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思想力
3297000000021

第21章 创业投资活动将改变中国商业生态

陈琦伟

创业投资活动也成为一种商业时尚……这批新兴的、市场化的、由专业管理团队管理运营的、快速成长着的资本力量,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商业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以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的经济周期调整为契机,创业热潮正悄然涌起。与此相应,创业投资活动也成为一种商业时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号称从事创业或股权投资的企业已有数千家,平均每家的可投资资金至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保守估计中国至少已有数千亿乃至上万亿的资金聚集到了创业和股权投资领域。这批新兴的、市场化的、由专业管理团队管理运营的、快速成长着的资本力量,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商业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在历史和传统上并不重商、亲商。“士农工商”,“工农兵学商”等说法,形象反映出直到改革开放甚至20世纪80年代,商业活动在中国的末流社会地位。这种社会价值观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导致在中国先天缺乏阳光、透明、健康,为公众认可的商业文化,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假货、假账、仿冒、不遵守合约等很多在个人品德领域的陋习在中国的商界可以大行其道。这种状况的后果其实很严重,最直接的后果,是原始资本主义的不择手段敛取财物的致富观在中国很有市场,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价值--“诚信”却付之阙如。

创业投资--依赖外部资本介入才能真正成功的创业活动,却逐渐而实质性地冲击着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商业生态和陋习。

外部资本以股权投资形式进入一家新创业企业,它带来的不仅是创业所急需的资金,而且有更多的附加价值:

外部资本会带来游戏规则的改变

通常,创业企业家能够以一己【或两三个主要合伙人】之力,创办出一家有快速增长潜力的新型企业,企业家个人的能力、意志一定是起到了支配性作用,由此也造成在创业企业中“人治”现象比较普通,或者换句话说,初创企业也往往是“个性”最强的企业。

但是纵观中外企业发展史,如果一家企业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上市的大企业,这个企业成长史也一定是企业“个性”越来越被“公共性”替代的过程。企业的“公共性”也可以理解成企业的公共价值,即公众认同的企业价值。这个公共价值完全是可计量的,它也就是用资本计算的一家企业的总市值。而外来资本正是从一开始介入就要推动创业企业去体现它的“公共价值”。

这种体现的方法,来源于对创业企业营运中新的游戏规则的明确。

外来资本首先的要求,是创业企业必须有一个明晰的、有独特竞争力的、能保持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力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并不是一个很书面化的术语。更直观地讲,就是一家创业企业要让别人看得懂你是怎么在赚钱;别人认可不认可你这种赚钱方式。

看懂了,认可了,外部资本才乐意把资金投入这家企业,才会接受高出创业者原始投入资金的价格作为投资代价而成为这家创业企业的新股东。

但是,事情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新股东进入后并不会只当个“甩手掌柜”,他们会要求企业形成一个新的股东会、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一整套制度,这就是现在常说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套制度下,新股东才能相信外部所投入的资本是在一个透明、规范、符合这家企业盈利模式的机制里运作和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大家赚的都是阳光下的利润。

外部资本还会带来新的资源

外部资本进入创业企业管理高层【通常至少是董事会】的代表,通常是对这家企业所在行业或主要相关资源【例如市场、财务、上市等】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士通常有良好高等教育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这是股权投资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以此辅助创业企业家的产品、技术等企业原创优势,应该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专业人员的理性思维,会有助于企业注意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

一家好的【有品牌的】股权投资机构的进入,还会为创业带来无形的品牌效应。市场会觉得这家初出襁褓的企业能够得到知名资本的认同和投入,也就更容易获得其他资源例如市场、银行资金、人才等的青睐,从而使企业的快速成长更加有保障。

外部资本又会非常鼓励企业的创新活动

因为资本知道,持久的成长力只能来源于持久的创新。所以资本通常会对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销售模式升级、新工艺运用、流程优化、人才培养、资产负债管理等创新活动特别有兴趣。创新的努力和创新氛围的形成,是小到一家企业,大到整个市场具备活力的根本源泉。

当然,资本所谓资本,它一定不是为了高尚的情操而介入商业的,一定是清晰的利润导向的,所以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听到资本与企业原创人利益冲突的案例。无可讳言,单纯就利益实现的方式而言,可以共享,也可以零和。但是,外部资本的运作方式,就决定了它在本质上会去追求共赢而不是零和。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中外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企业,都能借助资本的力量而如虎添翼,修成正果的原因。

企业与资本的有效结合,这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积极产物,是现代商业生态的真谛,也是中国经济摆脱过去具备浓厚农业社会特点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特点的落后商业文化,从讲人情转向讲制度,从讲守成转向讲创新,从讲权术转向讲规范,从讲零和转向讲共赢,从而真正形成与中国在21世纪崛起相适应的现代中国商业文化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