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宋那些事儿
3371500000010

第10章 和平岁月(3)

张浚接到诏令,星夜赶回建康(今南京),调集八万兵马,号称二十万,由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率领,分两路北上。不久,两路人马会合于金人把守的军事重镇宿州(今安徽宿州)城下,并顺利进入宿州。消息传来,孝宗与张浚大受鼓舞,要求他们趁势扩大战果。

战果无法扩大,因为两个内战专家闹起了矛盾,而且越闹越大。

原来,邵宏渊是个输不起的人。在攻打宿州之前的一场战役中,他久攻不下。后来李显忠派人去劝降,顺利地拿下城池。孝宗升了李显忠的官,任命邵宏渊为他的副手。邵宏渊自然在面子上过不去,嘴巴也就门户大开,经常讥讽李显忠。李显忠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他不知道邵宏渊是个给脸不要的人,对待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邵宏渊的“贱人”习性发作,他怒不可遏,向张浚撒泼,说自己就是死也不受李显忠的节制。张浚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同意了他的撒泼。

当然,李显忠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在分配宿州城中金人的财物时,邵宏渊建议全部赏给士兵。李显忠小家子气,不同意,可又对自己的部属随意搬取财物不加约束、惩治。邵宏渊觉得不公,趁机挑唆士兵,两方人马已经势同水火。

这时,金军十万人前来夺宿州。

李显忠急忙找到邵宏渊,希望他可以放下之前的芥蒂,联合起来,主动出击。邵宏渊看到李显忠着急的样子,总算是出了口恶气,很冷淡地说:“敌军气势汹汹,志在必得,我看还是守为上。”

李显忠没想到大敌当前,邵宏渊还在耍小性子,非常生气,说道:“我只知道前进,没想过后退。”说完,就率领他的部队开到城外,主动出击,并督促将士拼命向前,有后退者当场砍头。将士们奋勇作战,一鼓作气将金军击退了。这样奋战了几天,金兵一直没有跨进宿州城半步。

但城里的邵宏渊开始对部队说些不负责任的风凉话。当时天气炎热,守城部队脱掉铠甲,还是汗出如雨。邵宏渊装模作样过来巡视,对部属说:“天气这么热,就是找个阴凉的地方。使劲扇扇子都热得不行,有人却还在大日头下穿着铠甲苦战,不是有病吗?”守城士兵听得哈哈笑,士气就泄了下去,人心开始动摇。

当晚,邵宏渊的一位部将做了噩梦,跳起来大喊大叫,说金兵打进来了,赶快逃命,带着部属离城而去。其他部队一见,也有几队离开了宿州城。

金兵趁机攻城。

李显忠这时已驻进城里,连忙指挥人马防御,左支右撑,好不容易将金兵击退。李显忠看到邵营的情形,大怒,责问邵宏渊为什么这个时候还不好好管理部队,配合抗敌。邵宏渊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大怒:“妈的,失败了,你怨我,成功了,你出风头,老子走也!”

邵宏渊一走,李显忠就成了孤军,失败已经注定。他仰天长叹:“老天,你难道要作弄我们大宋吗?好好的形势就这样被丢失掉了。皇上,魏公,为什么要让我和这样的人配合?”李显忠也只得连夜撤离了宿州。宋军因此全线崩溃。

金兵趁着混乱占领了宿州城,因为不明宋军底细,没有追击。

孝宗的这次“北伐”只坚持了二十天,就在两将的“内斗”中灰飞烟灭了。

阿龙辞典 李显忠

李显忠(1110-1178)据说是李唐后人,被宋朝皇帝赐名“显忠”,少年时便随父征战金国。金兀术进犯河南,李显忠作为南宋野战军司令,与李贵一起攻破灵璧县。金兀术又进犯合肥,李显忠支援张浚。李显忠一生驰骋疆场,被大宋皇帝视为顶梁柱。

