫霍尔顿的男孩,他歪戴着鸭舌帽,在一望无际的田野,沉默成一个稻草人。

如果世界只剩下一块空地,一个孩子,那么我愿是这块空地上唯一的孩子,等着那些花儿。

世界是一块空地或是一堵残缺的墙,我们是无数次从它身边经过的过客;世界在尽情地欢唱,大多数时间我们是沉默的聆听者。音乐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潜移默化是我们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在那些心灵疲倦的小憩中,记得时刻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在忘我的情绪中,融入音乐的境界。它可以让我们在劳累中精神焕发,倾听着来自心灵深处的独白,领会世界最深沉的表达。因此我们要牢牢记住人生里与音乐独处的时光。

观心自照:《遗教经》云:世皆无常,必会有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一个人不论从艺术的哪扇门进去,只要到了高峰,与其他艺术必有相通之处。诗文与音乐之间,或戏剧与绘画之间,乃至一切的艺术心灵,都像一个房子里开许多窗,向外看每一扇都不同,向内看只有一个房子。艺术与宗教心灵,何尝不也是在同一个房子呢?正如泰戈尔说的,生命里不能缺少游戏。只有放松的、从容的、无所为的心情,才能使自己游戏于红尘三昧。

老子《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近于道。”《金刚经》偈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曰如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些哲言片段围绕心需要善护持而向人们展开形而上“道”求证的一条通彻之路。其中涉及到水,水正因至柔之性,驰骋于天下至坚,乃成其大也。作为我们普通人学习“道”的精髓,应该以辩证、如水、八面玲珑的思维特征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与环境,保持“道”的内核光明,内在平衡祥和,外在融会世界。不要困扰于心的静止处,因为心是圆融无碍向时间滚动的,当它以始终保持如一的状态,时时善护念意时,那么我们会发现即使再高深莫测的“道”,也平凡得如同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