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今日不设防
3354300000010

第10章 男女差异 (1)

爱情的女主角

为了应情人节的景,我所在的杂志做了一期“爱情”专题,出于省事的心态,我采访的多是熟人。

选择采访对象的时候我就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有倾诉爱情的欲望,这故事里的细枝末节,她全都有体验,更是天生的理论家,每个经历过爱情挫败的女人,都有一套独特的心得。

我周围也有爱聊感情的男人,严格地说,他们是爱聊美女。一个人纠结于为什么美女总不爱他,好容易有个美女愿意和他有点关系,偏偏又在娱乐场所上班,他自个儿还没放下对人家职业的歧视,人家就不要他了。另一人痛苦于相亲中认识的女人全不够漂亮,偶尔有个漂亮的,又不肯让他拉手,不给他一点儿机会。

我让男性谈谈爱情,却发现他们谈不出来,或许标题换为“想和美女上床而不得的苦恼”,有一大堆男的可以谈谈体会。女人,尤其是勇敢追求男人的女人,在文艺作品中,往往非常的可爱,能够引起一大群同类的共鸣,哪怕那些同类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实践。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莉香、《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文慧,她们会在大雨中呼喊出“我爱你!”许多男的年轻时也这么喊过,就是没有姑娘喊得有力量。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敢于袒露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怕别人笑话,比男人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自尊。也许她们并不在乎丢脸,可旁人替她们心痛、难受。

当然,前提是女主角一定年轻美貌。不好看的没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年岁大的自己都不好意思矫情,女孩能主动的年龄也就那么寥寥几年。所以我采访的都是年轻时主动过的女人,她们的爱情有一个共性:对方是个很内向的男人,能激发女人的母性。

这种动物本能比较弱的男人其实相对安全,没事他们不会去撩别的女人,顶多默默放电。绝大部分美女是顾不上体会默默地放电的,光应付眼前那些冲动表白的狂蜂浪蝶就很耗精神了。能欣赏闷骚男的女人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劲头,如果他身边已经有个这样九死不悔的女生,基本都绝了其他竞争者的心思。就好像泼妇的丈夫再有钱、有魅力,想找死的小三事先也要掂量一下机会成本,弄不好会被挠个满脸花。

同样的,在爱情中已经付出很多的女性,旁人也不敢轻易动她的男人。因为别人也知道,很难再作出与她同样的付出,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更大。那些男人心里也明白,他们并没有那么优秀,只不过运气好,碰到个极爱他的人——哪怕这种爱是占有欲——这种机会也不是俯拾即是的。

慢慢的,这类男人会服从于惯性,会发现其实他离不开她,这种惯性比爱更强大、更稳固。爱情是有保鲜期的,惯性却没有。我们不会对某个人有一生的激情,却会坚持一生都刷牙、洗脸、洗澡。这种女追男的婚姻一点不比别的婚姻脆弱,甚至更能持久。因为男追女往往是因为她美丽过,这种美丽轻脆得不堪一击,不管她之后的那些年美不美,他都会觉得她不美了。但女追男会因为他的全部她都喜欢,而他也终会为这种知音般的欣赏找到自信,这些,都是无可替代的东西。

败 犬

败犬,大都市独有怪犬种,不是导盲犬,不是斗牛犬,也不是雪撬犬。败犬单性繁殖,只有母,没有公。一直很奇怪,这社会越来越重视女人,重视到从来没人想过为大龄单身男呼吁一下婚姻大事,所有焦距都集中在女人身上。事实上,也有不少哀号着找不到女朋友的男人,无非数量上略少一些而已。作家、学者,包括女作家、女学者,很积极地为同种性质的女性想了很多带有一定轻蔑性的名词:剩女、北大荒、干物女,还有败犬。女人们也很积极地各归各位,认同这些称谓。日本人有种说法:一个女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如果30岁还没有嫁人,那就是一头败犬,永远无法趾高气扬地在人前抬头。