阿龙看热闹

如何对付拆台的同事

人人都知道作为同事,要一条心,但团结已经很难,一条心就更是奢望。爱拆人台的同事到处都有,干活时他不管,分功劳时他来抢,或者当面唱高调、背后使阴招。要是遇上这种人,那真是要徒呼奈何了!如何对付这种人?一般来说,忍是最笨的办法,但如果是平常日子,没什么大事,他想拆台也没得拆,不妨就睁只眼闭只眼,随他的便。但如果是重要关头,比如要攻关某个销售项目,那就不能再学李显忠了——他的对手邵宏渊还只是怠工而已,要是狠一点的,可能就把他关在城外,借金人之手把他解决了。作为李显忠,他可行的办法就是比对手更狠:临战前,或者驱逐对手离开,或者解除他的兵权。总之,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寄希望于对手的良心。

8、 汤思退的诡计

1163年,南宋北伐失败,孝宗让宰相汤思退主持议和事宜。

汤思退是主和派的老人了。秦桧在时,他跟着秦桧干,现在秦桧去了,新皇上任,他就是主和的领袖。

真是成也金人,败也金人。“皇上刚即位那会儿,整天叫着北伐,我们一个劲儿地劝,说金人来了,金人来了,要他千万不要轻易开战,他就是不信。这回怎么着,短短二十天,就败了回来,而且,金人真的来了。知道害怕了吧?干吗这么冲动啊?”汤思退捋了捋胡子,摇了摇头,感慨孝宗太冲动:“唉,年轻人啊。”

到了朝堂,主和派的都围过来,像找到了组织,兴高采烈的。主战派的就叽叽喳喳议论开了。

汤思退不理他们,直接提出了议和人选,要求孝宗委派。孝宗同意了。

很快,使者回来,带回了金人的议和条件:一、南北朝廷在通国书时,以叔侄相称——金为叔,南宋为侄;二、割让海、泗、唐、邓四州给金国;三、每年给金国上缴银币,数量和以前一样;四、金国的叛臣交还给金,中原地区的人民让他们回中原。

朝廷一片哗然。汤思退觉得割让四州可以接受,但岁币有点多,几年来打仗没停过,国库空虚,能减一半最好。

主战派则完全不能接受,觉得条件苛刻,丧权辱国,一致反对,还要求老将张浚回来商议。

孝宗一时无法决断,折中了一下,没让张浚回朝,一边让他继续在江淮一带布防,作战争准备;一边派了个主战派使者前往金国通好,拖延一下,也好进行下一步的磋商。

“这么吵吵闹闹、拖拖拉拉的怎么行?”汤思退想着,皇上刚上任时不是很果断吗,现在被打痛了就畏畏缩缩起来啦?唉,年轻人。不行,我得想办法,赶紧把和约给签了,不然无法保障和平。“什么能守才能战,能战才能胜?白纸黑字,和约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机会来了。主战派的使者很久才回朝廷,一问,原来是被金国拘禁了起来,最后金国皇帝出面才放了他,让他回来告诉南宋朝廷,金国很有诚意,南宋这边不要拖拖拉拉的,他们金人就喜欢直接。

“皇上,我看金国对议和是很真诚的,希望我们不要错过机会。”汤思退对孝宗说,“而且,咱们现在的确国库空虚,不能再战,请皇上决定下来,赶快达成协议,不然于国于民不利啊。”孝宗点了点头。

“为表示我们的诚意和上次拖延的歉意,我建议把两淮地区的军队撤去一部分,缓和一下气氛,不要每天剑拔弩张的。”

“嗯,可以。不过得先问问魏公。”孝宗又点点头。

“上次不是有人提议让魏公进京吗,我觉得朝廷现在就可以把魏公调回京城任职。魏公这几年为国操劳,也该让他回来放松一下。”孝宗一一同意,下诏派人办理。

接着,汤思退使出了第二招——从张浚身上做文章。

阿龙记事贴

满朝都是女人

史书有言:“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说的就是宋朝廷老是意见不统一、内讧不已的情形。1164年隆兴和议签订时,主战派大臣胡铨发表评论说:“我们不应该签这和约,而应该把钱省下来整顿军备,这样才能免去向金朝称臣的耻辱。《左传》上说‘不要听信妇女之言’,而我们现在,满朝官员都是女人呀,他们的话不能听!”

