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食有鱼
3353900000006

第6章 带着鱼去旅行 (1)

回渡鱼乃湘江独有鱼种,此鱼无鳞,只在湘江里面生活,而且就待在回流的激水处,专事与激流搏击,因此得名回渡鱼。

1 厦门的土笋冻

到厦门,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地方。因为交往的厦门人都这么说:真对不起,现在厦门搞建设,乱糟糟的。那份感觉,就像进入朋友的家室,而他的家正好在装修,比较乱。一个城市的人爱自己的城,以至成为生活的一种状态,无过厦门人者。厦门人一直在怀念他们过往的安逸日子的时候,他们对突然冒起的新兴建筑以及立交桥等,都不那么以为然。他们总是在说,过去厦门不是这个样子的,过去的厦门,那些街道和建筑……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厦门的菜,厦门朋友也这样说,厦门的菜东来西往的都有,没有什么正宗厦门,这一点上面,厦门人倒是坦然。他们在建议我喝台湾杨桃汁时,就这么说:喝杨桃汁吧,台湾来的杨桃。讲这样话的语气,似乎台湾的物产,便是厦门人的兄弟果园里面长的,我以为厦门人仍然是生活在世外桃源,或者他们一直试图这么生活,他们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但不能离了厦门已有的那份安宁。

土笋冻是一个小吃,厦门人说,这是好久好久就有的小吃啦,一般也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后来,海外的人挂念土笋冻了,就把它上升成一个上佳食物。然它依然如旧,海蚯蚓熬出来,凝冻成淡淡的琥珀状,厦门人吃它,祖祖辈辈吃它。

我吃土笋冻,它到底也是一种海味,淡淡的味道,胶质感,有点点腥味,然也鲜甘,嚼着土笋冻的底部,它有一些海蚯蚓,也能看得到。我觉得我喜欢它,却也是淡淡的,不如我喜欢温州炒泥螺那样,有强烈的欲望。淡淡的悠然的时光感觉,在厦门都是这样,攀上日光岩,或在鼓浪屿听钢琴,海面上有渔船,阳光清亮,没有风的时候,相思树卷起披针叶,淡然的小黄花如悠然地思念着什么。

以至厦门人喝的铁观音,也有着淡的趋势,我想如果不危及厦门人的现状,厦门人性情都不会急。可是,我想不出清代在那里安装了超级大炮,以至到1937年还能将日本军舰打沉一艘,后来大陆对台开炮,炮阵地也在厦门,厦门人如何可以安宁地面对这些呢?或许,火药的爆炸声震麻了耳膜,厦门人才趋向于一种生活的宁静?站在鼓浪屿上,听海潮高一声低一声,我没有别的想法,少时读过的《小城春秋》似乎一点影子都找不见,只是舒婷诗句中的三角梅映现在眼前,我却喜欢看着那围树而结的木瓜,还有超长根须的榕树。

榕树下的厦门,才令人感觉岁月的印迹,根是什么呢?泰戈尔说,根是生在地下的枝。可是,厦门榕树的根了生长在树上,悬在空中,随风飘飘,这就叫我感觉一个外来人,没有着地的样子。然而,日光岩上的根,它坚韧地抱着巨石,面向大海,倾听海潮,只觉得这一切,都在深幽的淡然之间。我于是想着,迟早有一天,我会再来,到那鼓浪屿上去垂钓。厦门朋友说,那里的鱼不多,要去远海里钓。我说,到鼓浪屿垂钓,我需要钓着鱼么?

又吃土笋冻,它是一个好名字,传说郑成功发明了它的做法,挖出海滩的海蚯蚓,即星虫动物门,革囊星虫科的可口革囊星虫熬制凉成凝冻,以食之。因而土笋冻之名,也透溢出厦门人的洁癖情结,他们喜欢一切雅的事物,保持永远的淡泊的心态。土笋冻,淡泊的形态与淡泊之味,怡然地盛于碟上。

2 湘鱼

湘潭多水泽,河渠纵横。河边有柳,有竹,有荷,樟树和桂树生在田畈或村庄的边上,稻禾一方方地绿着。我问浏阳河,地方人讲,浏阳河是那首歌唱出名的,其实很小。复查地图,长沙以东有个浏阳市,那条浏阳河起源于罗霄山脉,从长沙汇入湘江。到底湘潭有浏阳河否,未打探清。湘江从湘潭悠悠流过,清的江水,间或有舟船,江边的捕鱼人,顶着烈日起网。网起网落,但见银鳞闪闪。