我一个朋友自从看过台湾电视剧《败犬女王》之后,就自封为“败犬前辈”。她是少男控,爱看一切姐弟恋小说、电视剧。我很讨厌金三顺打着自己年龄更大、更难找到对象的旗号撬别人男友,更讨厌一个成年人在地上撒泼打滚。成熟女性的优点是智慧懂事、善解人意,强忍着,人前不露出悲伤是她们最可爱的特质,而金三顺正好相反,以为她自己还停留在三岁。因为观点不同,这个朋友和我认真生过气。女人看言情戏最要命的一点是她总自我代入,从而产生共鸣,如果有人批判女主角,就等于批判她。

电视剧是织梦工具,少年人爱看明星制造剧,因为他们成为明星还有可能性;青年人喜欢言情剧,因为爱情在前面等着他们;踏入30岁的单身女,事业是鸡肋,爱情是空想,做梦都变得很奢侈,但偏偏这类女人的族群不断扩大,而且成为消费主流,开发商必须忽悠她们。红玫瑰说过:年轻的时候,总能撞到很多男人,年纪大了,除了男人还有别的。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20岁的女人,走路都能撞到男人,40岁的女人,直撞过去男人会“嗖”地一下闪开。何况人的脸皮是越老越薄,年纪大了更怕面对羞辱。

偶像剧的编剧也深知这一点,让年事已高的女主角撞到温柔多金高龄男,连上帝都不答应,她们很巧妙地想到了“小弟弟”这个人种。姐弟恋的类型剧虽然流行,但它和各国的文化传统、心理接受度有很大关系。欧美人不觉得姐弟恋有任何心理负担,他们顶多有伦理上的原罪感。《欲望都市》里萨曼莎从不觉得她找男模有什么可自卑的,《老友记》中莫妮卡不能接受小男友,只因为他还是个高中生,“绝望主妇”更是主动勾引17岁男孩。

可在亚洲就不行了,金三顺比男朋友大3岁,败犬女王比男友大8岁,日剧《傻大姐》的女主角比后辈大11岁,越开放的社会,年龄差距越大。这些电视剧的结尾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姐弟婚礼,女主角抱着“哪怕只是谈场恋爱也好”的及时行乐心理,她们自卑得不敢对未来有期许。这种心态在任何男大女小剧情里看不到,除非男主角老到能做女主角的爹,他担心的也是自己的性能力是否足以支持,而不去看看镜子里那张老脸上的褶子。

败犬女王不能接受25岁的年轻人,就是因为他比自己小8岁。8岁这座大山,压得她沉重到无法呼吸。但她最让人尊敬的一点就是她惯于忍泪,哪怕忍到内伤。和以往姐弟恋剧最大的不同是,其他编剧不太敢直面姐弟恋后的结局,就像童话里不敢直面王子公主的婚后生活。败犬女王感受到的不是祝福,而是周围人的揶揄与阻挠。只是编剧不敢让主要收视群姐姐们绝望,勉强让女主角遭遇生死大难,得到小弟弟的怜惜。如果爱情要用死亡才能换取,真是很悲凉的事。

古典极品男

某天采访一个导演,他说自己很喜欢小李飞刀,一直想拍这个人,原话是:“你想那么一个人,特别潦倒,天天喝酒,就是中了毒也喝,然后对一个女孩儿倍儿忠贞什么的,但最重要的是,就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他出手,在我们当时看来,他出手时那个刀子跟自己是一体的,一个男人凝结了全身的精血什么的,就是为了那一击,在我们都觉得这挺哥们儿的,那种作为男孩子的阳气。”

