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晚清第一妃
334600000258

第258章 风中沙(8)

上次赏了些鸡、枣什么的,没想这次的赏赐这么贵重!是关心,是收买,还是警告?她现在已经对森严的宫规畏之如虎,任何结论、推测,都不敢象以前那么轻易就下了。所好她把闵孝英给的高丽参大多给光绪补了身子,剩下的已被自己用完,正好用慈禧太后的御赐。——当然用!

当务之急是完成大公主的托付。珍嫔左思右想,不敢给皇上说。光绪来景仁宫的时候,她被困扰得难受极了。后来,她想到帝师翁同龢。这位户部尚书学识渊博,世事洞明,应该可以劝动皇上。但是,宫例,后妃是不可以见大臣的。用了变通的方法,修书一封,直递翁府。没想到翁同龢当天就极其委婉地回绝了。

翁同龢的为人,重在一个“巧”字。巧于衡量,巧于计划,巧于不动声色投人心思,巧于说漂亮话做漂亮事,也巧于推脱责任。这是翁同龢在朝廷虽经起落,始终不倒的奥秘。珍嫔交给他的差使,他可明白得多。这事牵涉到祖制更动,又是向洋人服软,都察院的御史、翰林院的学士早就拟好了折子,预备给哪位烈士头弄个头破血流!再说光绪那儿,他这个当师傅的也是不什么话都能说。皇帝这么多年视之如父,还是不是他时时、处处使巧,力避纷争换得的?

还得托人。珍嫔又想到经常给光绪上英文课的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前期,丁韪良曾几次蒙皇上特旨到景仁宫辅导,珍嫔考虑到皇宫禁地,这么做肯定又要出麻烦,止。此后皇上到毓庆宫学英文,有时候她也跟着去,躲在屏障后面听。但这个念头很快打消。丁韪良是个外国人,让他劝皇上对外国人让步,那更没门。

还有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她珍嫔!

珍嫔这时已经阅读了不少西方书籍,国内驻外大使的旅外游记也看了很多。她深深赞叹欧美国家那种大刀阔斧的变革、开拓精神,更羡慕他们开明的民主政治制度,故此,对改换外使觐见场所的事,觉得未尝不可。但是,她不是皇上,也不会有皇上的那种皇统神圣的意志。皇上对这件事的痛苦,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使她再一次清清楚楚地感到,相对变幻莫测的世界,自己只不过是小小的一粒风中沙罢了。

进也不能,退也不是,一连拖了三天。这三天里,宫外又发生了一连串叫人瞠目结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