湘江,南方的北流河,起源于广西桂林兴安县海阳山,与漓江同源。经湘阴县至磊石山一分为二,再合而入洞庭湖,全长817公里。便是此江湖,流载那源远且久长的湖湘文化。

是时初秋,天热得人隔数小时便要冲凉,湿热。清凉的湘江,未予凉气岸人,只看着那一湾江水向北。波光上的汽笛声,越过柳岸,挟了蝉声飞扬在田野。方参观了吉利汽车的湘潭基地,与开发区的闫主任,吉利基地的胡总、吉利大学的石凤明及数浙商一道,驱车去了望蘅亭。望蘅亭紧邻江边,绕过许多街道,穿越小巷,此处像一个小码头,有泊舟及趸船。湘江边的植物,也是葱茏,故望蘅二字,颇贴切。蘅为杜蘅简称,入药也叫苦叶细辛,或南细辛,是一种香草,开紫色小花。望蘅总是较之望香草给人以想象空间。

到了望蘅亭,我想,这就是要来吃鱼的。未到湘潭时,遥想那毛家菜,是如何的丰腴与芳香,到湘潭打听,湘人巴陵兄告诉我,湘潭人最爱不是此!他们有一奇好:嚼槟榔。名菜则要沿江寻找湘乡河鱼,湘乡河鱼是必须一尝的。槟榔,已经嚼了,湘潭人烟酒茶加槟榔,全爱。尤其槟榔,凡店铺皆有出售,我买第一包槟榔,是在一个小书店买的,连书店都卖槟榔,外乡人也可想而知。

落座,一下子还想不起什么是湘乡河鱼。或者说,湘乡河鱼是什么种类,有鳞呢?还是无鳞?是大鱼还是小鱼?闫主任讲,今天吃回渡鱼。关于回渡鱼,我是头一次听说,过去也从未听到湘人说起,什么是回渡鱼呢?等到上了鱼,好大的一只盆!脸盆那么大一只钢盆,鱼更大,鱼的头尾在外,卧在大半盆汤中,鱼汤中有青椒红椒,绿葱白蒜,热汽袅袅,沐浴温泉般。鱼像热带鱼,全黑,尖咀,尾柄细而长,尾鳍巨剪般张扬。就听介绍,回渡鱼乃湘江独有鱼种,此鱼无鳞,只在湘江里面生活,而且就待在回流的激水处,专事与激流搏击,因此得名回渡鱼。回渡鱼至今未能人工养殖,未细问何故,估计是它的独特的生活习俗所致,谁个能够复制一个封闭式的湘江回流呢?

开吃。回渡鱼的鱼皮胶质厚,软有弹性,类似鲶鱼皮。初始皆误以为鲶鱼,有一客人高叫海鱼。我看它的头,却不是宽咀鲶鱼。吃大块的鱼肉,细、鲜、微甜,方觉极品河鱼风范。一江湘水,悠悠北流,樟松桂竹,栖岸相送,稻花与莲香,绿意无边。回渡鱼,湘江的精灵,它无鳞,亦无细刺,只有一条脊骨和两排肋骨般的大刺,鱼肉一经夹下,就是无刺的洁白纯肉。鲜细且密结的肉质,隐含着水的力量,应是它在激流中不朽搏击所获。挑了大块的肉,狼咽一口,复精食之,也不是鲶鱼那样的精糯,只觉得它的鲜,青田白水般淡雅而飘逸。

以为这个时代,品美味,又得大过其瘾者当吃回渡鱼。江河与湖海,美味者,皆精细,鲍鱼就不说,黄鱼难见有这么大。吃河豚尚且涉险。回渡鱼不是这样子,它细嫩、密结、鲜美的味道,大块大块的鱼肉,恰宜湖湘文化之中的一气猛吃狂饮。初吃,未及蘸汤,其鲜业已满足了味觉,再吃,蘸了汤汁,那就是妙不可言。搭配如此妥当的汤料,确乎是对回渡鱼的尊重。

回渡鱼的鱼汤,我说的是望蘅亭的回渡鱼汤,且是2006年初秋的那一个厨师制作,鲜咸适度,微辣鲜甜,葱姜搭配得体,煮鱼时间恰当,热且在可眺望湘江的桌子上回渡鱼汤,饮一口烈酒下肚之后的品饮,回渡到味觉的悠然体验。想着湘江,望着湘江,那回流上映现的蓝天白云,那回流之下的搏击的精灵,天设地造以及湘水呵护的神奇。

湘,惯常指湘水。湘水之美,观者皆有感受。典籍中涉湘即美,湘云即香草。湘妃竹,美的斑竹。湘绣,世界名绣。然而,湘,又指烹煮,却是令人想象不到。如湘鱼,那就是煮鱼了。于以湘之,维锜及釜——《诗?召南?采萍》。湘鱼,湘回渡鱼,就是一锅煮了用盆盛了,一干人等细细品了,时间被湘江带走了。