张浚既是主战派领袖,擒贼先擒王,搞掉了他,主战派就没什么力量了,到那时,他们就只会成天喊空话了。空话,皇上还是能分辨得出来的。汤思退捻了捻胡须,又想出一条计策。

他命令言官收集张浚在边境浪费国家资源和飞扬跋扈的证据,以弹劾张浚。很快,证据来了:张浚主张开战,浪费了太多国家资源,仅船只就数不胜数。至于飞扬跋扈,张浚对他手下的将军太严苛了。在证据面前,孝宗迫于压力,罢免了张浚,并逮捕张浚一派二十多人下狱。主战派被打倒了一大片。张浚忧国心切,过了几个月,就得重病去世了。

张浚一去,和议就没什么大的阻力了。汤思退修改了一下议和条件,把岁币减去一部分,派使者再次前往。

但在这之前,汤思退认为还有一个阻碍。手下人问是谁。

“皇上!”汤思退说。

“皇上?”手下人险些从凳子上掉下来。

汤思退让他们坐稳了,解释说,如果皇上中途变卦,我们的向往太平之举就成了镜花水月,所以,必须要再出一招。汤思退叫其他人退了出去,留下一个人耳语了一阵,让他赶紧去办。

不久,边境就传来了金军入侵的警报,因指挥乏人,准备不足,宋军一触即溃,再触再溃。孝宗接到消息,焦急如焚。这是汤思退致命的一招,让金兵进攻,用重兵迫使孝宗赶快签下协议。

但金兵一动就刹不住脚了,南宋边境的形势越来越危急。这时,又有人提议干脆放弃两淮,退守长江。

退守长江,国家就危险了。主战派急忙出来阻止。孝宗也清醒起来,觉得汤思退欺骗了他,便罢免了他的职务,把他贬往永州。汤思退觉得自己为国操劳,却落得如此下场,忧愤交加之下,走到半路就死了。

汤思退虽然死了,但宋金和议还是有了结果。1164年12月,宋金经过漫长的反复的磋商,在不平等但宋人自愿的基础上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是为“隆兴和议”。

和约签订后,双方还算自觉遵守。

阿龙辞典 一桧死,一桧生

秦桧病重的时候,找来参政董德元和枢密使汤思退商量后事,并各送上了黄金千两。董德元想,宰相这是拿我当自己人呢,所以不敢不收;汤思退想,我要收下了,宰相会以为我盼他死呢,所以不敢收。高宗知道后,说汤思退不收秦桧的礼物,可见汤不是秦桧一党的,所以提拔他当宰相。当时人讽刺这件事说:一个秦桧死了,另一个秦桧又出生了!

阿龙看热闹

小马过河的道理

国家一有大事,朝中就争吵纷纷,战有战的正义,和有和的理由,各说各的理,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为国为民,这就是南宋一朝的乱象。其实,战也好、和也罢,大家都是口头上嚷嚷,没有几个人真上过战场、作过敌对双方的战斗力分析,对于到底能不能战,谁的心里都没底。所以,南宋朝廷就像那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到河的对岸去,牛告诉他,河水很浅,趴着都能过去;松鼠警告他,河水又深又急,一转眼就能把他冲走……牛和松鼠都不是坏人呀,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在犹豫、摇摆间,南宋就亡了——遇事不作理性分析,只靠听人说来作判断,只能误事。

9、 李金起义

1165年的某个早晨,孝宗和往常一样,起来翻了几封朝报。突然,湖南路的一封朝报引起了他的注意:郴州弓箭手李金带领穷鬼们造反,声势颇大,已聚众万人。孝宗心一沉,他把朝报一摔,叫大臣们来上早朝。

大臣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有大臣指出:之所以有人造反,全是因为当地官府勒索农民,要求农民购买官府手里的乳香,而且限期购完,不然就直接上门要钱。这年春天刚好湖南路各地闹旱灾,灾情颇为严重,农民手里无粮无钱,官府又逼得紧,这才导致了农民造反。

