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25

第25章 丛林秘境,缅甸的图谋(2)

公元初,当高棉人向中南半岛南方发展,在今天的柬埔寨建立了他们的王国的时候,在今天的泰国南部、缅甸南部和马来半岛北部,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孟人的古国。三国时期吴国人康泰曾经与朱应出使扶南,回国后著有一书,名《扶南传》,就曾提到一些孟人所建国家。其他还有《水经注》,《太平御览》,《扶南异物志》,《岭外代答》,《新唐书.南蛮传》,《诸番志》等书都有记载,《扶南异物志》说孟人所建的林阳国有“民十万家”。以一家五口人来计算,林阳国总人口应在50万人以上。在当时的东南亚,已算规模很大。3世纪以后,孟人建立过诸多小国,包括顿逊、盘盘、哥罗、狼牙修、丹丹等。孟人所建小国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多是由一些小邦或部落组成的联盟,或刚从部落联盟发展到最初的国家形态。

孟人在从其发源地中国西南一带向中南半岛西南发展的时候,中南半岛西至缅甸,南达马来半岛,都曾经分布有孟人。在缅甸的南部的孟人,还曾经向北部发展。缅甸栖地区的古代水利工程,就是孟人建筑的。一些历史学家还认为,现在缅甸西南的阿拉干地区,也曾经为孟人所占据。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孟人,也曾经向南部发展,在中国唐代的时候,其势力曾经到达马来半岛南部今天马来西亚的柔佛一带。

一千年前,随着缅人和泰人的大举南下,孟人势力逐渐衰弱,土地被侵夺,只能保有小片土地,且互相之间失去联系,此后,孟人虽然不断掀起独立运动,但始终没有成功。以后,被泰人和缅人等民族统治的孟人不断被同化。孟人,如今仅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偏居在泰国和缅甸等国的南部一隅,而高棉人在柬埔寨被越南和泰国包围。[21]

公元3世纪,中国青藏高原的藏缅人的一支顺山势南迁,缅族(Bur米ese)的一支骠族(thePyus)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骠国,以卑谬为都城。802年,骠王派使臣来到唐朝京城长安,表演过缅甸古乐和精彩的舞踏。唐朝时期,中国云南的南诏势力强大,曾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南诏强盛时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分土地。832年,骠国被同为藏缅系的南诏灭亡,骠人到处逃散,逐渐与栖一带的同族人缅族融合。此时,与骠国并立,孟人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建立直通国(苏伐那蒲迷王朝),直通国位于今缅甸南部,靠海,共传了59代。骠国灭亡后,孟人王国统治了整个下缅甸,一直到十一世纪。

11世纪初,定居栖一带的缅族,融合了骠国、孟人、南诏、掸人的文化,建立了蒲甘王国,定都蒲甘(Pagan)。这时中国正于北宋时期,1044年,蒲甘王国国王阿奴律陀灭掉了孟人的直通国摩奴哈王,统一了缅甸全境,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并于1058年开始创缅文字母。蒲甘王国与云南大理国关系密切,同时,也于锡兰(斯里兰卡)交好,之后为元朝所灭。[22]

据缅甸史籍《琉璃宫史》,元朝灭亡后,缅甸各城邦处于一种割据状态。1364年,夺取蒲甘政权的掸族三兄弟的后裔他拖弥婆耶建立阿瓦王朝,统治北方的上缅甸,孟人在南方的下缅甸建立勃固王朝,这南北两大势力最强,长期争霸。在南北双方又有许多小城邦,如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其中又以缅族的东吁最强。各城邦互相敌视,使缅甸长期战火不息,很少有和平安定的时期。这样的情形,前后经过约二百五十年之久,缅甸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掸族统治时期”,或称“缅甸战国时代”。

缅甸东部掸族的阿瓦王朝与南部孟人的勃固王朝,从1386年到1425年,两国不断发生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掸族统治阿瓦后,缅族不堪忍受其压迫,纷纷移居东吁。四十年战争时,东吁由于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实力开始壮大。同时,北方的孟养和木邦也趁阿瓦王朝参与缅甸内战而实力削弱时发展自己的势力。1489年,东吁侯明吉瑜(1486-1531)自称国王,宣布脱离阿瓦王朝的统治。这个事件标志着东吁王朝(1489—1752)的建立。这时缅甸国内战争的焦点集中在阿瓦与勃固的战争中,谁也没有预料到并不显眼的东吁,这个夹在两大势力间的中等国家,趁机发展起来,并由此开创缅甸强盛辉煌的盛世。