3 大连海蛎子

去大连的时候,天起了雾,塞在高速公路两个小时,平常的一段旅程,就有了一些艰辛的味道。所以到了大连,人问我要看哪里,我脱口就说:大连造船厂。我想去那30万吨的巨轮上看一看,在那里以海为背景拍一张照,可是一进厂,被告知禁止拍照,而且不许随处走。跟想的不一样,进厂门都审了半天,原来造船不可以随便看。

第一个心愿未了,第二个心愿便是吃大连的海蛎子。我以前看大连作家邓刚写海,刨海蛎子,感觉是无限美的事情。我那时就没有见过真正的海,夏天到河、港里摸鱼和抓螃蟹,已经算够野的了,可是人家居然丁点小时就光着小屁股到海里去刨海蛎子,天哪,人的差异性有多么的大?邓刚说,他们小时去刨海蛎子口诵这样的童谣:旅顺口,老虎滩,赶海的老婆腚朝天,打个蛎子尝尝鲜!旅顺口,那也是我向往的地方,然而它是军港,也去不了。

却未想到,酒店一律不售海蛎子,我向人打听,哪儿能吃到海蛎子?都告诉我,海边上有那样的小吃大排挡,只有到那里去吃,而且鲜得要命。活的,刚捕捞起来的,从渔船上搬下来的,看着海吃,海风吹拂,海浪滔滔,吃着海蛎子,喝着小酒,神仙般的滋味。然而,由于行程的设定,并去不了有海鲜大排挡的海边,我却是住在海边假日酒店,掀开落地窗的窗帘,就面朝大海。

临要离开大连了,乘车绕着大连跑一圈,专门贴着海岸走,看了大连的海滨风景,那的确是美,山坡、礁石、海浪和阳光,槭科的树叶子红红的,树生在海岸上,高一丛低一丛,红叶、蓝海、白浪花……尽收眼底。人问,还想玩哪?我猛然地说:我要吃海蛎子!也许大连人对海蛎子这种普通的海味不大以为然,见我这样地说,愣了一下,赶紧驱车去一个有海蛎子的酒店。

一桌人,也有海蛎子,是滚蛎,它比焊在礁石上的海蛎子好。大家都不怎么吃它,就我一个人猛吃,吃到一半的时候,人问,能承受么?意思是这样鲜猛的东西,你外地人也能吃?

我说能啊,就是芥末不够猛。滚蛎子,壳都完好,它被海浪冲在礁石间撞击,黑壳上有许多白色斑块,若花海蛎子。这应该是最鲜活的海蛎子了,刚敲开的,蘸了芥末,生吞活嚼,它有一种猛烈的鲜味,吃时感觉过去吃的鲍、翅根本不算什么海味,虽然是在临别时的匆匆品尝,也是一个极普通的酒店。我都记不得喝什么酒了,也不大顾得上去吃其他的海鲜,我就猛吃海蛎子,这就是大连的海蛎,自看过邓刚的《迷人的海》就想吃的海蛎子。这,才是鲜猛!或者是品尝鲜猛的人生。惜之,不是我亲自下海去捕的。当我吃掉最后一点海蛎子的时候,我有些怅然,我就不能背上一袋走么?或者再待上几天,天天吃海蛎子!嗨,也算是吃过大连的海蛎子了,两大心愿实现了一个。好在我要赶飞机,否则,我也会把自己灌醉,或者吃海蛎子吃醉,我感觉这么吃海蛎子,原本就是一种醉态。

海蛎子的学名为牡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牡蛎属。叫生蚝者,也是牡蛎,却与大连牡蛎同科不同属。至少在北方冷水海域生活,性格豪放生猛一些,这一点来自于南国的我却是做不到,因而品尝牡蛎……大连的海蛎子,便是亲近北方。

4 阳澄湖蟹

走到苏州,猛然发现,它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站在金鸡湖畔,看那风景,蔚然壮观,秀美之中隐含宏阔之气。与深刻在脑海里的小桥流水,园林盆景的苏州相去甚远。有十年未去苏州了吧,此一到苏州,梦里风景弥散。苏州朋友说,老城还是老城,可以去那里游玩。罢了,看了一回新苏州,就让金鸡湖水将海脑涤荡一回吧。

去吃阳澄湖蟹。阳澄湖人在苏州建的一个馆,据说别无分店,故也不必存疑蟹之真伪。初冬的天气,苏州城柔和加点妩媚,从北国乍来江南,心情悠悠,感觉在金鸡湖畔漫步寻回一些舒坦与闲适。

苏州的阳澄湖朋友陪着吃阳澄湖蟹,此一份安逸当也当可别论,因为点酒时,我提出喝花雕,朋友告知此地宜饮沙洲优黄。沙洲优黄为苏州黄酒,光绪年间是它的全盛。略饮一杯,果然区别于花雕,以及我从上海带着半瓶的石库门老酒(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