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小李飞刀的阳气,相反地,我只感受到了他的阴阳怪气。武打小说都是男人写的,所以颇有一些寄托男人男尊女卑思想的主角,比如名义上批判实则众人羡慕的韦小宝;比如出场时好似大英雄其实本事很不济总得女人救的令狐冲;比如假装痴呆实际很有心计,拐走武林大豪女儿的郭靖……但男人吧,哪怕坏得真诚,花得无耻,都不算极品,人总是利己主义的奉行者,怕就怕那种表面上为他人考虑,做出一副悲情英雄状,实际损人不利己的人,李寻欢就是这种。

他每天装神弄鬼地拿把小刀刻啊刻,永远只刻个轮廓,让别人猜出来他在思念初恋女友林诗音。为什么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呢?理由是,他有个兄弟爱上了林诗音,他忍痛割爱,只能借酒消愁,喝死了算,可他又不死,必须昭告天下人他的伟大与无私。只是这情让得奇怪,林诗音是李寻欢青梅竹马的表妹,龙啸云是在他们成年之后才插进来,第三者是龙啸云不是李寻欢;林诗音从没表示过喜欢龙啸云,而是很明确地表达过她对李寻欢的感情;李寻欢让妻的目的是让兄弟开心,但他有什么资格代表妹作决定呢?如果说,龙啸云快饿死了,希望吃李寻欢父母的肉延续生命,他就该为了哥们义气奉上吗?

最古怪的是后来李寻欢已经知道龙啸云是个小人,为了不去面对自己的愚蠢,还坚持着为龙啸云开脱奉献,奉献完了又在家吐血,内心拧巴得像麻花。古龙借李寻欢想替自己,也替很多头脑简单的男人代言,阐述一个让男人们热血沸腾、实际完全站不住脚的道理: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可以随时披给手足穿,哪怕这手足是假肢,哪怕自己就要光着屁股上街。这不是一个明白是非的成年人该做的事,而是不懂事的人在自我催眠。

我知道很多男人不想考虑或考虑不到这些,把小李飞刀奉为偶像的男人不少,原来有个网络作家就叫李寻欢。最简单的原因是,他们现实中做不到小李飞刀这种白痴+极品的事,他们也没法真的把老婆送给兄弟玩,即便这么做了,赢来的绝不是朋友的尊重,只能是讪笑。

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心理,他们很清楚,尽管离婚率很高,老婆还是比兄弟可靠,除了洗衣做饭生孩子,关键时刻为他出血,为他拼命的大多是老婆不是兄弟。再加上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兄弟可以有无数个,法律承认的老婆只有一个。他们的衣服只有一件,却可以长着七手八脚,所以李寻欢这种变态、剥夺他人意志的行为更显得稀有,而被那些懂得损人时也要利己的男人当宝贝稀罕。

另一方面,李寻欢代表着逃避,他解决不了眼前的事,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来得纯情浪子的好名声。王朔有篇小说,讲一个男人想和妻子离婚,精心布置了一个局,让他人爱上妻子,他再去抓奸。这个男人代表了不少男性的想法:逃离当下的生活。但更多的人没有勇气真的离开妻子的照顾,一个人生活,所以李寻欢和王朔这个小说一样,只是个梦。

男女差异

《十月围城》组织了一次媒体场,看完之后有几个男影评人含着一泡热泪,激动地写下他们的心情,哭点当然是那一位位壮士为革命牺牲,每个人的姿势都很壮烈。我和另一个女记者交流了一下,发现我们都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巨大鸿沟,这鸿沟使我无法入戏,更哭不出来。

这剧情已经宣传过多遍:孙中山途经香港看老母,中间安排一个小时时间与革命同志开会,清廷派人刺杀他,为了让孙中山有一小时安宁,革命党找了很多完全不知革命为何物的市井小民加入。其中有个17岁的少年,他父亲是香港首富,一直为革命捐钱,唯一要求就是不要拖他的独生儿子下水,但他的老友革命党才不管这些,连哄带骗地让孩子去给孙文作替身,结果当然死得很惨。那个可怜的父亲抱着儿子的尸体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