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二)
3332300000026

第26章 白象战争,缅甸战国时代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据《佛本行集经》等经说,一天夜晚,摩耶夫人在睡眠的时候,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身体轻快了许多,整个身体都被光芒所笼罩,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发生的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询问王后的梦有什么预兆,婆罗门占卜师说:“这个梦非同寻常,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非常高兴。后来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也就是佛祖出世。

由于佛经的典故,白象被信奉佛教的古代泰人及缅人视为佛的化身,为祥瑞之兆和庇护王权的镇国之宝。所谓白象并非全白,凡是金黄、银白、粉红等肤色的大象。发现或捕获白象,是十分罕见的事。在历史上,曾有4位缅甸王自称为白象王,包括雍笈牙王朝的最后两个王,敏顿和末代国王锡袍都曾拥有白象。白象有自己的采邑封地,有数十仆人伺候,有一省的赋税供日常花销。英国乔治.斯科特爵士曾在《缅甸》一书中提到,幼象要吃人奶长大,“在白象的宫殿外面,处于哺乳期的妇女们站成一长溜,能够为白象哺乳是每个人都追求的荣耀,白象不仅仅受到王室的宠爱,它还是整个国家的骄傲”。

十六世纪中叶,在暹罗的军事改革中,有一项就是捕捉大象,将其驯为战象,在捕象活动中,暹罗机缘巧合捕捉到了白象。这个消息被缅王获悉,这给了虎视眈眈的缅甸带来了侵略的借口。1548年,缅王莽瑞体向逻罗阿瑜陀耶王朝索要2头白象。阿瑜陀耶皇廷收到了缅王的书信,他们明白了缅王的用意所在。作为平等国家,白象不可能相赠。而若一国向另一国索要白象,实际就是向该国表示宣战。

这时,东吁王朝正处于全盛时期,其国力不是暹罗可以匹敌的,但暹罗还是硬着头皮回绝,莽瑞体随即以此为借口,率军大举入侵,莽应龙一同前往。从而拉开了直到19世纪初才结束的旷日持久的泰缅战争的大幕。

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的士兵、战象,展开一次又一次的野战和攻城战,这是中南半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军事行动。虽然暹罗方面的游击部队延缓了缅军进兵的速度,但在东吁王朝优势兵力下,暹罗军队退回到首都大城中。

莽瑞体随即包围了大城,至1549年,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暹罗王后素丽瑶泰及公主都战死。由于久攻不克,东吁王朝的军队出现补给问题,同时莽瑞体重新开始担心国内的诸多割据势力,于是只好无功而返。

1549年莽瑞体从暹罗退兵后不久,由于两次谋划已久的战役都遭受失败,莽瑞体对东吁王朝失去了控制。1550年,前勃固王多迦逾毕的异母弟斯弥陶在沙廉起兵,莽应龙受命前往征讨。在莽应龙征讨过程中,孟人锡唐侯斯弥修都趁此机会在一次游猎中暗杀莽瑞体,随后在勃固称王。接着莽应龙自己的弟弟随后也在东吁称王,卑谬、马达班等地也重新呈现割据态势,缅甸中南部再次陷入分裂局面。

莽应龙虽然拥有大量的军队,各势力没有一个敢于主动与之交战,但他没有控制一个地盘。不久,原先受雇于莽瑞体的葡萄牙队长米罗率领部分火枪队加入了莽应龙的军团,这使得他的力量又得以增强。莽应龙之后绕开勃固,攻打东吁,他的弟弟只好出城投降。正当莽应龙重整军队时,两支孟人势力间发生了内乱。斯弥陶依仗自己是前勃固王的异母弟,根本不把锡唐侯出身的斯弥修都放在眼里。斯弥陶及其追随者杀害了已先自立为国王的斯弥修都,造成孟人内部的分裂,大量不满于他行为的臣民转而加入到莽应龙麾下。元1552年,莽应龙攻打临近东吁其另一个弟弟控制的卑谬,在其攻势下,卑谬沦陷,莽应龙的另一个弟弟在突围战中被击毙于战象之上。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莽应龙重又统一缅人地盘。1554年,莽应龙又率军打败勃固,仅用了4年就重新统一了缅甸中部与南部,向着一个完全的统一帝国迈进。1554年,莽应龙之子莽应里(南达勃因)因率军试探性的攻击了阿瓦王朝,但并没攻克。第二年,当莽应龙亲率由步兵、象兵和葡萄牙火枪手组成的军队到来时,便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阿瓦城。阿瓦国王试图乔装逃出城,未遂被捕,随后被废为平民。此时缅甸的北方只有孟养、木邦、孟密等国和在及在中国境内的归属于明朝的各族土司,根本没有与东吁王朝抗衡的能力。至此,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阿瓦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