1531年,年仅15岁的莽瑞体(缅名德林瑞体)在东吁继位,莽瑞体生于1516年,传说他出生时王宫武库中的兵器闪闪发光,由此被认为是东吁武功的象征,其名即为“唯一的金伞”之意,从此缅甸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建立,史称东吁王朝。早先莽瑞体的父亲东吁王明吉瑜娶了阿瓦国王的女儿进行政治联姻,从而获得皎克西的“粮仓”地区作为嫁妆,使东吁人口得到发展;又与强大的勃固王朝结盟,牵制住阿瓦王朝的进犯。正当阿瓦王朝和勃固王朝互相火并、两败俱伤时,东吁一直在养精蓄锐,集结力量。

1527年,阿瓦王朝在与勃固王朝不断的战争中,国力衰竭,孟养国的王子思洪发趁机联合木邦、孟密攻占阿瓦城,杀死阿瓦国王莽纪岁(即瑞难乔信)及其妻儿,三个国家瓜分了阿瓦王朝的土地。

思洪发控制阿瓦王朝后,阿瓦王朝的大臣到云南向明朝当地政府哭诉,然而云南地方政府并未向明朝朝廷呈报。后来,明朝派了永昌知府严时泰、卫指挥王训前往当地勘查实情。结果,孟养国派兵在夜间到明军住的驿馆闹事,焚烧驿馆,杀死赍金牌千户曹义,严时泰等势单力孤,连夜逃回云南。这时,明朝正值安凤之乱,无法兼顾西南边地。这一事件也标志着明朝在北缅的势力大大消退。之后,思洪发开始统治阿瓦,他残杀缅族僧侣,毁坏佛塔,焚烧佛经。阿瓦王朝内动荡不安,渐渐在南北对抗中处于劣势地位。

莽瑞体建立东吁王朝后不久,就开始了领土扩张活动,这时的南方勃固王朝因与阿瓦战争连年战争,国力耗尽,宫廷又陷入争斗,王室兄弟争立,莽瑞体趁机予以调解,勃固王室兄弟对莽瑞体非常感激,互相争着割让地盘给东吁,接受莽瑞体约束,尊称莽瑞体为“哒喇”。然而,莽瑞体并不满足,1535年莽瑞体开始发兵进攻勃固王朝,他采用了离间手段,设计除去勃固王朝的两位有经验的大将,孟人勃固国王多迦逾毕中计将两位大将处死,这使得勃固失去了军事统领,同时也失去了取胜的信心。1539年,莽瑞体顺利占领了勃固城。勃固国王多迦逾毕率部分人员逃往一个独立的城邦卑谬,另一部分孟人则逃往另一个城邦马都八,随后,莽瑞体兵分两路,一路轻兵由妹夫莽应龙率领从陆路直取卑谬,另一路则由自己亲自率领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与卑谬、勃固联军交战。

莽应龙在莽瑞体大军到达前就对联军发动突然袭击,大获全胜,等到莽瑞体到来便一同进逼卑谬城下。阿瓦国王思洪发看见南方形势危急,不愿看到东吁势力坐大,便派遣一支水军援助卑谬。即使如此,东吁军仍大败联军,解除了卑谬对东吁的威胁。莽瑞体又转向勃固,下令大赦愿意投降的孟人,许多孟人投降后,他不但赦免,而且仍然任命他们担任原职。他效法蒲甘的国王们,将孟人和缅人当作一个民族来统治。

莽瑞体与孟人和解的政策并没能使南方孟人建立的城邦马都八投降,马都八的反抗激怒了莽瑞体,他率大军南下围攻。但是马都八本身建筑在高地上,又接收了部分勃固部队,军事实力较强。同时,又有大量葡萄牙人帮助他们,在城墙上以及港口的七艘葡萄牙船上用枪炮扫射缅军。这使莽瑞体的大军连续七个月没能取得进展。1541年,莽瑞体对马都八发起最后攻击,莽应龙任指挥。他烧毁了港口的葡萄牙和孟人船只,然后又放下一批建有竹“塔搂”的竹筏,滑膛枪手在塔楼上向城市开火。马都八被攻陷,莽瑞体缴获大批战利品,他下令屠马都八侯全家以及全部守军。之后,附近地区的孟人都被马都八的屠城震慑,都投降了莽瑞体。这时,缅甸南部已经基本在东吁王朝统治之下。

阿瓦国王思洪发在卑谬惨败后,就此一蹶不振,缅族均倒向东吁王朝。1543年,思洪发被其手下缅族大臣明吉耶襄杀死。正当莽瑞体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北方的掸族势力被迫联合了,他们将做最后一次有威胁的反攻。1544年阿瓦新任国王康孟联合锡泊、蛮莫、孟养、孟密、孟乃、洋桧组成了七国的军团,准备重新夺取卑谬。

这时,东吁王朝的部队由莽应龙率领,莽应龙借助优势地形,诱敌深入,最终打垮对手,史称“七国之战”。公元1546年,年仅30岁的莽瑞体用缅族和孟人两种仪式在勃固城举行加冕典礼,号称“上下缅甸之王”,莽瑞体王在戎马生涯之外还为后世留下了一件举世闻名的名迹——瑞大光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