孝宗大为恼火,心想:我三令五申,要节俭,要对老百姓温和,不然就严惩,可这帮贪官就是不把我的话放在心里。真是岂有此理!孝宗越想越气。

但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原来这几年,江南时有佃户、农民闹事、抗租抗税的事发生,不过一次十几个、几十个人,没过几天就结束,倒也没闹出大的动静。如一两年前,湖州的那次,才十个农民,而且是向地主抗租,不关官府的事;抚州的那次,佃农抗税,只是不想交税,也没冲击官府;婺州、饶州那次也是地主恶霸欺压佃农,佃农起来跟地主恶霸斗争。但湖南路的这次很不同,据湖南路报告,农民们纷纷起来支持李金,对抗官府,已发展到上万人,还攻下了郴州。这是跟朝廷作对,非同小可。

“是啊,湖南民风剽悍,又是大宋粮仓,不能不顾啊。”孝宗听得陷入了沉思。

又有人添油加醋地说:“这次李金造反,郴州靠近广州、高州、惠州,而那一带的海贼还很猖獗,需要大力剿灭。”

孝宗深知,自朝廷南迁后,对南方的依赖日益加深,租税就变重,前几年不是很太平,连年作战,所以贫苦农民和渔民就啸聚海上,攻打、抢劫官船、富人的商船,成为了海贼。这些海贼上岸就是百姓,跟沿海居民的关系非常密切,沿海的居民都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和情报眼线,剿来剿去,眼看着要剿完了,谁知过了一阵子,又在另一个地方闹事。现在,已深入到潮州、惠州、广州、高州一线,如果他们联合起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必须要剿灭!

朝臣出谋略,计为三条:第一,命令韶州堵住湖南路的李金一伙南下;第二,让广州几地的军队,联合地方民团,实行保甲连坐,让海贼成为瞎子,灭了这一带的海贼;第三,从荆襄前线调兵剿贼。

当朝廷还在布兵时,李金领着他的造反兵团已经进入英德、韶州、连州、广州等地,声势浩大。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五月,湘阴又起义响应,湖南一路全境震动。

过了一段时间,孝宗又询问李金的事,有人指着地图,简单说了说几个月来李金的活动情况——李金他们又回到了郴州——并向孝宗请示道:“可否派杨钦一军前去镇压?”

杨钦以前是杨幺的手下,现在是鄂州水军统领,熟悉贼匪作战方略。孝宗表示同意,同时强调:“不要剿灭就完事了,咱们得吸取教训。这次事件的起因还是惩贪力度不够,特别是地方,以为离京城远,没人管得了,就无法无天。地方官很重要,要选好官,为朕管理好地方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有更多的心思、力量去对付金人。老是后院起火,军队都用来灭火,还怎么去抗金啊?老百姓老是反叛,就会对朝廷失望,还有谁愿意去当兵杀贼啊?”

杨钦的确是个可以托付大事之人,当年八月,他跟李金的部队较上了劲,李金用水军,他就用更厉害的水军,李金跑到陆地上用精锐部队,他也跑到陆地上使用特种部队。他又通过收买李金的部下,内外夹击,李金兵团被消灭了。

孝宗松了一口气,但北方仍然令他彻夜难眠。

阿龙看热闹

道理好讲,事情难做

跟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一样,孝宗皇帝的贪官逼反论,获得舆论的一致认同,不难;但要把这件事情有效地解决,难,难于上青天。清朝有个当官的,皇帝问他,你做官有什么经验啊。官员回答:做官最可耻的就是贪受贿赂,这事就跟女人失贞一样。皇帝听了,大夸这是好官,话糙理不糙。可没几年,这位当官的受贿事发,皇帝一怒之下,把他斩了——这就是“知易行难”,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光说不做,又有什么益处呢?好比有人天天立志要如何如何,可一到要付诸实践时,就退缩了,这样的立志,有也等于没有。

10、 孝宗与虞允文

1163年北伐失败后,孝宗对用兵之事既爱又恨,所以转移情绪,开始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同时进行各种必要的准备,等待时机,以再图收复河山。

他给自己打造了一把黑漆的铁拐杖,经常拿着它锻炼臂力。他还让人在办公室外面做了匹木马,完成公务之余,就骑在上面练习射箭。他经常对人说,他要带头练习武艺,好带动全国人民,不忘“靖康之耻”,行动起来,打回北方老家去。